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2024年06月26日12:40:08 娛樂 8905

封面新聞記者 郝瑩 楊峰 攝影報道

今年六月,一組用「花饃」與「血社火」的傳統藝術形式來呈現反家暴的實驗藝術作品突然走紅。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實施7年來,因反家暴話題而受到關注的藝術作品之一。

作品來自西安美術學院的畢業設計展,由一名22歲的女生創作,命名——《關中印象之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

作品發佈後,女生的社交平台收到5萬多條留言。

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 天天要聞

邱桃子和她的作品 楊峰 攝

這組作品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它想表達怎樣的思考?2024年6月20日,封面新聞記者見到了這組作品的創作者,剛結束畢業答辯不久的邱桃子。她分享了與村裡的阿姨們共同創作這一作品的過程,以及自己對於藝術如何介入社會現實的思考。

「花饃」與「血社火」

那是一組等身高的影像展板。

7個來自關中農村的阿姨作「血社火」扮相,身穿戲服、化着戲妝,臉上有淤青和血跡,手中捧着親手製作的花饃。直面人像的衝擊力,讓許多路人駐足。展板背面的玻璃櫃里放着照片中的花饃,上面有彩色的麵塑小人和精巧的花朵裝飾,分別對應着展板背面的文字——某一則新聞中的家暴場景。

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 天天要聞

「血社火」傳統藝術表演 圖源受訪者

這組作品被命名為《關中印象之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

「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是一句部分地方諺語,意為媳婦越打越溫順,如同麵糰越揉越筋道。作品闡述介紹道,「此系列作品藉助關中傳統民間美術形式——花饃和血社火(扮演者以舞台亮相的形式進行游展,其角色形象血腥,表演內容多為故事場景,為的是懲惡揚善)的樣態,對人類社會存在的家庭暴力進行反思……」

展出後,作品在社交平台引起廣泛討論。有觀眾分享自己的感受,「很多陰暗的角落就是被隱藏在這樣的日常之下,很難被人注意到,身邊最應該共情的人也不以為然,西美的畢業生很勇敢……」

誠如觀眾所言,作品揭開被日常化、合理化的角落。一邊是廣為流傳的「打媳婦」諺語,一邊是部分婦女不可言說的隱秘痛苦,兩者在被揉捏的麵糰上相遇,經由7位阿姨的雙手「描述」出來。由真實生活中或許是受害者的群體,演繹「懲惡揚善」劇情的血社火,矛盾帶着前所未有的張力投擲在人們面前。

隱秘的日常

距離第一次聽到「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這句話已過去一年多,桃子仍然記得當時的震驚。

桃子是浙江湖州人,她深知在其他部分地區,家暴依然存在,「小時候的經歷也會影響我做一些選擇,但我會以抽離的第三視角來審視自己的這段記憶。」

「特別諷刺的是,花饃又被稱為『母親的藝術』,但『打到的媳婦揉到的面』這句話聽上去那麼衝突、那麼暴力。」

她決定在秦嶺北麓的這個村裡,發起一場有關反家暴議題的活動。

從2023年4月啟動這個項目開始,她一得空就去村裡混臉熟,做前期調研。起初是陪着她們幹活,聊聊天,後來和一個阿姨熟起來,她會帶桃子串門兒,介紹她認識更多人。留在村裡時,桃子就和她們同吃同住。

打開局面是困難的,不僅因為涉及隱私。

桃子發現即便是和熟悉的阿姨,也很難深入推進這個話題。村裡過於緊密的人際關係,讓她們既無法傾訴自己的親身經歷,如果說出曾目睹的實情,也會覺得「說別人家的閑話」不好。「在這樣一個環境里,一家出事,另一家立馬知道,彼此之間太了解了。」

和阿姨們不斷拉近距離的同時,桃子引入「血社火」和「花饃」這兩種傳統藝術形式進入自己的作品。「邀請他們參與表演的時候,相當於把這個話題重新再說了一遍。他們會認可『家暴是不好的事』,叔叔阿姨其實都還挺支持的,覺得在做好事。平時他們也會吼吼秦腔之類的,就認為這是一次文娛活動,娛樂性多一點。」

