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雀》《我的後半生》接連在央視熱播 浙產好劇,何以「有戲」

2025年04月04日08:10:19 娛樂 8670

潮新聞客戶端 記者 沈聽雨

《黃雀》《我的後半生》接連在央視熱播 浙產好劇,何以「有戲」 - 天天要聞

圖源@電視劇黃雀

2025年春天,浙產劇開了個好頭。從《黃雀》到《我的後半生》,接連兩部浙產劇在央視八套黃金檔播出,叫好又叫座。

聚焦反扒題材的《黃雀》,以鐵路站台為故事原點,通過呈現在晃動車廂和人來人往車站裡警與賊的明暗交鋒,勾勒出真實的人生百態。酷雲數據顯示,該劇在央視八套黃金時段收視率最高達2.43,全網觸達觀眾超2.4億,在各平台引發關注和熱議。接檔該劇的《我的後半生》定位都市家庭輕喜劇,將鏡頭聚焦中老年群體,探討三代人的情感需求和價值觀碰撞,剛開播收視率就達2.8。

浙產劇依靠什麼「密碼」,頻頻受到央視的青睞?怎樣打響浙產好劇的品牌?透過這兩部劇,記者探尋背後的答案。

嘗新嘗鮮的勇氣

近年來,在微短劇等影響下,用戶內容消費習慣在改變,也倒逼影視創作範式的轉型。變化之中,國產劇需要「新」思路吸引觀眾。這種「新」,是挑選劇集選題時新的眼光,也是劇本創作中新的角度。

這些新嘗試,在兩部浙產劇中都能看到——《黃雀》在刑偵類題材中以獨特的反扒故事為切口;《我的後半生》直面老年人情感需求,填補了國產劇市場在該類型上的空白。

「觀眾有各種各樣的訴求。」在《黃雀》編劇王小槍看來,寫任何一個題材,都要局部創新,儘可能給大家提供沒有見過的敘事角度。

《黃雀》是王小槍寫的第一部公安題材原創劇本。他告訴記者:「一方面,當時大多數刑偵劇集會往大案上靠,為了避開這一『擁擠賽道』,想從小角度來寫,反扒是深思熟慮後的選擇;另一方面,寫作時嘗試了多線索、多時空、多視角的交疊穿插結構,希望讓每個故事、每段關係都有繁雜的生活細節,讓人物關係就像蜘蛛網一樣,不同的人之間都能有所呼應。」

這樣的嘗試很大膽,也帶來爭議。《黃雀》剛開播就有觀眾表示:「前幾集信息量過大,人物出現太多加上多時空交叉,有時候很難反應過來。」王小槍注意到這些反饋,也在劇集播完後進行復盤,他說:「多線交叉敘事的好處在於能給劇集豐厚的發展土壤,但也對劇組攝製提出了更高要求。」好在《黃雀》劇組進行了很好的呈現,觀眾也隨着劇集持續播出給予好評:「抽絲剝繭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的後半生》製片人黃瀾則表示,2018年讀了王蒙的小說《奇葩奇葩處處哀》,覺得老年人情感需求這個主題很新奇也很時髦。但要將其影視化改編時,有不少人表達了擔憂:這樣的題材真的有市場嗎,播出後能帶來多少商業回報?黃瀾說,從立項到攝製再到播出,其間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和壓力,但她始終充滿信心。

眼下,劇集還在熱播。有業內專家表示,在老年人情感需求日益凸顯的時代背景下,這部劇為大家提供了一個討論銀髮婚戀話題的契機。劇集通過角色的生活軌跡,提出了包括空巢老人的情感需求、中產階層的養老焦慮等社會面臨的各種困惑,後續將進一步促使劇中各類情節成為社交平台上的熱議話題。

歸根結底,這些新嘗試的背後,是對時代的體悟、對趨勢的敏感。

《黃雀》《我的後半生》接連在央視熱播 浙產好劇,何以「有戲」 - 天天要聞

圖源@電視劇我的後半生

打造精品的志氣

無論市場如何變化、長短劇怎樣競爭,最本質的依然是與所有抵達人心的作品競爭。這是記者在採訪中,所有行業內人士達成的共識。 

就像《黃雀》和《我的後半生》,創作故事、類型題材完全不同,但兩部劇接連登陸央視八套黃金檔的背後,其實有着相同的邏輯——內容和細節經得起推敲,在選地取景、美術置景、服裝道具等細節上下足功夫,劇中每個角色都有血有肉、生動鮮活。

僅劇本創作,王小槍和《我的後半生》編劇藍小汐就都用了3年多時間。

為貼近真實,王小槍專門去公安局體驗生活,和反扒民警同吃同住,還一起在公交車上蹲守小偷,搜集到不少創作素材。比如小偷分三六九等,也分不同類型;又比如反扒民警早晚高峰出勤、飲食不規律、腰肌勞損普遍,有人會因為低血糖隨身帶一大把糖……種種細節都成了他的創作藍本,被融入角色。

「哪怕是戲份不多的配角,我也希望他們的出場是有效的、是能被記住的。」王小槍表示,生活中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只有一面,對待父母、孩子、朋友,甚至對待自己內心世界時,反應都是不一樣的,種種身份疊加在一起,才組成了一個人豐富的性格。

寫出人物的立體感和真實感,也是藍小汐改編劇本時所堅持的。「原小說體量很小,要把幾萬字變成一個完整的電視劇劇本,難度挺大。」她告訴記者,關鍵是要豐富劇中角色的經歷,讓他們的行為處事有所依據。

