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恨
是扭曲愛的心魔
女主角的「三天」
《我的大叔》中,少女李至安有着非常悲慘的人生經歷,過去、現在或未來。
現在的她,每天都膽戰心驚居無定所——
沒有正規學歷,工作都是臨時的,隨時面臨被開除的危險。除了白天在公司的臨時工作,晚上還要在飯店刷盤子洗碗。即使如此,掙的錢也還不夠還債。
沒有錢支付聾啞奶奶在養老院的費用,也不知道像自己這種身份是可以把老人送進公益機構贍養的事。為了逃避交費,她深夜偷偷把奶奶連床帶人推回家。
因為在兒時,欠了高利貸的母親跑路,這些債便理所應當轉嫁到她的頭上,但無論是拚命工作還是借錢,甚至是偷是搶,都無法還清那利滾利的欠款。
與她年齡相仿的債主李光日隨時可能上門,催債之外,作為利息,會額外贈她一頓劈頭蓋臉的拳打腳踢。一個二十一歲的女孩,隨時可能鼻青臉腫着出門。
她之所以有這樣的「今天」,要回到久遠的「過去」。父親早亡,母親失蹤,唯一相依為命的奶奶又是需要照顧的聾啞人。家庭的重擔落在一個瘦弱的小肩膀上。
然而,高利貸者沒有同情心。母親的債主見天來逼債,暴打隨時可能落到小女孩身上。
債主的兒子李光日,本來是非常喜歡李至安的。看到父親如此折磨心愛的女孩,他會挺身而出代她挨打,背她回家。有時是偷偷給李至安送糖送葯。
那個時候,他是很恨自己的父親的,恨他的殘忍、暴虐。他還太小,小到無力保護女孩。
然而有一天,這一切都瞬間改變了。
當債主又一次暴打女孩和她的奶奶時,不堪忍受的女孩失手殺死了這個惡魔。
法律將女孩的行為認定為「正當防衛」,判她無罪,並且基於保護未成年人的原因,將這一刑事案件進行了隱瞞性處理。
但有些人是瞞不住的。女孩自己,和債主的兒子李光日,那個之前一直試圖保護女孩的男孩。
父親死於心愛的女孩刀下,把李光日的心理扭曲了。他拿過父親遞過來的高利貸的接力棒,繼續以更殘忍的方式對待女孩和她的奶奶。
他由女孩的保護者變成施暴者,變成了比父親更兇狠的惡魔。
他每次出場,都是咬牙切齒雙目含刀的。無論女孩躲到哪裡,他都能跟蹤到,找到她,打她,逼她還錢。
逼債只是借口,他並不想讓女孩真的還清欠款,因為如果那樣的話,他就沒有理由繼續折磨她了。
所以當她偷來朴部長收到的賄賂款項前去還錢時,男孩告訴經辦人,要想辦法拖住她,同時報警,咬定這是贓款,讓女孩坐牢。
他計劃讓女孩在還清欠款之前,至少有十次前科。
多麼惡毒的計劃!
前世之孽,後世之痛
從女孩的過去和現在推斷,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女孩的未來一定會在永遠還不清債的狀況下繼續惡化,一生也無法走出自己是殺人犯的陰影。
所以她無所謂,除了要照顧好奶奶,她什麼都無所謂。反正已經最糟糕了,不可能更壞了,還有什麼可怕的?
