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國產影視圈颳起了一股「劇場風」。
不少平台選擇搜羅同類型劇作,並以劇場形式接連播出,以此確立一個劇場品牌。
2023年鵝平台推出的,主打「懸疑+短劇」的x劇場,就是個優秀品牌。
首部劇《漫長的季節》借懸疑外殼解構時代命運與人性掙扎,9.4的高口碑成為懸疑劇天花板的存在。
該劇場緊接而來的作品《歡顏》《繁城之下》《黑土無言》,也沒丟掉口碑。
最近已打出口碑的x劇場,時隔一年多再度回歸,播出這部新作《棋士》。
而能作為x劇場回歸的首發作品,《棋士》自然來頭不小。
故事方面,該劇是以圍棋為引、犯罪為核的懸疑劇,為觀眾呈現一盤關於命運、人性與抉擇的棋局。
演員方面,則有王寶強、陳明昊、李乃文等實力派坐鎮。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劇也是王寶強時隔12年後的回歸劇圈之作。
懸疑劇+王寶強的組合,讓觀眾對《棋士》期待很高,預約人數直接破100萬。
就連新華社都用了7分鐘專訪,為《棋士》進行宣傳。
劇集播出後勢頭也很猛,首播收視破1,連續3天收視第一。
站內熱度破2.5萬,衝上熱榜第一,創下X劇場熱度最快破2萬的紀錄。
而隨着劇集的播出,《棋士》也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
青石統計了下,圍繞在本劇之上的關注,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其一,《棋士》被稱讚,到底好在哪裡?
其二,時隔12年再回劇圈,王寶強還能再創佳績嗎?
今天我們就逐一來解答。
首先,《棋士》到底好在哪裡?
《棋士》的背景設定在二十一世紀初,講述了王寶強飾演的普通圍棋老師崔業在一次信用社搶劫案中,不幸被劫持為人質。
為自保他不得不協助劫匪逃脫警方的追捕,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的圍棋天賦可以用於犯罪。
在生活和現實的壓力下,崔業逐漸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並逐漸失控。
他的哥哥崔偉(陳明昊 飾)作為一名警察,希望他能迷途知返走向正道,但事與願違,兄弟二人在黑白兩條道路上漸行漸遠的故事。
從目前播出的劇集來看,《棋士》有三大亮點引人入勝。
一是節奏狂飆,開篇兩集就完成搶劫殺人等高能劇情。
作為懸疑劇《棋士》開篇沒有故弄玄虛,而是直奔主題,一上來就是銀行搶劫案。
男主崔業(王寶強飾)去銀行取錢遇見劫匪搶劫,搶完錢後的劫匪被警察包圍。
為讓警察撤退劫匪拿男主當人質威脅,生死關頭男主告訴劫匪自己能幫他們逃走。
按照男主計劃劫匪們成功逃離,在逃跑的路上男主趁機搶奪方向盤讓車子失控翻車而脫身。
而在搶劫到脫身過程中,還伴隨着5條人命。
第一條是陳永勝飾演的劫匪夏生的哥哥春生,為保護弟弟和同伴他開車引開警察被一槍斃命。
緊接着逃跑途中男主搶奪方向盤導致汽車側翻爆炸,除了他和夏生其他三個劫匪都死了。
最後一個是銀行職員秦曉銘,他趁機逃跑時和夏生追逐扭打,被石頭砸中頭部下線。
不得不說,這劇情就如圍棋中的"快棋"般凌厲。
開篇用兩集完成搶劫、脫身、殺人、藏屍等一系列高能劇情。
二是角度新穎,以棋為眼將圍棋元素與犯罪懸疑巧妙結合。
要說《棋士》最大的特色,應該就是其獨特的敘事視角。
它將圍棋這一東方智慧與犯罪題材結合,開創了"圍棋懸疑"的新類型。
作為一名職業棋手,男主將圍棋的布局、棄子、劫爭等策略應用於犯罪,形成獨特的「棋士式犯罪美學」。
比如銀行劫匪作案後逃跑。
別人都退回銀行拉上捲簾門尋找安全感,他卻運用「圍棋定式」,推測綁匪將會原路返回。
被挾持之後男主馬上轉變策略,以幫助劫匪逃生為條件保證自己的人身安全。
然後運用棋盤布局思維,合理規劃路線,通過「棄子保帥」轉移警方視線,成功幫助對方出逃。
之後銀行職員秦曉銘意外死亡時,男主又通過圍棋思維中的「李代桃僵」實施完美犯罪。
人物的設定上同樣以棋為眼。
男主崔業以「黑棋」自居,認為「執黑先手」方能掌控命運,而且牽引着查案的哥哥東奔西走。
哥哥崔偉則代表「白棋」,在可見的證據和線索中穩步推進,如同執白的後手防備,試圖用正義規訓弟弟。
最終這場黑白棋局的勝負將如何定奪,也將是劇集最精彩的看點和懸念。
從這裡就能看出,整部劇以「棋」破題,圍棋元素貫穿始終。
這種將傳統文化符號轉化為犯罪謀略的敘事,讓懸疑感不再依賴血腥場面,而是上升到智力博弈的新高度。
三是立意深刻,懸疑外殼下包裹着個體的掙扎與選擇。
作為X劇場的新劇,《棋士》也延續了X劇場的內核,便是借案件觀人生、見人心。
所以《棋士》不是單純的懸疑劇。
而是以棋盤為鏡,通過崔業的墮落與掙扎,照射個體在時代洪流中的生存選擇命題。
劇中男主崔業是一個頗有天賦、棋藝高超的圍棋老師,但實際生活中卻是人微言輕、處處受壓抑的卑微小人物。
在單位崔業被領導壓榨、被學生輕視,在家裡崔業被哥哥的光環壓抑,被老婆嫌棄沒出息要和他離婚。
甚至連自己兒子都只崇拜大伯,一心想成為大伯那樣抓壞蛋的英雄,討厭跟爸爸學圍棋。
兒子被查出腿部患有重疾,為了籌措治療費用,他只能聽從領導安排陪同他富商下棋換取報酬。
生活的不如意壓得男主無比失意,而一次信用社取款偶遇劫匪的經歷更是徹底改變崔業的命運。
而從圍棋老師變成犯罪家,既有客觀的無奈,亦有主觀的選擇。
比如銀行搶劫案發生時,生命遭受威脅的崔業距門外的哥哥僅一步之遙。
以他的智商或可有更好的選擇,但偏要跟哥哥來一局對決。
不難看出崔業每一次選擇,看似是被命運驅使,實則是他自己落下了棋盤上的那一子。
你選擇成為黑,那你便成為黑,你選擇成為白,那你才能成為白。
這也是《棋士》通過崔業的故事,向我們所傳遞的:
每一個選擇都會決定前行的方向,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我們都將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其次,時隔12年再回劇圈,王寶強還能再創佳績嗎?
