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期待的國漫巨制《姜子牙》十一上映,這是彩條屋繼《哪吒:魔童降世》之後,連續第二年推出國風動漫。
大概率是為了接力《哪吒》的熱度,《姜子牙》推出了片尾花絮,講述哪吒去姜子牙家裡吃餃子,故意耍弄頑皮,這樣的小橋段,被誤讀是《哪吒》的續集,也有人甚而希望《姜子牙》拍成「封神宇宙系列」,媲美「漫威電影宇宙」系列。以上種種美好的願景,現在看來,是對該片期望值太高了。
該片題材依然取自《封神榜》,但故事情節、人物關係被打亂,重新賦予了新的聯繫和意義,上映後,口碑呈兩極分化之勢。
單就動畫製作工藝而言,《姜子牙》是不含糊的,我們很感謝現代科技能夠將中國古典神話詮釋的貼切:時而溫馨、時而陰冷,富於變化且不乏瑰麗的色彩。九尾狐妖的設計足見用心,狐妖那邪魅的面孔和眼神,配上一團艷俗的紅色,為《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獸,塑造出迄今為止最貼身的動畫形象。
工藝是一方面,作為動漫,不應只追求視效,其所欠缺的地方也很明顯。
一是含糊不清的回歸之路。近年來,很多國產電影主題不外乎自我回歸、尋找自我、實現自我,這也許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在現代電影學中獨特體現吧。
在《大聖歸來》中,大聖被壓在五指山下,被小和尚江流兒所救之後,依然沒有恢復神力,只是在同山怪打鬥,並親眼看到江流兒死在面前,化悲痛為力量,神力才得到回復。
這樣的尋找自我,恢復的不是神力,也不是榮譽,而是面對困難時不屈意志,而是面對危險時犧牲的精神。大聖還是從前法力無邊的大聖時,他自然沒有恐懼,且信心滿滿,但當其失去神力成為一隻普通猴子時,是否還會有這樣的精神?
但大聖是有的,從這個意義上而言,他戰勝了自己,也配的上英雄的稱號。
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他。
而姜子牙的回歸之路卻是另一個版本:姜子牙在封神後,奉師尊的命令,親斬狐妖,卻看到其體內有一個無辜元神小九,不忍傷害,觸怒了師尊,被貶去北海思過。10年後的一天,他在北海偶遇小九,為了弄清真相,便隨她去往幽都山尋找阿父,途中遭到復活的九尾狐妖追殺。在與狐妖打鬥中,他得知了隱藏在背後的秘密。
可以說,這樣的回歸,不僅爛了俗套,而且邏輯關係也非常混亂,許多情節經不起稍微推敲:
比如九尾復活後,明明知道是師尊在背後搞鬼,為何卻要追殺姜子牙?不應該冤有頭債有主嗎?直接找師尊單挑啊。
二是逐漸式微的反抗精神。在原版西遊記中,齊天大聖孫悟空反抗的是天庭,代表君權;哪吒剔骨削肉,反抗的是父權;而在這個版本姜子牙中,反抗的是師尊,代表師權。
這個反抗並非不可,但並不徹底。為什麼?因為師父的師父,師祖是個好人。師尊為了個人利益,當然目前完全看不到他圖的是什麼,為什麼出賣了狐族,為什麼掩蓋真相,沒有一絲合理的理由。
也就是說,師尊只是個人出了問題。
這就大大削弱反抗的力度,也使得矛盾衝突更加寡淡無味。
三是多條主線切入的尷尬。姜子牙重回眾神之長,靠的是內心對善的堅持,這條主線很能齣戲,「雖千萬人吾往矣」,這份孤獨的堅持和堅守,是非常好的主題切入點,也有利於發散。
剩下的,需要在情節上做鋪墊,為他的堅持製造障礙,但本片的處理,卻是幾句空洞的台詞一帶而過。
這不能不說是敗筆,而且是很大的敗筆。
何況,影片又生硬切入了幾條無關痛癢但是顯得格格不入且十分尷尬的感情線:一個就是小九尋找阿父的親情線,這個線索無緣由的代入,十分生硬,但片中大規模渲染;一個是戰爭亡魂思念家鄉的線索,這個線索更加沖淡主題,也不明不白。
多條線索交織下,讓姜子牙回歸之路的情感衝擊十分綿軟、無力、單薄,從而看過之後,只剩下滿屏的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