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說:「感謝托爾金先生,20世紀享有了它所需要的所有的精靈和魔法師。」
托爾金是英國知名作家,代表作《魔戒》被公認為西方近代奇幻文學鼻祖,已風靡全球半個多世紀,由其改編的系列電影《指環王》,更是獲得了11次奧斯卡獎,是奧斯卡史上獲獎最多的電影。
《魔戒》中的故事,圍繞一枚至尊魔戒展開,它誕生於反派魔君索隆的惡念,擁有至高無上的力量。
索隆企圖利用它統治世界,並對成千上萬無辜的人展開了殺戮。
為了阻止索隆的計劃,主角弗拉多在眾人的幫助下,踏上了銷毀魔戒之旅。
他們歷盡路途的艱險,經受人性的考驗後,終於打敗了索隆,守護了正義與善良。
而那些抵擋不住魔戒蠱惑的人,也都落得凄慘下場,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代價。
這場善與惡的較量,戳穿了一個真相:
善惡有報,因果輪迴並非虛妄,而是真實的人間定律。
你種下什麼因,就會結出什麼果,擁有什麼樣的結局。
1
你的惡行,註定埋下禍根
書中,作者托爾金塑造了一個奇幻的中土世界。
那裡除了人類外,居住着精靈、矮人、霍比特人、奧克等族群,甚至還有精通法術的巫師與黑暗魔君索隆。
索隆利用精靈打造了一系列力量之戒,並企圖以一枚至尊魔戒統領其他戒指,操控各大族群,進而統治整個世界。
可精靈察覺到了他的意圖,聯合人類一起打敗了他。
那枚至尊魔戒則幾經輾轉,意外落入霍比特人比爾博手中。
然而,好友巫師甘道夫,察覺到這枚戒指不尋常,建議比爾博將魔戒交由外甥弗拉多保管。
甘道夫還去調查了魔戒的來龍去脈,得知索隆將生命力和邪惡意志注入了這枚戒指中,戒指不毀,則他的靈魂便不滅。
而且,他的靈魂正一邊尋找魔戒,一邊指揮奧克大軍攻打其他族群。
唯一能阻止他的方法,就是銷毀至尊魔戒,把它丟入遙遠的厄運火山中。
於是,弗拉多便代替年事已高的比爾博,踏上了銷毀戒指的旅程。
甘道夫則去找巫師領袖薩茹曼,請他協助自己做好防禦,對抗索隆靈魂指揮的奧克大軍。
誰知,索隆那支浩浩蕩蕩的軍隊,竟然正是由薩茹曼親自召集起來的。
想當年第一次攻打索隆時,薩茹曼也曾站在正義一方,為精靈和人類出了不少力。
可如今,他卻被索隆的靈魂所蠱惑,喚醒了心中的邪念,渴望與索隆一起統治世界。
他囚禁了甘道夫,幫索隆組建強大的軍隊,將矮人、精靈和人類打得節節敗退。
由於急需大量木材作為鍛造武器的燃料,他更是不惜大肆砍伐樹木,破壞森林。
而他的瘋狂舉動,引發了恩特(即樹人)的眾怒。
恩特是中土世界最古老的種族,居住在森林中,身高超過4米,戰鬥力驚人,卻向來與世無爭。
其他族群難擋薩茹曼的攻擊時,弗拉多的同伴請求恩特出戰,恩特也選擇了拒絕。
薩茹曼卻不把樹恩特放在眼裡,把他們的家園踐踏成了廢墟。
他的惡行,令恩特忍無可忍,恩特領袖決議召集同胞去找他報仇。
這群高大威猛的恩特,以絕對優勢碾壓了薩茹曼的軍隊,將他們打得落花流水。
薩茹曼不明白,勝券在握的自己,怎會輸得一敗塗地?
