韓劇 《請回答1988》 被人們稱之為無法超越的經典神劇,深受觀眾朋友們的認可與喜愛。
我身邊的朋友也幾乎都看過,特別喜歡的還會二刷,甚至三刷,大家都覺得沒有比這部劇更好看的電視劇了。
當然我也有看,看後也覺得回味無窮、感受頗多,值得一看。
但是今天我想說的是另一部韓劇——《我的大叔》,我覺得這部劇也很不錯,整部劇用細膩的演繹方式將生活中小角色的心酸與不易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部電視劇播出的時候,很多人稱其是年度最喪的一部劇,但是在我看來卻是最治癒人心、催人奮進的一部劇。
劇中小姐姐所扮演的女主角李至安是一個光是連活着都需要拼盡全力的女生:
偷偷拿單位茶水間的速溶咖啡、下班後去飯店兼職洗碗,並順便帶走客人吃剩下的剩菜剩飯,然後回到家往嘴裏塞來填飽肚子、飄雪的冬天也就穿着一雙夏天穿的帆布鞋導致腳踝凍得通紅、欠了很多債的同時還要照顧一個年邁體弱無法動彈的奶奶……
她的悲慘人生如果安到我們任何一個人身上或許都會想讓人自殺,我們會覺得有這樣的遭遇簡直會活不下去。
可是李至安就是有這樣的人生卻還在努力活着的普通人,我也認為這個世界上一定有很多這樣的李至安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拚命的活着。
最近的我正在看一本書,如果是兩年前的我看或許會十分認同他的觀點和想法,沒準還發個朋友圈借用一下他所說的雞湯金句。
但是看這本書的時候是現在的我,我就覺得這本書中的太多觀點和看法都是毫無意義的雞湯文,更適合迷茫在十字路口的學生來閱讀。
甚至作者整本書中前後觀點都存在自相矛盾的情況,這實在是讓我喜歡不起來。
前面說對於難熬的事情才能說是堅持,而自己喜歡寫作,所以他的寫作過程並不能算作堅持;後面卻又說他選擇堅持寫作。
前面說他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投身於自己熱愛的寫作只是為了愛好而已;後面又說他做不到他那位洒脫的朋友一般肆意的活,他也會考慮名和利。
作者大力鼓吹青年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出發點應該是好的,可是他自己都沒有辦法做到他所提倡的那樣生活就顯得可笑且不可信。
當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覺得以平庸的姿態留在父母身邊自己難以接受,可是他卻沒有考慮到養育他幾十年的父母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真正渴望的是什麼。
他的大量言語都在論述着他覺得年輕人要做自己想做的,我只能說太過片面。
很多人長大後不是沒有了夢想、不是沒有了追求,只是他們扛起了責任、學會了如何去擔當,在成長過程中學會了生活,在成熟面前隱藏了內心深處的夢想。
正如《我的大叔》中的李至安,我們新一代的
年輕人不是每個人都有資本有條件去落實我們天馬行空的夢想,去肆意洒脫的活着。
在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人都在努力的生活。
就像張茜的那首《用力活着》一樣,我們總要在成長後學會貼合實際的找到一條對我們有利的道路然後讓自己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