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圈的燈光總是最閃耀的,但鎂光燈背後,有多少辛酸只有演員自己知道。
一邊是觀眾眼中的「TVB御用配角」,一邊卻是連洗碗工都不如的薪資待遇。
老戲骨炮轟TVB不珍惜老演員
近日,67歲的TVB老演員魯振順在內部會議上的一番話,讓不少人看清了香港演藝圈的殘酷現實。
要知道,魯振順可不是什麼無名小卒。這位在TVB打拚多年的老戲骨,塑造了眾多經典角色,是真正的「老TVB」,雖然多是配角,但句句台詞都是演技的體現。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資深演員,在近日的TVB內部會議上,不得不當著高層的面喊出:「我也要交租和正常生活,全職洗碗都比我錢多!」
多心酸的一句話啊!想像一下,一個在電視屏幕前出現了幾十年的演員,收入居然不如洗碗工。這讓人不禁想問:難道演藝圈的付出和回報,真的如此不成比例嗎?
更讓人心塞的是,魯振順還提到了一個扎心的現象:「看到有時讓年輕演員扮老人家,為何不找老人一輩去做呢?」
這話問得太到位了!現在不少劇組為了省事,就讓年輕演員化個「老妝」演老年角色,結果裝出來的老態往往不倫不類,還搶了真正老演員的飯碗。
儘管如此,67歲的魯振順還是表態不打算離開TVB:「我今年67歲了,做生不如做熟。」
這番話裡帶着多少無奈和妥協啊!到了這個年齡,重新出去闖蕩談何容易,只能繼續忍氣吞聲,堅守在熟悉的地方。
TVB高層曾志偉回應
面對魯振順的控訴,TVB總經理曾志偉的回應可以說是相當官方了。他表示:「做藝人必定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能夠保留多少舊人,其實TVB已經儘力做到最好。」
這話聽起來好像也有道理,娛樂圈確實是個「青春飯」行業,觀眾總是喜新厭舊。但問題是,難道老演員就真的沒有價值了嗎?難道「儘力做到最好」就是讓老戲骨的收入連洗碗工都不如?
更讓人細思極恐的是曾志偉接下來的話:「其實沒有一位藝人可以做到老,希望TVB能夠陪着大家成長,到大家覺得需要離開,就離開。」
表面上看,這句話挺溫情,但細想就有點涼颼颼的了,它這是直接揭開了TVB和娛樂的「隱痛」。
「沒有一位藝人可以做到老,需要離開就離開」,那豈不是說TVB的演員都有「保質期」?過了這個期限,就只能選擇離開?
老演員有他們的價值
雖說娛樂圈需要年輕貌美的演員,可是一部戲下來,男女老少不都有嗎?老演員還是有用武之地的。
說句公道話,老演員的價值絕不僅僅是一張滄桑的臉。他們的經驗、技巧和對角色的理解,都是年輕演員難以企及的。就像紅酒一樣,有些東西是需要時間沉澱的。
記得幾年前熱播的神劇《人民的名義》嗎?張豐毅、吳剛、許亞軍、張志堅這幾個老戲骨,把陸毅都襯托得有點稚嫩了。他們的精彩表演,不正是證明了「老」也可以很有魅力嗎?
而在香港,像魯振順這樣的老戲骨更是承載了幾代人的電視回憶,他們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熟練到位,讓角色栩栩如生。
更何況,老戲骨還是年輕演員的「活教材」。在拍戲現場,老演員往往會毫不吝嗇地分享經驗,幫助新人成長。這種薪火相傳的價值,又該如何用金錢衡量呢?
其實,老演員的困境不只出現在TVB。縱觀整個娛樂圈,「老齡歧視」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現象。
很多製作方寧願花大價錢請流量明星,也不願意多給老戲骨一點片酬。
姚晨海清等也曾呼籲給中年女演員多一些機會
幾年前,當時海清和姚晨,一個公開喊話導演求戲拍,一個則說市場給中年女演員的空間越來越小。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觀眾的口味也在悄然改變。年輕觀眾更喜歡看帥哥美女,對演技的要求反而降低了。
這就導致很多老演員即使演技精湛,也難以獲得好的角色和合理的報酬。
但我想說的是,真正的經典作品,往往離不開老戲骨的支撐。
想想那些讓我們記憶深刻的角色,很多都是由資深演員塑造的。他們的存在,是一部劇品質的保證。
那麼,面對老演員的困境,TVB和整個行業應該怎麼做呢?
還是要給老演員合理的薪資待遇,既然他們有着幾十年的從業經驗,那麼薪資至少應該達到行業的平均水平,而不是連洗碗工都不如。
也要為老演員量身打造適合的角色,年齡不是缺點,而是特色。編劇和導演應該充分利用老演員的特點,創作出更多適合他們的角色。
當然,這一切還得看觀眾的接受度,觀眾也應該調整自己的欣賞標準。好的作品不一定要有帥哥美女,老戲骨的精湛演技同樣能帶來視覺享受。
魯振順的遭遇,其實是整個行業的縮影。當我們為精彩的影視作品拍手叫好時,別忘了那些默默付出的老演員。
他們用幾十年的青春,為我們創造了無數美好的回憶。
他們不需要特殊待遇,只是希望得到基本的尊重和公平對待。就像魯振順說的:「希望公司能珍惜員工。」
這不是一句空話,而是每個打工人最樸素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