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劇《琅琊榜》裏面,當年的赤焰軍少帥林殊,化名江左盟宗主梅長蘇,跟隨蕭景睿和言豫津來到了金陵城,藉以養病的名義,開始了籌謀十二年的復仇行動。
在梅長蘇的復仇行動裏面,靖王蕭景琰和禁軍大統領蒙摯,是最重要的兩位盟友,正是他們兩人的絕對忠誠,才得以確保復仇行動的步步推進,最終為赤焰舊案沉冤昭雪。
直到電視劇《琅琊榜》快要大結局時,梅長蘇才和靜妃娘娘見面,而且在獵宮的營帳之中,靜妃得知梅長蘇身患火寒之毒、削皮挫骨之後,淚如雨下。
在梅長蘇和靜妃娘娘的對話之中,有一個細節令人大惑不解:梅長蘇為什麼稱呼靜妃為「靜姨」?
眾所周知,靜妃早年為林燮所救,帶着這位民間醫女進入了林府,與林燮妹妹林樂瑤情同姐妹。
後來,林樂瑤嫁給梁帝蕭選進入皇宮封為宸妃娘娘,在宮中一直體弱多病,靜妃便以醫女身份入宮陪伴樂瑤左右。
林樂瑤是林燮的妹妹,也是林殊的姑姑,靜妃和林樂瑤情同姐妹,按照禮俗應該稱呼為「姑姑」。
而林燮娶了梁帝蕭選的妹妹晉陽長公主,林殊的媽媽是梁帝蕭選的妹妹,因此梁帝蕭選也是梅長蘇的舅舅。既然靜妃是皇帝的貴妃,那麼梅長蘇也可以稱靜妃為「舅媽」。
但是,在電視劇《琅琊榜》裏面,梅長蘇既沒有稱呼靜妃為「姑姑」,撇開了林樂瑤嫁給梁帝蕭選的這一層關係,也沒有稱呼靜妃為「舅媽」,撇開了梁帝蕭選妹妹晉陽長公主嫁給林燮的這一層關係,說明了什麼問題?
——梅長蘇在和梁帝蕭選劃清界限。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深究:為什麼靜妃要選擇入宮?
很多人會說靜妃和林樂瑤關係密切,入宮是為了照顧這位體弱多病的好姐妹。但是論醫術,金陵城內皇宮之中的御醫毫不遜色,對於宸妃娘娘的醫治也更加名正言順。
那麼,背後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在電視劇《琅琊榜》裏面,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當時的大梁國,除了皇室納妾,男女地位很平等。
電視劇《琅琊榜》中的女性,都有施展才能抱負的機會,比如:
霓凰,手握重兵,一方霸主;夏冬,懸鏡司掌鏡使,位高權重;秦般弱,滑族遺民,掌控紅袖招,以謀士身份輔佐譽王;宮羽,精通琴藝,經營妙音坊,名動京師。
可見,在這種大背景下,哪怕是個女子,只要有一技之長,完全是可以獨立自主的。
而靜妃的聰慧自不用說,一手高超的醫術,只要她願意,自立門戶開一家醫館或藥鋪,看看病人收點診金,日子過下去是沒有問題的。她為什麼要入宮?
從後來的芷蘿宮門前的石楠樹來看,靜妃其實是無法割捨對林燮的情意,即使被迫離開林府,但是她也不願完完全全離開林燮。
所以,一旦離開林府後,靜妃要做的,就是尋找辦法,繼續留在林燮經常走動的「朋友圈」之中,和林燮的好友打成一片,是一條可行而又最為便捷的途徑。
那在林燮經常有來往的好友之中,可供靜妃選擇的又有哪些?
言闕?言闕當時還愛着林樂瑤,無心娶妻,想想靖王蕭景琰都比言豫津大好幾歲,林樂瑤的兒子蕭景禹更不用說了,從側面說明言闕當時已經是大齡剩男了。
夏江?夏江的原配是同門師妹,可以說是青梅竹馬。琅琊閣主?住得遠,而且不一定認識。穆南王?也住得遠,遠隔千里。
所以,只有當時的梁帝蕭選符合以上兩個條件:人在金陵,和林燮往來密切。
林燮作為赤焰軍主帥,身居要職,必然經常出入皇宮議事,這無疑大大增加了靜妃能夠見到他的機率。
這也可以從另一方面解釋靜妃不受寵的原因:她對梁帝蕭選沒有感情,不爭不搶,佛系度日。
靖王蕭景琰和梅長蘇年齡相當,所以晉陽公主嫁給林燮和靜妃入宮被梁帝蕭選寵幸兩件事情,大致發生在同一時間。
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靜妃愛戀林燮,不管對外顯露多少,這件事都必須在晉陽長公主嫁入林府前,至少在晉陽長公主發現苗頭之前解決。
因為,在電視劇《琅琊榜》中,除了皇室能夠一妻多妾,其他人基本都是一夫一妻,尤其是正面人物。
靜妃以醫女身份留在林府「報恩」,其實是僕從下人,當然不是僅僅為了報恩,只是讓自己名正言順地留下來罷了。
在電視劇《琅琊榜》中,多個情節暗示靜妃對林燮的一往情深,那麼靜妃和晉陽長公主的感情如何呢?
靜妃看到蕭景琰借過來的一本《翔地記》,無意中察覺梅長蘇的注釋中避諱晉陽長公主的閨名「蕭溱瀠 」。靜妃在帳篷和梅長蘇相認時,說過一句話:"你父母若知道你這個樣子,不知道有多心疼。"
晉陽長公主被靜妃提及,是順帶和林燮一起脫口而出的,相比被靜妃時常掛在嘴邊的「宸妃姐姐」,對比不要太強烈!
因此,晉陽長公主在電視劇《琅琊榜》里的存在感,其實非常薄弱,很少被提及,幾乎被同樣未出過場的宸妃娘娘碾壓。
我們甚至都有足夠理由懷疑,梁帝蕭選妹妹晉陽長公主和赤焰軍主帥林燮的結合,多半是出自大梁朝堂之上的聯姻。隨着晉陽長公主嫁給林燮,靜妃也必須從此離開林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