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2020年12月10日02:20:18 娛樂 1537

懷舊像是大人的本能。

每隔幾年,總要翻出些老古董、老照片、老CD唱片……


證明自己年輕過的同時,也隱隱有些「以前的歲月總是更美」的感慨。

這不,最近又翻出了一部老動畫出來看——

《黑貓警長》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1984年的《黑貓警長》,海報上用藍色字體寫着:

多集彩色動畫片。

然而至今36年過去,這部動畫片卻依舊只有5集

許多網友都表示自己不敢相信。

「原來只有5集哇~~~怎麼感覺小時候電視台一直在播了?」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是啊,記憶中的黑貓警長威風凜凜。

一輛摩托上天入地,一把手槍懲惡揚善,被不少觀眾奉為「童年男神」

他陪伴我們的,可不像只有短短5集的時光。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但記憶總是容易背叛人類,受到情感的篡改。

再次重溫後才發現,原來當時家裡那盤《黑貓警長》的光碟,僅僅只有5集的體量。

一如前4集中那樣,在第5集的結尾,黑貓警長經典的結束畫面再次出現。

橙紅色背景牆裡,手槍打出4個大字:

請看下集。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無數小朋友在電視機前苦苦等待,沒想到這個畫面會成為最後留在腦海里的畫面,沒想到它會是鴿我們最久的動畫片

直到2010年,電影版《黑貓警長》登上大銀幕。

電影版改編自84動畫版《黑貓警長》,導演依舊是動畫版的戴鐵郎老爺爺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原以為會延續劇情,但其實影版只是對老版中5集的素材進行重新剪接和修補,故事的主線基本不變。

而除了原導演本人坐鎮的這版電影外,有關《黑貓警長》還有另2部作品。

一是1993年,由凡卉導演的《黑貓警長第二部》

黑貓警長的制服變成了紅色,毛色從原來的的黑白相間,變成了全黑。

不用說劇情,光是這個奇怪的配色,就讓人欣賞不來。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甚至有網友調侃,這已經不是黑貓警長了,而是黑貓酋長

二則是2015年上映的大電影《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

也被批為毀童年,沒靈魂,是靠情懷來圈錢的產物。

豆瓣評分低至了5.2,過半評價都是差評。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對比看起來,似乎能留在觀眾心中的也真的只有84版那短短5集的《黑貓警長》。

這部動畫在1985年首屆中國兒童少年電影金牛獎中獲得了優秀影片獎

光環下,也承載着許多80、90後的集體回憶。

豆瓣評分至今依舊高達8.6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令人惋惜的是,導演戴鐵郎於2019年9月4日因病去世,享年89歲。

老爺爺走後,這部動畫也宣告正式完結。

第5集結尾的那4個字「請看下集」終於石沉大海,再無迴響。

另一方面,《黑貓警長》也已如國產動畫神壇中的經典之作,地位如磐石般不可動搖。

關於當年為什麼只有5集就停播,是被封殺被砍,還是所謂上美廠「內部權力紛爭」,亦或是時代趨勢所致,網上眾說紛紜。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分析的文章很多,感興趣自可以去扒這段歷史,但這不是這篇文章的重點。

我更想提出的一個問題是:

84版《黑貓警長》真的有那麼經典嗎?黑貓警長真的是我們的偶像和英雄嗎?

當然,如果放在重溫前,或許這個問題根本不會存在。

誰敢說我童年經典壞話!