她們的回答

正式執行項目的那兩天,桃子拋出的問題收穫了意料之外的回答。

7月17日,一位做花饃的女老師,來指導桃子和7位阿姨做花饃。桃子給阿姨們提供了新聞中的文字場景,請她們用花饃的麵塑來還原。「我沒有告訴她們怎麼捏,都是她們憑自己的想像做出來的。」

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 天天要聞

桃子和阿姨們一起和面  圖源受訪者

桃子和阿姨們圍在桌邊幹活,麵糰不斷摔打在桌案上。輕聲聊天間,來自臨潼的花饃師傅說起自己朋友的經歷,「被她丈夫一磚頭砸在腦門上,一直在流血,去隔壁借了餐巾紙,完全止不住血,進醫院住了兩個月。」花饃師傅再去問那個朋友,你還想不想跟他過。她說,「我只能跟他過,不然我兒子就找不到媳婦。不管跑到哪兒,那個男人都會找到我。」

房間里沉默下來。

「我們都知道彼此這一刻為什麼沉默,因為能共情,我們都知道沒有什麼話可以安慰,我覺得那種沉默是很珍貴的,也是一種力量。」桃子說。

在沉默中,阿姨們一點點打開自己,說起自己的朋友,身邊的見聞,甚至願意講述自己的故事。「那個人也胖,一拳頭打過去,就把他媳婦的四個門牙都打掉了......」「哎!就因為生了個女娃,俺婆婆說把俺女娃丟了都沒人撿。」

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 天天要聞

阿姨們用花饃還原自己的經歷  圖源受訪者

如果可以,沒有人想活在恐懼中,沒有人想一直保持沉默。「我感覺到,阿姨們聊起這件事,再到主動傾訴自己的故事,這成為主體性逐漸歸還給她們的過程,我變成了一個傾聽者,而她們是創造者。」桃子說。

阿姨們沒停下手中做花饃的活,那些麵塑小人身上,被塗上紅色的、黑色的顏料,塑造出淤青血跡之類的印跡。

在桃子看來,這是她們的回答,是她們的語言。

藝術與現實

做這個項目三個多月,桃子第一次鬆了一口氣。

「參加社火表演的叔叔阿姨們都挺開心的,還有阿姨私下來找我傾訴,那個時候會覺得突然就充滿了力量。」

畢設展出時,7塊等身高的展板陳列在陽光下,展覽所在的商場人來人往,時時有人駐足細看,許多人添加了印在最後一塊展板上的微信二維碼,和她分享自己的觀後感。

麵糰上的藝術:對家暴說不丨封面深鏡 - 天天要聞

路人駐足觀展 楊峰 攝

更意外的迴響來自網絡。作品發佈後,桃子的社交平台收到5萬多條留言,講述自己或他人的遭遇。

在做這個項目的時候,她從沒想過會給誰帶來什麼實際的幫助,只想把問題推出去,讓更多人正視它、談論它。

「對於她們來說,這是一個窗口,讓那些隱秘的不可見的東西重新可見。或許也是一種療愈。」

桃子回憶起進入美院時選擇跨媒體藝術系的時刻,她的方向是實驗藝術,算是一種社會介入,它表達的媒介不會受限,只要把事情能說清楚。「我當時覺得找到了比畫畫更適合我的語言。簡單來說,就是藝術家講述一個問題,她可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但她可以把問題拉回到大眾的視野當中去討論,當這個問題可見化後,就有了解決問題的更多可能。」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唐嫣美翻天了!三年的質疑,汪小姐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 天天要聞

唐嫣美翻天了!三年的質疑,汪小姐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唐嫣可以說是85花中,比較沒有事業心的一個了,在復出之後,更是讓粉絲恨鐵不成鋼,恨不得幫唐嫣來規劃工作了。不難看出,唐嫣在結婚生娃之後,在演藝事業這一塊,是沒有那麼用心了。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的重心,這是唐嫣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