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2025年03月17日23:20:24 娛樂 9828


循着茶馬古道的駝鈴聲,走進湖南安化的雲霧山林,與世代茶人舉杯共飲,品一盞黑茶的醇厚與深沉。3月17日19:30,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台)、湖南衛視、芒果tv出品,芒果伯璟、伯璟文化製作的四集紀錄片《安化黑茶》,在湖南衛視、芒果tv、茶頻道正式開播。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紀錄片融合歷史考證、紀實拍攝和科普敘事三種紀錄片創製方式,以一片茶葉為脈絡串聯起安化黑茶的歷史、工藝、科學,通過「經世之茶」「山水之茶」「傳承之茶」「致用之茶」四個篇章講述安化黑茶鮮活故事,一片茶葉背後的人文厚度與科學世界就此揭開。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回到歷史現場

一片茶葉里的邊疆經略




「黑茶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總導演李東珅如此概括黑茶的獨特地位,他改變了單一的歷史敘事的呈現方式,開闢出更多元的視覺呈現方式,在首播的第一集《經世之茶》中,今人與古人出現在同一畫面中,以安化黑茶為紐帶連接邊疆與內地的萬里茶道歷史故事,在今人的探尋下展開。


古籍研究者劉文在科技的助力下,得以與他的研究對象們「同框」:明朝首提「黑茶」二字的楊一清、五代寫就《茶譜》的毛文錫、清代萬里茶道上的茶商……觀眾身臨其境歷史深處史書細部,看到黑茶如何從民間生計逐步發展成為國家經略的紐帶。

紀錄片以虛實相生的中式美學,豐富再現歷史長河中的關鍵節點。自唐代茶馬互市興起,黑茶便以其消食解膩的藥理功效,成為游牧民族的「生命之飲」。明代《明史》記載「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則困以病」,一語道破黑茶的戰略價值。從朱元璋嚴控茶馬貿易,到左宗棠以茶務改革平定西北,黑茶始終是邊疆穩定的「壓艙石」。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從與古人「神交」,到以科技和影像為載體,回到歷史現場,總導演李東珅在不同題材的挖掘中,逐漸構建起歷史、科學、人文等更立體的觀察維度,從而對不同題材的故事內核進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追問,持續拓展紀錄片的創作邊界。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紮根古老土地

代代茶人接力守正創新




安化黑茶的傳奇,始於一片山水相依的沃土。紀錄片深入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走進這片冰磧岩與雲霧滋養的山水,講述一片茶葉如何在山川物候中淬鍊出獨特品質。當地「八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讓世代茶人以茶為生,黑茶產業發展與自然生態緊密共生。雲霧繚繞的氣候環境,則為茶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冰磧岩風化土壤中富含的鋅、硒等元素,更賦予安化黑茶獨特的營養價值。


從山野茶園到現代產業,代代茶人接力書寫守正創新的故事。紀錄片以60後茶人劉新安的視角,展開半世紀黑茶產業從手工作坊到現代工業化轉型的圖景。劉新安親歷了黑茶從家庭式揉捻到機械化生產的變遷,始終堅守傳統工藝的核心,確保每一片茶葉都能保留最本真的山野氣韻。而80後茶人周六,則以創新思維為傳統注入活力,將古法經驗與微生物發酵的現代科學理念相融合,賦予了安化黑茶新的生命與活力。兩代茶人的接力,既是對技藝的傳承,更是對產業未來的共同探索。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在開播當日,兩代茶人對話,分享「對黑茶文化傳承與創新」的理解。劉新安講道,「安化黑茶如今能蓬勃發展,關鍵在於守正創新。我們既要堅守傳統工藝的精髓,又要敢於打破常規,注入新的活力,如此才能契合市場的多元需求」。而周六則表示,「做茶需要秉持科研精神,深入研究植物學、自然農法以及中醫中藥理論等相關領域。我們這一代人擁有獨特的大數據思維優勢,應充分運用這一優勢,還要藉助科學的發展,從微觀視角出發,在提升黑茶品質方面精益求精、深耕細作」。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進入微生物世界

一盞茶湯里的致用密碼




黑茶的魅力,不止杯盞之間的醇厚與回甘。《安化黑茶》融入科普敘事,解碼一杯中國黑茶茶湯中的科學基因,論證口口相傳的「黑茶減肥」「抑制脂肪」是否真實存在。


紀錄片將複雜的科學實驗拆解成為可視化的微生物世界切片。在超高清鏡頭下,一個微觀世界正緩緩展開——被俗稱為「金花」的冠突散囊菌在黑茶內部悄然生長、綻放,菌群們分解粗纖維、調節腸道菌群,賦予黑茶降脂降糖的顯著功效。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在鏡頭記錄下,黑茶發酵過程中的動態變化變得具象化。茶多酚在時間的流轉中逐漸轉化,澀味悄然褪去,而菌花香與陳香則依次浮現,這種獨特的發酵過程不僅塑造了黑茶的風味,使其成為帶着生命的茶,更讓觀眾得到解答——黑茶的生命力從何而來。

紀錄片《安化黑茶》開播!品讀一片茶葉中的經世致用 - 天天要聞

歷史上,安化人陶澍以「經世致用」的思想影響了晚清名臣,而左宗棠更是攜帶黑茶西征,平定邊疆。而今,在世界各地的黑茶茶倉中,那些陳化了數十年的老茶,仍然帶着安化山水的溫度,延續着新的微生物轉化;在遙遠的西北,牧民的奶茶鍋里,茯磚茶依舊是不可替代的基底。黑茶所承載的使命,與湖湘兒女的家國情懷,一同延續至今。


3月17日至20日周一至周四19:30,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指導,湖南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湖南廣播電視台)、湖南衛視、芒果tv出品,芒果伯璟、伯璟文化製作的四集紀錄片《安化黑茶》,在湖南衛視、芒果tv、茶頻道播出。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