要說《棋士》最受關注的,那絕對是王寶強。
他是中國影史首位票房突破200億的80後男演員,出演的《天下無賊》《人再囧途之泰囧》《唐人街探案》等影片都票房大賣。
不僅大銀幕成績亮眼,在小熒幕王寶強同樣實力不俗。
他主演的《士兵突擊》《我的兄弟叫順溜》等作品,都是9分好劇。
尤其是《士兵突擊》中的許三多更是讓王寶強紅遍大江南北,讓他成為「不拋棄、不放棄」精神的代言人。
所以這次時隔12年重返電視劇圈,觀眾對王寶強都抱有很高期待。
從目前《棋士》的收視、熱度和口碑來看,王寶強沒有讓觀眾失望,這部劇極有可能成為王寶強的又一部里程碑作品。
而再度出演電視劇的王寶強,相比較12年前也有了更多變化。
一是角色的轉變。
劇集首映禮上王寶強表示,這麼多年在觀眾心目中有點固化,想挑戰一個與眾不同的新人物。
而崔業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他不再憨厚樸實或搞笑,是一個被生活逼入絕境、逐漸黑化的複雜角色。
這也是王寶強選擇出演《棋士》的原因。
王寶強也用精湛的演技,完美詮釋了角色從木訥圍棋老師到高智商罪犯的層次轉變。
初登場時,崔業被學生捉弄、被同事奚落,肢體語言拘謹怯懦,眼神中透露出底層小人物的窘迫。
面對校領導剋扣獎金時,他低垂的眼瞼和緊抿的嘴唇,把小人物的怯懦與不甘刻畫得入木三分。
還有在看到兒子對自己哥哥崔偉親近敬佩時的隱忍失落和被生活逼至牆角的麻木,王寶強也演繹得極具感染力。
而隨着捲入犯罪,他的表情逐漸陰沉,甚至在策劃犯罪時展露出癲狂的微笑。
尤其是王寶強賦予崔業一種"慢中有狠"的氣質。
比如在少年宮教圍棋被學生扔棋子砸到腦袋後,崔業沒有發火,而是下課後去水龍頭洗臉。
只見他朝着鏡中的自己狠狠吐口水,這個眼神一看就是個狠人。
還有預告中他點煙炸車的情節。
男主被黑心修車廠坑了,表面認慫付錢,轉頭就叼着煙把對方車子炸成火海。
整個過程王寶強動作不疾不徐,火光映照着王寶強面無表情的臉,眼中閃現的是狠絕與快意。
可以說王寶強用細膩的微表情和肢體語言,將崔業從受害者到加害者的轉變演繹得極具說服力。
讓觀眾在痛恨他的罪行時,又忍不住為他的遭遇唏噓。
二是身份的轉變。
《棋士》中除了當主演,王寶強還多了一個身份—監製。
而從演員到導演再到如今的監製,王寶強也讓我們再次看到他在影視領土不斷擴張的「野心」。
談及監製這個新身份,王寶強表示多個身份就多個責任,不是掛個虛名。
作為監製必須認清自己的職責是什麼,就是要搭好班底,幫助導演解決問題,保持好劇的品質。
在這部劇中,王寶強也是這樣做的。
比如對時代細節的精準還原。
無論是錄像帶店、高高掛起的盜版DVD招牌,還是遊戲廳里的《拳皇97》,都充滿那個時代的氣息。
甚至連劇中人物的穿搭都很考究,松垮的牛仔褲、印着流行動漫的T恤、滿大街的小碎花裙。
這些細節不僅提升劇集的沉浸感,也讓觀眾在追劇的同時有種「被歲月暴擊」的感覺。
比如對導演的支持幫助。
《棋士》選用了新人導演,因為王寶強認為作為監製就是要給新人機會,為行業培養更多有實力的人才。
在拍攝過程中,王寶強給予了新人導演足夠的支持幫助。
和導演一起把控每一個演繹細節,每次拍攝完都會來到監視器後和導演討論表演想法。
幫助的同時也給新人導演更大的創作空間,讓他們發揮出自己更大的潛力。
在《棋士》播出前王寶強直言,時隔多年回歸劇圈壓力很大,甚至緊張到晚上會做夢,因為害怕辜負觀眾的高期待。
所以對於暌違電視熒屏多年的王寶強而言,《棋士》無疑是一次冒險。
但王寶強再次用自己對待作品和觀眾的真誠,讓這個冒險變為成功。
這樣的王寶強,這樣的《棋士》,值得我們的掌聲。
青石電影|小豬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