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環境日即將到來之際,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研究中心發佈萬泉河流域生態產品總值(gep)核算結果。這是海南首次以流域為單元開展生態產品總值核算並發佈。核算結果顯示,萬泉河流域2023年度gep為2097.53億元。

生態產品總值(gep)反映的是特定區域內生態系統在特定時期內所提供的各類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是衡量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和生態保護成效的重要指標,主要應用於生態保護補償、績效考核等政府發揮作用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領域,通過將「綠水青山」蘊含的生態產品價值以貨幣價值方式表現,以此衡量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所貢獻的經濟價值。gep包括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以及文化服務價值三大核心組成部分,通常以年度為核算時間單元。

萬泉河流域是海南三大重點流域之一,幹流全長約178公里,流經瓊中、瓊海、萬寧、屯昌、定安等市縣,在瓊海市博鰲鎮匯入南海,流域面積約3692平方公里。流域內自然資源稟賦良好,河流水量充沛,森林資源豐富,有黎母山、吊羅山等國家級森林公園,百花嶺瀑布、白石嶺等自然風景區,世界聞名的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會址及玉帶灘河海交匯的海岸景觀區,也有椰子村寨這樣具有精神內涵的紅色美麗鄉村,是自然地理和經濟發展相交織的複合性區域,生態地位突出,具有重要的生態和經濟功能。在萬泉河流域開展gep核算具有區域典型性和代表性。

此次gep核算體現流域特色,基於相關省級標準開展數據收集與監測調查,摸清流域內熱帶特色農產品、生態旅遊景區分佈、干支流水源狀況等生態資源本底情況,建立萬泉河流域生態產品目錄清單、指標體系,構建超過40萬個圖斑級高精度核算單元,核算各類生態系統物質產品與服務的實物量和價值量,全面掌握流域gep空間分佈高低值區域,為分析gep年際變化、評估生態保護成效、未來流域產業布局規劃提供了數據基礎。
核算結果顯示,2023年,萬泉河流域gep為2097.53億元。其中,物質供給包括農、林、畜牧、水產品等6項指標,價值約為229.16億元,占流域gep總值的10.93%;調節服務包括水源涵養、土壤保持、洪水調蓄、局部氣候調節等10個指標,價值約為1772.71億元,佔84.51%;文化服務為旅遊康養指標,價值約為95.66億元,佔4.56%。萬泉河流域單位面積gep約為39.8元/m²,人均gep約為23.9萬元/年。
建立gep評價體系是生態產品價值評價機制的重要方面,通過科學的統計方式合理度量生態產品價值,為綠水青山貼上「價值標籤」,既讓人們直觀感受到生態系統的價值和重要性,同時也為生態系統的提質增效提供指引,為拓寬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提供依據。
近年來,海南開展區域、流域、市縣等不同類型的gep核算探索實踐,構建了一套反映海南熱帶島嶼生態系統特徵的核算方法,發佈了省級核算標準,並進行核算結果應用相關探索。接下來,海南將進一步健全gep核算制度體系,持續探索gep核算結果在生態保護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績效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實踐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