挨打、挨餓都是家常便飯。別人家裡平凡到極至的日常生活,在她看來是一生都不可能再觸及的天堂。一個家,一份溫暖,一聲問候,似乎都是奢望。
如果今天是最糟糕的,那麼今天一定是個好日子,因為,只可能變好,不可能更壞。
終於,女孩的轉機來了。
她遇到了在她看來已是幸福的富人、其實卻身限囹圄的朴部長。先是偷了賄賂款,後來又用這筆款項救了朴部長。接下來為了從理事那裡拿到兩千萬,她監聽了朴部長。
出於陷害的目的,竟然被朴部長的日常打動了。面對一個好人,一個同樣可憐的好人,她被感動了。
為了害他而接近他,卻在別有用心的交往中拉近了兩顆本屬於兩個世界的心。
李至安和朴東薰在聊天中說到債主的兒子,講起曾經的美好,那些他試圖保護她的溫暖瞬間,到後來因父親被殺帶來的瘋狂轉變,她說:「他為曾經喜歡過我而痛苦,我為他曾經善良而痛苦。一個大人的錯,帶來了兩個人永無休止的痛苦。」
在職場內鬥漸漸敗露之時,女孩為了保護朴部長而踏上漫漫逃亡路。她刪除了所有的錄音,那些錄音本來可以用作為她自己開脫、為壞人量刑的證據。她準備一直逃下去,逃一輩子。
可是那台儲存錄音的電腦主機被李光日偷走了。他一點點播放、聆聽,終於聽到了女孩上述那段總結、描述二人關係的話。
一直繃著的男孩流淚了。
他用一堆U盤拷貝了所有的錄音,寄給了朴東薰,而把主機毀壞了。
他摔壞主機繼續奔跑的路上,一直在心裏說:「我是不會讓這些錄音落到你們手裡的!」「你們」,是那群在他身後追殺的朴部長的對頭。
正是這些U盤裡的錄音,洗刷了朴部長,也解救了李至安。獲得諒解不被起訴的李至安被老闆安放到合適的、沒有人知道她過去的崗位,終於活出了陽光的樣子。
愛,遠比恨來得輕鬆
我想,在那一刻,聽到女孩錄音的那一刻,將電腦主機摜在地上的那一刻,那個因為父親被殺而心懷仇恨的男孩徹底解脫了、放下了,他獲得了靈魂的安寧。
本來,女孩是受害者,男孩一心想要保護她。他喜歡她,進而恨自己的父親。
因為女孩忽然成了殺父兇手,男孩的心境是崩潰的。父親無論多麼作惡多端,也還是自己的父親;無論多麼恨自己的父親,父親都是父親。
一個殺了自己父親的人,他只能去恨她,應該去恨她,必須去恨她。
然而在此之前,她是他心疼、關愛、保護以至憧憬着的女孩啊。為什麼要讓這麼美好的女孩成為殺人犯?為什麼要讓這麼美好的女孩成為他不得不恨的人?
因為她殺了自己的父親,他必須為父親報仇,他要恨這個女孩,折磨這個女孩,要用他所能想到的世界上最殘酷的方式,讓女孩永遠處於自己的控制之中。
女孩角色的轉變,帶來了男孩角色的轉變。與其說他恨她,不如說他恨自己,恨自己曾經如此喜歡過她,這一點,被女孩看穿了。這,也許就是女孩面對毒打從不還手的原因吧。
但是,很遺憾,恨,並不是能擦除愛的橡皮。因為,無論哪種愛,都不是用鉛筆寫成的。
愛就愛得刻骨銘心,恨就恨得撕心裂肺。
示得不承認,男孩之所以如此對待女孩,恰恰是因為他那份愛。他恨自己的那份泯滅不了的愛,於是用折磨女孩的方式來折磨自己。
他不希望女孩還清欠款,並不是因為他因此可以永遠控制女孩,而是因為這樣的話,他能有足夠的借口理直氣壯地隨時見到女孩。
這是畸形的愛恨,也是愛恨的本質。
女孩也痛苦。
她並不想成為殺人犯。但是面對一個暴徒傷害自己最親愛的奶奶,面對永無止境的被欺侮的看不見藍天的日子,「正當防衛」不是一種本能嗎?
她痛苦,不是因為殺了暴徒,不是因為從此要接受暴徒兒子更重的毆打,而是眼睜睜看着男孩因為仇恨而痛苦,因為曾經的喜歡而痛苦。
曾經那麼善良那麼富有愛心的男孩,就因為失去了父親,變成了一個比他父親更殘暴的壞人,而這個男孩曾是她唯一的保護神,她怎麼可能不痛苦?
愛恨收付實現制
男孩女孩雙方所承受的痛苦,都緣於男孩的父親和女孩的母親。一代作的孽,遺傳到下一代人身上,這種世家仇恨,是最難解也最傷人的。
世界上從不缺乏因為兩家世代仇恨而帶來的各種禁忌。兩個家族的後人世世代代不許往來,不能相愛。
然而,仇恨的遺傳是會遞減的。不知情的後人無法對先祖們之間的愛恨情仇感同身受,出於身體的心理的本能愛上了,便是一條不歸路。
《大宅門》里白景琦愛上了仇人之女黃春,被雙雙趕出家門。這樣的例子並不鮮見。
更有甚者,很多人的出生、活着的意義,就是復仇。本來已經搭上了父輩的人生,再搭上子女的人生。
生命的意義,因仇恨而變得狹隘,變得單調,變得寒冷。
恨,是一種太過沉重的負擔。
很多時候,因為傷害,產生了當事人「應該恨」的事實。
有多少「應該恨」,在詛咒和算計中,毀了自己的人生?
所以恩怨,還是不要分期付款,不要延遲付款,最好當場結清的好。
這輩子遇到的人你就這輩子解決,然後喝碗孟婆湯,心無掛礙地投胎去吧。
不要自己轉身投胎去了,把解決不了的困難留給他人,給世間留下一段持久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