其實,這一切冥冥之中都是天意,是人人都逃不過的因果循環定律。
放縱惡念,遲早喪失理智;肆意殺戮,終將迎來反噬。
一旦人性的天平,傾向邪惡的一方,再強大的人也會失控地滑向深淵。
正如陳果教授說:「有因必有果,你今天遭受的所有幸福與不幸,都是有原因的。」
善與惡,給予與掠奪,如鏈條般環環相扣,最終都會繞回到你自己身上。
每一場無情的背叛,都是在給自己挖坑;每一次殘忍的掠奪,都是射向自己的回頭箭。
只要你的言行傷害到他人,哪怕看起來再怎麼微不足道,也是在給自己埋下惡果的種子。
總有一天,這些種子會生根發芽,瘋狂蔓延,最終壓垮你的人生。
2
你的貪婪,遲早反噬自身
書中說,至尊魔戒可以操縱持戒者的內心,引誘持戒者墮落。
早在精靈與人類聯手打敗索隆之時,魔戒便在混亂中掉入河裡。
多年後,霍比特人斯米戈爾和同伴偶然撿到,瞬間就被它的力量所蠱惑。
被魔戒激發出貪念的斯米戈爾,為了將魔戒據為己有,狠心殺害了同伴。
此後五百年間,斯米戈爾日夜與魔戒相伴,心神不斷被魔戒腐蝕,成了不人不鬼的怪物「咕嚕」。
「咕嚕」骨瘦如柴,身形佝僂,瘋瘋癲癲,每天用蒼白的眼神死死盯着魔戒,嘴上還念叨着「我的寶貝」。
直到有一天,魔戒感受到主人索隆的召喚,自行從他身上掉落。
正忙着覓食的他,一時沒意識到魔戒不見了。
等他回過神來四處尋找時,魔戒已被恰好經過此處的比爾博撿走了。
比爾博將魔戒帶回了家鄉夏爾,後來又將魔戒傳給了弗拉多。
而在此期間,咕嚕從未放棄過找尋魔戒,不斷打聽比爾博的下落。
後來,弗拉多帶上僕人山姆、好友皮平和梅利,跟隨一支強大的護戒隊伍,踏上銷毀戒指的旅程。
咕嚕也像着了魔似的,一路尾隨着他和同伴。
中途,弗拉多和僕人山姆落了單,迷了路。
咕嚕趁機跳出來,宣稱自己認識去厄運火山的路,可以帶着弗拉多和山姆一起走。
一路上,他熱切地討好弗拉多和山姆,稱呼弗拉多為「主人」,還代替山姆出去尋找食物。
逐漸獲得主僕二人的信任後,他才暴露出真面目,將他們引入蜘蛛怪的巢穴,企圖借刀殺人,搶走魔戒。
幸好山姆反應夠快,躲開了蜘蛛怪的攻擊,及時救下了弗拉多。
咕嚕的計劃落空後,弗拉多和山姆本可以除之後快,免得又節外生枝。
可他們心地善良,不忍傷害咕嚕,放了他一條生路。
誰知,當弗拉多抵達厄運火山,猶豫着要不要銷毀戒指時,咕嚕仍執迷不悟地上前阻攔。
當時,貪慾已吞噬了咕嚕所有的理智,他一口咬下弗拉多的手指,成功搶到了戒指。
但下一秒,他腳下一滑,便連人帶戒指一起掉入了火山中。
沒入岩漿之時,他依然在癲狂地大喊着「我的寶貝」,直至徹底灰飛煙滅。
而從他變成咕嚕的那一刻,彷彿就已經註定了這個結局。
阿來在《格薩爾王》中說:「人們內心被慾望燃燒時,他們明亮的眼睛就蒙上了不祥的陰影。」
貪慾如同吐着信子的毒蛇,會一口口吞噬人的心靈,腐蝕人的意志。
生活中,也有無數人像咕嚕一樣,在慾念的焚燒下變得面目全非。
得到了還想要,擁有了還不知足,總是嫌自己得到的太少,結果最後反而會失去得更多。
古話講,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有慾望本是平常,但過度的放縱與貪婪,會帶來自我毀滅的災難。
貪慾的閘門一旦打開,便再難關上,你就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被激流淹沒。
3
心懷良善的人,永遠不會被命運辜負
至尊魔戒如同一塊人性試金石,折射出每個人心底最深的渴求。
即使是書中那些德高望重、法力深厚的大人物,也難以完全抵禦魔戒的誘惑。