但重溫後,不得不對《黑貓警長》抱有一些複雜的情緒在其中。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第一是它確實是大家的童年回憶殺,光是那首經典的主題曲:

「啊啊啊~黑貓警長~~~~」

「森林公民向你致敬~向你致敬~向你致敬~~~」

就能讓人一秒唱出口來。

這種深埋在心底的記憶符號是無法磨滅的。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第二是因為,長大後再看這部動畫片,難免能發現太多不如意的地方。

1990年,時任電影局製片一處副處長曾撰文批評《黑貓警長》,在文中他指出:

「僅以深受小朋友喜愛的系列片《黑貓警長》為例,劇本結構鬆散,沒有總體構思,缺乏貫穿動作,隨意編排情節,有頭無尾,中斷了生產,這是十分可惜的。」

這一批評不無道理。

以成年人的眼光看來,《黑貓警長》的劇本確實有粗糙的一面。

主線圍繞着逃亡的一隻耳展開,並以「一隻耳」在路上遇到的形色人物展開副線。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副線和主線之間的關聯性其實並不太強,往往是一帶而過的交集。

比如第2集中「一隻耳」和喝大的老鷹總共聊不到3句,老鷹就去犯案,由此引來黑貓警長,展開副線。

這樣的連接不僅牽強,也令「一隻耳」變得更像工具人,缺少飽滿的形象。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除了劇本結構,還有「科普」上的問題。

很多觀眾認為《黑貓警長》中具有科普的意義。

比如公認的童年陰影,第4集《吃丈夫的螳螂》。

在這集中,螳螂太太在新婚之夜吃掉了丈夫。

這個情節被認為是在向孩子科普雌螳螂交配後吃掉雄性完成繁殖的生物習性。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但實際上,雌螳螂在交配後吃掉雄螳螂的概率只有30%,並非所有。

這也不是出於什麼給雌螳螂補充營養好生小孩的原因,而純粹是一種獵食行為

而黑貓警長的處理方式是聽了螳螂太太的一面之詞後,不加以討論研究,當場宣布不追究責任。

並且稱「尊重」她們的繁殖行為,鼓勵她多生育後代。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不就是在鼓勵螳螂太太多吃幾個丈夫么

此外,劇中在渲染螳螂夫婦愛情的幾處場面其實非常美好。

雄螳螂坐在月亮上彈吉他求愛,落水後的告白,婚禮上森林公民前來祝賀……

這些橋段都已經讓觀眾與劇中的螳螂夫婦產生了共情,並對他們的愛情抱有祝福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而這段愛情最後卻在螳螂先生的屍首和黑貓警長弘揚真善美般一句「多生育後代」的鼓勵下截然而止。

這讓小朋友們如何接受?

甚至有網友說:

「難道話說現在對婚姻的恐懼來自童年時動畫片兒的記憶么...OTZ...」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雖有誇張成分,但陰影不假

至於黑貓警長的摩托能上天、子彈能拐彎,就純粹當做童話來看就好了。

不過牛頓恐怕要帶着眼淚退出視頻。

最後一點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黑貓警長形象的崩塌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30年來,這隻黑貓留在了整整一代人的心裏,冠以英雄的代名詞

然而看到他發射燃燒彈,將蝗蟲焚盡,並且笑得暢快:

「哈哈!這就是最好的肥料啦!」

這一幕令人想流淚,也讓人不寒而慄。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號稱尊重生物習性,維護正義,卻在利益受到侵犯時,殘忍地大肆屠殺。

如此暴力執法,這難道就是英雄

這難道就是我們需要的懲惡揚善

這值得我們深思。

當然不否認,《黑貓警長》中也有一些值得稱讚的優點。

比如群戲、動作戲的流暢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又比如對螳螂丈夫的設計。

條紋T、喇叭褲,當時風靡大街小巷的街舞

這都是80s的流行產物,看得出製作上很講究。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但最在關鍵的劇情上,《黑貓警長》的槽點並不少。

深度,沒有《魔方大廈》來得深刻,論科普,也不及後來的《海爾兄弟》。

而黑貓警長這一主心骨人物,刻畫得也頗多可指摘之處。

只能說,童年濾鏡給《黑貓警長》加了不少分。

或許這部「國產經典」只停留在第5集,反而恰恰是無形中最好的選擇。

這樣至少記憶里,森林還是美好的。

鴿了大家36年的《黑貓警長》,究竟能稱之為國產動畫經典嗎? - 天天要聞

青石電影編輯部|Leslie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