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成功的電影通常有兩個評判標準:票房和口碑;一部好的電影只有一個評價標準:十年、二十年後是否還有觀眾,十年、二十年前的觀眾是否還記得。
成功的電影和好的電影,從我個人的角度總結其核心要素在於兩點:導演和演員。
一位好的導演,首先是有情懷和理想的,其次是精通講故事的,再次是擅長識人(角色挑選)的。一個簡單的故事,一群青澀的演員,在好的導演手中,會演繹成一部優秀的電影。
一名好的演員,首先也是有情懷和理想的,其次是精通演繹故事,再次是擅長把握角色。一個平淡的故事,在好的演員手中,會演繹成精彩。
好的導演,導的是自己;好的演員,演的是自己。當導演和演員不再做自己時,再出名的導演、在打牌的演員,也只能是拼湊的大雜燴。很多名導、名演,成於小片,卻敗於大片,就是迷失了自己。迷失的背後無非都是一個原因:商業利益。
追求夢想的人被認可,接踵而來的是利益伴隨;社會地位的提升,使得賺錢變得更加容易,自然要賺取更多的利益;在追逐利益的路上又再倒下,是一部常演不衰的劇目。是宿命,更是規律。
如果把企業的一生髮展,看成是一部系列電影,道理相通。企業的大戲,想要唱好同樣需要好的導演和好的演員。
企業中的導演,即是企業的決策層或是企業的老闆。企業這部電影能不能演得好,首先取決於企業的導演。企業的發展可及的高度和久遠,取決於企業導演的情懷與理想;企業的發展過程是波浪壯闊還是波浪不驚,取決於導演講故事的方式與水平;企業的發展結果是否精彩,則取決於企業的導演能不能挑選好適合的演員。
企業中的演員,自然是企業的員工。企業這部電影能不能演得好,對於員工來說首先是情懷與理想是否一致;其次是能不能與企業共同發展,形成共同體;最後是能勝任所賦予的角色。
影視界,有「導而優則演,演而優則導」的說法;企業界也同樣。只不過,導而優則演的,大多失敗;演而優則導的確是常見。對於企業來說,首先要給每位演員提供表演的舞台;選好演員,把演員推向前台,是企業導演的首要任務。其次,每個演員都有一個導演夢;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企業的導演應該成為總導演,發展一批小導演。
當然一部電影還需要很多幕後人員,劇務、道具、攝像等等。雖然觀眾看不到這些幕後人員的工作,他們確是一部電影中不可或缺的。企業中,我們常見的也是導演和演員,卻不知他們的幕後人員配置與工作;這也是很多企業學習標杆不成功的原因之一。
企業是需要些「閑人」的,這批閑人就是電影幕後的工作者。如果企業沒有「閑人」,是不會展現一部好電影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如果一味地追逐商業利益,最終是拍不出好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