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2020年11月19日21:44:04 娛樂 1069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 倘若真實的人與我們心目中純粹的少數民族想像相背離,我們會否定這個人,還是否定我們自己的想像本身? 」

>>>

假如回到五天前,你或許會在提到康巴漢子的時候聯想到這樣一幅畫面:群山溝谷之中,一人一騎高頭大馬奔騰而來,所到之處,神采奕奕、笑聲爽朗。

但在五天之後,康巴漢子突然有了一位新的形象代言人:丁真。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這個皮膚粗糙黝黑的少年緩緩走向鏡頭,短短的十秒就將他送上了各大平台的熱搜。他既沒有高頭大馬,也沒有飄逸的長髮,有的只是閃亮的眼神和靦腆的微笑。

在「康巴漢子有多帥」的討論聲中,越來越多人關注到了丁真身上淳樸的野性美。正如他的名字「丁真」在藏語中的意思,這位甜野男孩一時間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純凈的高原珍珠。然而短短几天,這個名字卻一直和「營銷」、「翻車」的標籤一起捲入爭論的旋渦中。

  彑

-1-

解構「丁真式帥氣」:想像中的民族氛圍感

 夂                 小

康巴漢子丁真的爆紅雖然偶然,但卻不能說是個意外。

在短視頻的流量池當中,少數民族內容生產者和內容元素並在不少數。從特徵鮮明的外貌和服飾,到民族節日慶典和日常生活,許多人透過屏幕獲取對陌生少數民族群體的些許認知,由此形成他們對於少數民族神秘又模糊的想像。

正如提到藏族康巴漢子時,肉眼可見的高原景象和藏袍藏裝的背後更蘊含著我們對於純凈高原和虔誠信仰的想像。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以這份想像為鋪墊,當丁真這個帶有鮮明高原特徵的帥小伙走進屏幕時,他泛紅的臉頰、黝黑的皮膚、獨特的耳飾甚至破舊的衣袍,這些藏族特色的視覺元素都在為他帶來的視覺衝擊做加分。升格的拍攝手法又使得少數民族生活場景帶來的神秘氛圍感層層堆砌,將觀眾的視線吸引到丁真一個人身上。

或許是他純真靦腆的氣質和粗獷的外形產生化學反應,屏幕這端的我們在新鮮感和氛圍感的衝擊下,將他捉摸不透、難以形容的氣質概括為帥氣。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但丁真的走紅與其說是因為帥氣,不如說是因為我們對於少數民族氛圍想像的無意識。

我們看着丁真的時候,他亮晶晶的眼神並不僅僅意味着漂亮的眼睛,而是彷彿帶着高原雪山的純凈,甚至有網友評價「好像看了他一眼整個人就變乾淨了」。屏幕中的丁真不僅是一個藏族男孩,更是那片最接近太陽的土地純潔無污染的象徵,也是那個具有虔誠信仰的民族回歸本真的精神力量的寫照。

這種想像同時也能夠解釋丁真引發的爭議。自從丁真名聲大噪,一些聲稱與他有關的人紛紛出來爆料,用開直播騙禮物、造謠等方式消磨着觀眾對想像中的丁真及其代表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好感。

而丁真舊照的流出更是顛覆了許多人的想像。當脫去破舊的藏袍,這位二十歲的藏族小伙會是什麼樣的呢?我們或許想像不到具體的模樣,但絕沒有想到會是「非主流」和豎著中指的。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因此導致的對丁真「翻車」的質疑,也是在對我們自身想像中的藏族文化氣質的質疑,可惜的是我們從來也沒有從頭了解過丁真究竟是什麼樣的,也並不了解藏族人民的生活。

  彑

-2-

越界式互動:怎樣才算純粹的少年?

 夂                 小

當現實背離想像,一些人選擇站到對立面進行鄙夷和指責,而有一部分選擇去深入挖掘和了解。

在丁真走紅之後,發掘了他的攝影師就第一時間安排這位不通漢語的少年進行了一場直播。這位攝影師要求慕名而來的粉絲送禮物,並聲稱刷到前三十名能夠獲得丁真的聯繫方式,他把丁真這個不通漢語的藏族小伙當作直播間的搖錢樹,而「失語」的丁真在攝影師的襯托下顯得楚楚可憐。

