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近年來古裝劇市場的持續火熱,不少劇集在一開始便聲勢浩大,但隨之而來的是高開低走的困局——宣傳鋪天蓋地,觀眾期待滿滿,卻常常因為劇情拖沓、演技浮誇等問題未能如願收穫好評。
《大奉打更人》這部改編自網絡小說的劇集,雖然憑藉其龐大的世界觀與明星陣容引發了不少熱議,卻也面臨著「口碑大起大落」的命運。
古裝劇是中國電視劇中的一大經典類型,一部好的古裝劇,既能帶給觀眾視覺上的震撼,又能滿足情節的深度和人物塑造的立體感。
可是近年來市場上的古裝劇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因高調宣傳而被過度期待,結果卻無法滿足觀眾的口味。
我們不妨回顧近些年上映的一些古裝劇,比如《錦繡安寧》《珠簾玉幕》《蜀錦人家》,這些劇集在演員陣容和營銷宣傳上都不乏亮點,但最終大部分未能滿足觀眾的預期,甚至翻車。
這其中一個共同的原因就是,許多古裝劇在劇情上過於依賴外部的噱頭,比如豪華演員陣容、奢華的服飾道具、精緻的畫面設計等,忽視了劇本的深度和人物的真實感,面對這樣的問題,《大奉打更人》也未能完全避免。
《大奉打更人》改編自知名網絡小說《大奉打更人》,它的亮點之一便是將古裝劇與懸疑推理結合,故事圍繞大奉王朝的「打更人」展開,這群人被賦予了處理朝廷內外案件的重任,集探案與劍斗為一體,身處權力與懸疑的漩渦中,令人既緊張又興奮。
但問題也在於,劇中的劇情元素複雜得讓人應接不暇,第一集就拋出了一個撲朔迷離的案件,桑泊案作為整個故事的引子,逐漸將皇室的秘密、妖族的陰謀、國運的動蕩一一揭開。
雖然劇情的層次和轉折不斷增加了觀眾的期待,但過多的複雜設定也讓劇情變得有些冗長、散亂。
劇中關於貞德帝的「一氣化三清」設定就令人有些困惑,貞德帝通過這一設定分裂成三個不同的存在:本體、元景帝和鎮北王,三者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和隱秘的動機,不僅讓觀眾眼花繚亂,也讓本應簡潔有力的故事節奏變得有些拖沓。
此外劇中的許七安這一人物角色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作為大奉皇室的正統後裔,許七安體內蘊藏着半數國運的力量,命運的曲折與複雜讓他成為了整個劇集的核心人物。
但是雖然許七安的身世設定富有深度,但劇中的他卻因「搞笑+破案」的雙重定位,反而顯得過於「油膩」——每一次出場都帶着幾分強行耍帥的意味,表演稍顯浮誇,難以讓人全身心投入。
雖然《大奉打更人》在故事設定上展現了一個宏大的世界觀,囊括了大奉王朝、西域天域國、魁族(妖族)、巫神教等多個勢力,但這些勢力的設定和背景並未得到足夠的深入探討。
對於觀眾來說,僅憑几個鏡頭和簡單的台詞,難以對這些勢力形成完整的認知,世界觀的龐大與細節的不足,使得劇集雖有浩大氣場,卻又在細節上顯得空洞。
劇中的「打更人」是一個神秘的組織,負責處理各種政治案件與超自然現象,但這一組織的設定並未得到充足的解釋,觀眾難以理解他們究竟是如何運作的,角色的行為動機又有多少合理性。
還有劇中提到的靈龍事件、鎮國神劍等神話元素,雖然增強了劇情的戲劇性和懸念,但也因為過於依賴「神魔設定」而失去了必要的現實感。
演員的表現問題也是《大奉打更人》被詬病的一個重要方面,王鶴棣作為劇中的男主角許七安,演技一直是觀眾熱議的焦點,雖然他曾因出演《蒼蘭訣》獲得一定關注,但在《大奉打更人》中的表現卻未能讓人大吃一驚。
王鶴棣的演繹,尤其是在表演時的「瞪眼式」動作、口齒不清的台詞和過於誇張的肢體語言,常常讓觀眾感到不適,劇中他飾演的許七安,雖然是一個機智且充滿野心的角色,但他的表演卻顯得過於浮躁和做作,缺乏角色內心的細膩刻畫。
這種「強行耍帥」的演繹方式,不僅讓許七安這一角色缺乏真實感,也讓整部劇的節奏和氛圍失去了應有的沉浸感,畢竟在這樣一部涉及深層政治鬥爭、國運歸屬的劇集中,演員的表演至關重要,稍微的失誤便會破壞整個故事的效果。
但不可否認,它依然是一部製作精良的劇集,劇中除了宏大的世界觀和複雜的人物設定外,其強大的製作團隊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高品質的畫面、精緻的服裝設計、複雜的戰鬥場面,都體現了劇集的高水準製作,配樂和攝影等方面,也為劇集增色不少。
在市場反響上,《大奉打更人》在首播後迅速吸引了大量觀眾關注,並在騰訊視頻及CCTV-8頻道都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站內評分高達9.1,首播即在雲合平台上取得了6.3%的收視率,播放量突破了1500萬,熱度突破了26000。
可儘管如此,《大奉打更人》仍未能如一些現象級作品般掀起全民觀看的熱潮,可能正是由於劇情過於複雜、演員表現不盡如人意、節奏把握不當,造成了其在口碑上的起伏不定。
《大奉打更人》作為一部結合古裝與懸疑元素的劇集,其背後充滿了創作團隊的心血與努力,但劇集中的種種不足也讓它未能完全實現預期的效果,但它為古裝劇和懸疑劇的結合提供了一種新穎的嘗試,並且為觀眾呈現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九州世界,值得在今後的影視創作中繼續汲取經驗與教訓。[浮雲]
參考來源:
極目新聞 《大豐打更人》首播評測
齊魯壹點 《大奉打更人》沖3萬熱度失敗,「預製爆劇」成了男頻的崩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