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一部名為《主婦的覺醒》的微短劇作品在愛奇藝多集上線,正式開啟了首播模式。我認為,這部電視劇可以視為是微短劇的一個基礎創作藍本,進行類型分析。當下很多微短劇作品,其實都是類似的路徑——強故事衝突,弱敘事倫理。
為了把這兩句話講清楚,請允許我短暫講述《主婦的覺醒》的開局劇情。一上來,女主角就被人設計,酒杯當中下藥,被陌生男人帶入酒店房間,行不軌之事。之後,女主酒店照片被放在網上,鋪天蓋地,女主「社會性死亡」,被冠上「蕩婦」的名號。而女主的丈夫和婆婆,則開啟仇恨模式。
女主的丈夫和婆婆,不僅諷刺女主,而且毆打女主。繼而,女主的男人提出離婚,拿出了離婚協議。說白了,就是讓女主凈身出戶。而男主此刻,已經是上市集團公司的總經理。他這個總經理的職位,實在是從女主那裡得來的。因為女主的父親,曾經是這家公司的老總。是岳父栽培了女婿。
繼而,便是女婿把岳父從樓上推下去,這位老岳父昏迷。女主萬般無奈,找閨蜜訴苦。閨蜜則虛情假意,說一定站在女主這邊。可誰知,轉身,這個閨蜜就和男主偷情去了。女主在酒店當中,撞破了男主和閨蜜之間的勾當。但是,她沒有明說。心灰意冷的女主,決定開啟復仇模式。繼而,一場家庭主婦重回職場的故事展開。只職場當中,女主要拿回屬於自己和家族的產業。
男主、惡婆婆和心黑閨蜜,則註定要在女主的這次復仇當中,付出慘痛的代價。而這類女主復仇劇,則是大量微短劇的共用模式。在這個模式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大量微短劇的共同「優勢」。如果微短劇有優勢的話。
第一點「優勢」,就是強故事衝突。從我前邊講述的劇情當中,大家很容易看出,又是被下藥,又是被家暴,又是男人出軌,又是閨蜜背叛,又是女主復仇的,這些內容,單獨拿出哪一個來,都是噱頭很足了。而這些內容,放在一部劇當中,並且是紛至沓來的。它當然是強故事衝突的。
微短劇作品不同於長劇的重要之處便是,微短劇作品很少搞鋪墊性的內容,都是直接上強衝突的橋段。而且,衝突要非常狗血才行。微短劇作品,很多都是手機屏幕上播的。而看微短劇的人,很多都是在地鐵等嘈雜的場所。所以,強故事衝突成為必然。只要一個橋段沒啥衝突,觀眾就會立馬棄劇。
而強故事衝突,則必然面對弱敘事倫理。真正符合敘事倫理的電視劇,不會把大量衝突強化,相反,它會原原本本敘事,生活是怎樣的,它就怎樣敘事。反觀微短劇作品,則可以弱化這些敘事倫理。在這部《主婦的覺醒》當中,則可以舉幾個例子。
比如說,一上來,就是女主被下藥,被陌生男人圖謀不軌。現實生活當中,女主這樣被帶入酒店,肯定會有人攔住的。不會出現類似危險。而現實生活當中,男人和婆婆一起毆打媳婦的事情,不能說沒有,但畢竟是非常稀少的。甚至於,閨蜜出軌自己老公這事兒,也是稀少的。這些,都已經挑戰了敘事倫理。
咱們很多長劇作品,編劇要里子,要面子,誰也不好意思寫這類狗血內容。但是,微短劇作品不一樣,它們就是靠這些狗血內容取勝的。其實,這也不是我國電視劇獨創。大量的泰劇作品,也是這類不要敘事倫理的。早在幾年前,很多泰劇就走狗血路線了。咱們的微短劇走狗血路線,還是最近兩年的事情。
而微短劇要出精品,就需要面對一個問題,如何在保障強故事衝突的同時,保障敘事倫理的堅守。如果沒有強故事衝突,那微短劇就打不過長劇。如果沒有敘事倫理的堅守,那微短劇就註定只能是爛劇。這是留給編劇和導演們思考的事情了。(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