被踩中母性關懷命門的姐姐粉和媽媽粉們在評論里情真意切地呼喊着,讓丁真遠離那位居心叵測的攝影師,讓他好好學習、找一份工作但是不要進娛樂圈。更有有心人將上述意見翻譯成藏語,在評論里進行輪播。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類似飯圈的那套情感寄託和參與式互動在丁真身上迅速上演。這些熱心的陌生人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丁真和他的家庭。但是我們跨越社交的邊界走進他的私人領域之後,了解到的只會是一個越來越活生生的普通人。當他褪去身上神秘感和氛圍感的濾鏡,那些乘興而來的人鎩羽而歸,嘴裏還吐槽着他的沒文化和土氣。

倘若真實的人與我們心目中的純粹的少數民族想像相背離,我們會否定真實的人,還是否定我們自己的想像本身呢?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不能一概而論,但被否定的情形正發生在丁真身上。

隨着對他的深入了解,圍繞着丁真的營銷說和惡意揣測的言論甚囂塵上。許多人無法接受這個原本認為純潔無暇的草原珍珠同樣接受過網絡文化的洗禮,也無法接受那張意味不明的「豎中指」照。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可是,豎中指在藏族的文化當中並不一定具備不好的意味,只是關於這一問題的解釋一不留神就淹沒在了對丁真一股腦的否定聲中。

且不說我們藉助網絡突破互動的邊界,但卻呼喊着別讓網絡玷污純凈的少年,言行存在矛盾。當丁真的形象被推送到無數個大小屏幕,當他的過往種種無一不暴露在公眾面前時,這種了解一個「失語」少年的方式是否太過簡單粗暴。

一個淳樸自然的丁真落入社交網絡空間的討論,看似是他帶來了一種新鮮的審美和陌生的文化,但實則是我們成群結隊拖家帶口地闖入了他的生活,並試圖帶去來自外界的影響。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對於藏族小伙丁真而言,和攝影師斷交、回到學校學習、絕不踏入娛樂圈一定是最好的選擇嗎?關於人生的選擇沒有人能代替我們自己做決定,丁真亦然。

  彑

-3-

有尊嚴的社會參與:平和地取下想像的濾鏡

 夂                 小

當我們拋開丁真的成長環境和文化背景來指點他的生活,這種交互的本質依舊是一種「虛空」的交互,因為物理的邊界能夠輕易跨越,但心理的邊界會始終存在。而這種邊界感並不僅僅意味着疏離,更在強調着尊重和包容。

尊重一個少數民族少年的生活不僅有草原賽馬的純真樂趣,也能有互聯網和物質的輻射影響,在接受他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符號帶給我們視覺審美和心靈觸動的同時,也包容他是一個沒有接受足夠教育、家庭也不富裕的普通小夥子吧。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13歲的丁真在家裡幹活

因為對丁真的尊重和包容並不單純意味着對他個人的尊重和包容,更關係到少數民族的群體認同和每個社會成員的群體認同。

為什麼我們會對少數民族文化有一種無意識的認同和想像呢?一方面因為未知的陌生感,還因為少數民族文化本身是一種珍貴的認同資源,以少數民族鮮明的文化符號為基礎,能夠形成公共生活的凝聚力,從而使我們通往更有尊嚴的公共生活。

所以丁真的「被翻車」其實是我們中的一些人接近少數民族文化方式的翻車,是「傲慢的旁觀」的翻車。或許我們不能通過屏幕了解到藏族文化的全部,但我們可以面帶微笑地接受已知的局部並提出對它現有價值的思考。

丁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偏遠地區少數民族青少年的縮影,與其關注這位少年現在到底帥不帥、過去到底帥不帥以及他是不是資本運營下的電子寵物,不如以他為切入點更多地關注偏遠地區的教育問題和青少年生存現狀。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當家中年長的孩子因為幫扶生計上不了學,那麼就算他真的帶有「豎中指」的戾氣,也不單純是他個人的悲哀,而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在布滿燈光的公共生活中,曝光某一事件的意義不在於曝光本身,而是使之成為公共關心的問題。對於丁真而言,他現在或許明白了燈光下公眾視線的重量,而每一個越過邊界入侵他私人領域的人也應該反思越線的代價。

丁真的小馬在飛馳過後尚且能留下拼搏的痕迹。倘若成千上萬的網絡觀光客只是抱着旁觀的態度侵入丁真的私人領域,那麼丁真只會成為流量池中被掀起又被淹沒的小小浪花,去留無痕。而在這之後,我們依舊不能夠走近康巴,走近陌生的少數民族文化。

是我們親自在想像的空間里為少數民族蒙上氛圍感的濾鏡,那麼當這層濾鏡去掉之後,請不要讓出圈的丁真承受全部代價。

丁真的爆紅,不過是一場大眾對少數民族文化想像的狂歡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