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一個多月沒直播的趙本山女兒「球球」突然開播,稱自己已經患上了重度抑鬱症,發作時不僅手腳抽筋,渾身發麻,有時甚至連正常站立都困難。
視頻一出不少網友坐不住了,紛紛怒罵「球球」為了錢臉都不要了,生病還要拿出來博流量。
明明自己家都那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出來撈?
早有預兆的嚴重疾病
球球的抑鬱症不是小病,而是已經發展到「軀體化」的重度階段。簡單來說,這病不僅折磨她的內心,連身體都跟着遭罪。
直播中她提到自己發病時手抖得厲害,腿腳發麻,甚至站都站不穩,有時候臉部肌肉還會不受控制地抽搐。
這種狀態別說直播了,連正常生活都成問題。更別提她前段時間還做了個囊腫手術,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就得硬撐着面對鏡頭。
這樣的身體狀況,讓她不得不停播近一個月,直到最近才慢慢復出。
而抑鬱症這東西,外人看着可能覺得「想開點就好了」,但對患者來說,那種痛苦是刻骨銘心的。
球球在直播中坦言,每次發病就像身體和大腦都不聽使喚,錢能買來最好的醫生和葯,卻買不來內心的平靜。
網友們有的同情她,覺得抑鬱症確實折磨人;但也有人質疑她都那麼有錢了,怎麼可能還抑鬱?是不是在賣慘?
其實抑鬱症從不挑人下手,不管你是窮是富,只要內心有解不開的結,它就會找上門。
要搞清楚球球為什麼會得抑鬱症,得從她的經歷說起。
很多人覺得,有趙本山這樣的爹,球球的生活應該順風順水。
可事實是,她的抑鬱症根源早在童年就埋下了。
球球16歲時被送到新加坡留學,趙本山給她找了個頂尖的國際學校,每月給6000新幣(約3萬元人民幣)的生活費。
在國內,這錢絕對不算少,可在新加坡的富二代圈子裡,球球卻成了「最窮」的那個。
球球的生活費在他們眼裡寒酸得不行,經常被同學孤立,連朋友都沒幾個。
那種被排擠的滋味,讓她早早體會到自卑和孤獨,也在她心裏種下了對金錢的渴望。
為了多賺點零花錢,球球開始打工,做過便利店服務員、發過傳單,還嘗試過當網管。這些經歷讓她學會了自立,但也讓她更深刻地感受到「窮」帶來的落差。
加上「趙本山女兒」的身份,她走到哪兒都被人議論,心理壓力一天比一天大。
最後一棵稻草
16歲那年,直播行業剛興起,球球一頭扎了進去,想靠自己闖出一片天。
第一次直播她就賺了不少錢,堪稱「吸金機器」。可光鮮的背後,是無休止的壓力。
她的直播團隊有近500人,相當於一個中小型公司,那麼多員工的工資、五險一金都得她操心。
直播行業競爭又激烈,動不動就內卷,球球的直播間人氣一度下滑,為了保住流量,她得絞盡腦汁篩選產品、調節氣氛,甚至請來趙本山助陣。
更糟的是,網絡暴力從沒放過她。因為「趙本山女兒」的身份,她一出道就背負了「靠爹」的標籤。
網友的評論毫不留情:「整容臉」「又胖又丑」「沒爹誰看你?」這些刺耳的話像刀子一樣扎在她心上。
球球表面上裝得雲淡風輕,說自己不在乎,可內心的傷早就堆積成山。
她在直播中說過:「好多人等着看我不爭氣的樣子,我就偏要爭口氣!」這種不服輸的性格讓她在直播行業兢兢業業,可也讓她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
在她的生活里幾乎看不見社交,而她自己也沒什麼朋友,生活被高強度的工作填滿。
長期的勞累加上輿論的壓力,讓她的身體和精神都到了崩潰的邊緣。
這些因素疊加在一起,讓她的病情雪上加霜。
很多人不理解:有趙本山這樣的爹,球球幹嘛不舒舒服服過日子,非要這麼拼?其實這正是球球和很多人不同的地方——她不想活在父親的光環下。
球球的哥哥趙一楠選擇了一條更「輕鬆」的路,大學畢業後創業失敗,就回了父親的本山傳媒,做總裁助理,拍拍短視頻,日子過得無憂無慮。
可球球卻不願意走這條路,她從16歲開始做直播,就是想靠自己的能力闖出一番事業。
她從零開始,硬是憑自己的努力成了網紅圈的「社會你球姐」,直播間人氣最高時有上萬人觀看。
她不像一些星二代遮遮掩掩,她從不否認自己的身份,坦然承認「生下來就這樣,沒辦法」。
但她也強調,她不想繼承父親的演藝事業,而是要當個商業女強人,開自己的公司。
可球球越想證明自己,就越離不開「趙本山女兒」這個身份,久而久之她的精神壓力自然就會越來越大。
這麼來看,其實無論是普通人還是富家子弟或許都有自己的煩惱,如果球球能早點把這些心裏壓力都告訴家人,或許她的病情也不會那麼嚴重。
信息來源:
紅網《趙本山女兒不願躋身娛樂圈:做生意比較賺錢》
抖音個人賬號:球球優選好物
百度百科:趙珈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