比如,劇中的女科學家聶娟娟。小說中她是一名天文學家,跟男主角沈卓然全程通過書信往來,讀者可以憑藉簡短的文字描述散發想像,可一旦變成電視劇,就必須對角色進行二次構建。創作時,藍小汐和團隊一起前往天文台實地採風,採訪了數十位女科學家。她發現,她們大多處世態度很豁達,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於是,她從出生地開始構思,鋪設了幾十年的人生經歷,才有了劇中那個「活生生」的聶娟娟。

「這些年,行業一直在變革,但我寫劇本始終堅持『打動』兩個字——能不能打動自己、能不能打動別人。」藍小汐說,大浪淘沙也在淘金,不論如何跌宕起伏,好的人物和故事必定能經得起考驗並留住觀眾,這是逆風而行的。

力攀「高峰」的底氣

如今,「(浙)劇審字」已成為熒屏上常見的標籤之一——這兩部登陸央視的劇集,都是由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審查發行的「浙產好劇」。

黃瀾記得,《我的後半生》還在起步階段時,省里有關部門就關注到這個項目,並表示肯定。此後,不論是對項目的評定,還是資金扶持等,浙江相關部門的服務都讓她感到暖心。

「從業以來,我大部分製作的劇都是通過浙江審查發行的。」黃瀾告訴記者,2022年,她在杭州成立了影視公司,用於影視項目孵化。

業內專家表示,近幾年來,浙產劇不斷突破創作瓶頸,推陳出新。特別是2024年,多部浙產劇獲飛天獎、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等獎項,創歷史最佳成績。這體現出了浙產劇正以多元化的題材類型布局市場,紮實推進藝術創作探索,夯實浙江電視創作的產業根基。

「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倡導影視劇發展減量提質、降本增效後,國產劇創作以質量驅動成為主流。作為影視劇生產大省,浙江有能力也有底氣創作更多優質劇集。」省文化廣電和旅遊廳影視劇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

這份底氣來自省委、省政府對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得益於浙江文化發展的長足優勢。

不久前,由省委宣傳部印發的《浙江省「之江潮」文化獎評選辦法(試行)》官宣,每三年評選一次,聚焦理論、傳播、文學、電影、戲劇、電視等領域的創新性、突破性成果。接下來,將和浙江文化藝術發展基金等共同激勵、扶持更多優秀作品。

影視劇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圍繞「多出精品、提升服務、嚴格監管、繁榮發展」的思路,以登上「高原」、力攀「高峰」為目標,浙江正通過深化實施六條全流程服務管理措施,即工作推進專班機制、題材規劃調整機制、劇本審讀引導機制、拍攝跟蹤督導機制、完成劇的預審機制、專家培訓責任機制,全力打響「浙產好劇」品牌。

眼下,更多「浙產好劇」已在路上。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發佈的「2025年大劇看總台」電視劇片單上,《太平年》《長安的荔枝》等多部優秀浙產劇在列。影視劇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表示,當「浙產好劇」的品牌日益響亮,希望能吸引更多影視公司、行業人才集聚浙江,為觀眾帶來更飽滿、多元的觀劇體驗。

「轉載請註明出處」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知名女星宣布:捐贈全部資產 - 天天要聞

知名女星宣布:捐贈全部資產

近日,71歲的中國香港資深演員陳喜蓮宣布,將其全部資產捐贈給慈善機構。這位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與周潤發搭檔出演夫妻的黃金配角,竟以「裸捐」方式將名下所有財富悉數捐出不留一分錢,引髮網友熱議。據知情人士透露,陳喜蓮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參與慈善活動
威廉王子打破王室傳統,重聘戴安娜離婚律師團,與父王兩條心 - 天天要聞

威廉王子打破王室傳統,重聘戴安娜離婚律師團,與父王兩條心

1995年,戴安娜王妃曾向最信任的律師米什康勛爵吐露對"偽造車禍"的擔憂,這份塵封多年的會談記錄成為她與王室糾葛的隱秘註腳。三十年後,這段往事因威廉王子的重大決定再度浮出水面——這位英國王儲近日宣布啟用母親當年的離婚律師團隊米什康(Mishcon de Reya),取代查爾斯三世御用律所Harbottle & Lewis,此舉被視為其尋...
甜馨簽約樂華?明星徹底成了繼承製 - 天天要聞

甜馨簽約樂華?明星徹底成了繼承製

甜馨簽約樂華?明星徹底成了繼承製甜馨(賈雲馨)於2025年4月3日發佈個人單曲《WAKUKU》,該歌曲由樂華娛樂官方宣傳發佈,此事迅速在網上發酵,引發了網友對於她是否簽約樂華的猜測。
張傑要來啦,烏魯木齊演唱會又+1!李宗盛演唱會將開票! - 天天要聞

張傑要來啦,烏魯木齊演唱會又+1!李宗盛演唱會將開票!

小夥伴們晚上好呀小編昨天和大家分享了咱烏魯木齊4月份的演出匯總漫展/話劇/音樂會/脫口秀/童話劇...烏魯木齊4月演出匯總來啦!又有好消息來啦張傑要來新疆開演唱會啦目前已經通過審批快來看一看Part.012025張傑未·LIVE—「開往1982」巡迴演唱會烏魯木齊站「文旅市場通」APP顯示2025張傑未·LIVE—「開往1982」巡迴演唱會...
人養花,花養人,適合室內養的6種花,看有你喜歡的嗎? - 天天要聞

人養花,花養人,適合室內養的6種花,看有你喜歡的嗎?

家裡養幾盆花,不僅能美化環境,還能凈化空氣,提升生活品質。花草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有害氣體、吸附灰塵,甚至有些花還能提神醒腦。養護花草的過程也是一种放松和享受,真正實現了「人養花,花養人」的雙贏效果。今天給大家推薦6種適合室內養的「健康花」,好養又漂亮,看看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