英勇無畏的人皇之子伊熙爾杜,曾砍下索隆佩戴魔戒的手指,阻止了索隆的進攻。
但一看到魔戒,他堅定的意志瞬間瓦解,甘願戴上魔戒,受其操控,最終被奧克射殺。
身份高貴的精靈女王,強大到可憑一己之力逼退索隆。
然而第一次見到魔戒時,她也一時有些失控,渾身散發出令人畏懼的氣場。
神通廣大的巫師甘道夫,敢隻身與惡魔搏鬥,並創造了涅槃重生的奇蹟。
可面對弗拉多遞來的魔戒,他遲遲不肯伸手,顫抖着說:「我不敢接受它,更無法保護它。」
在魔戒面前,有人沉淪,有人癲狂,有人覬覦,有人恐懼……只有看似平凡,卻心靈純潔的弗拉多,能與邪惡力量一較高下。
自離開家鄉那天起,弗拉多先後遭到魔戒的蠱惑、戒靈的攻擊,身體和精神一天天地垮了下去。
更糟糕的是,護戒隊伍中也有人被魔戒的邪惡所蠱惑,甚至企圖從弗拉多手中搶走魔戒。
看到身邊的夥伴被魔戒變得暴戾而貪婪,向來膽怯的弗拉多做出了大膽的決定:
魔戒的威力太過強大,在它造成更大的傷害之前,一定要讓它遠離眾人。
儘管是生平第一次冒險,但比起未知的恐懼,弗拉多更害怕守不住心底的善良。
他不願再讓魔戒危害人間,傷及他人,於是果斷脫離了護戒隊伍,僅帶上僕人山姆一起執行任務。
守護善良的信念,支撐着弱小的他一路跋山涉水,克服千難萬險,奮力向厄運火山走去。
直到站在熊熊燃燒的火山烈焰面前,弗拉多經受了此行最大的誘惑。
魔戒向他發起一陣陣猛烈的蠱惑,使他萌生出戴上戒指一走了之的念頭。
幸好這時,被他好心放過的咕嚕再度出現,搶走了戒指,陰差陽錯地替他完成了銷毀戒指的任務。
就這樣,平凡而弱小的弗拉多,以最純粹、最真摯的善,戰勝了最深沉、最幽暗的惡。
書里,每個像他一樣心懷善念,戰勝慾望的人,都無一例外地收穫了命運的饋贈。
弗拉多的僕人和好友,從不曾因魔戒動搖,為了保護他而鼓起勇氣與強敵對抗。
原本不起眼的他們,後來都成了拯救世界的大英雄,獲得了世人的崇高敬意。
他們的結局,印證了一個最樸素的真理:世間善惡,都有因果。
人生在世,有太多人覺得,福禍不由己定,命運虛無縹緲。
其實,你的得與失,都藏在自己的日常行為之中。
心裏閃過的念頭,有意無意的言行,某一刻都會成為決定你未來走向的關鍵。
有句話說:「一種善行將誘發其他多種善行,一種惡行將招來其他種種惡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善惡的積累,也許看似微小,卻會與日俱增;善惡的回報,可能遲遲未到,但絕不會缺席。
所以,常懷善念,多行善事,我們就永遠不會被生命辜負。
而你付出的溫暖與善意,歷經兜兜轉轉,終究也都會成就你自己。
▽
書中,象徵著慾望的魔戒,一次次挑起持戒人靈魂的陰暗面,只有至真至善之人,才能守住初心,擊敗誘惑。
而現實里,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枚屬於自己的「魔戒」,或許是權力,或許是地位,又或許是財富……
它們會勾起人的惡念,激發人的貪婪,驅使你我追逐永無止境的慾望。
一旦你放棄了底線,屈服於誘惑,註定一生都要在泥沼中掙扎着下墜。
人生就是一場輪迴,要知道,你今日種下的因,就是你來日所受的果。
無論何時,都堅定地選擇善良,努力地做個好人,你自會收穫源源不斷的福報。
點個贊吧 ,人可以不信命運,但要相信因果。你心中的善念,做過的善事,總有一天,都會化作命運出其不意的獎賞。
作者:洞見·許朝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