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新鮮出爐,演員牛犇當選,但是卻在網上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和討論,認為其當選不適當,只因他住在卡費150萬的老年公寓里。
以往在人民心中,感動中國都是那些為社會作出了非常大貢獻,造成了很大影響力,有着感人故事的人們,但是這位演員感覺都沒作出什麼感天動地的大事,怎麼就當選了?
有些觀眾還在疑惑,自己怎麼沒聽過這個名字,也不出名啊,還有網友調侃到,別人住在卡費150萬的老年公寓,年費好幾萬一年,根本感動不起,牛犇,到底是誰?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牛犇不是別人,原來是他。
演員牛犇
牛犇,1935年出生在天津的,原名是張學景,牛犇是他的藝名,是一名內地男演員,更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影協第五屆理事,是影壇常青樹,也是大家心目中的老戲骨。
讓大家印象最深的,可能還是在牧馬人飾演的角色,有着不少精彩的戲份,那句經典的台詞「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就是出自他之口,也成了很多觀眾心中經典的回憶,也是存在於大家記憶里的經典影像。
牛犇接觸電影非常早,1946年11歲的牛犇就在電影《聖城記》中飾演村通小牛子,隔兩年又在《清宮秘史》裏面扮演兒童的角色,影片在中國香港上映,同年,又在《火葬》裏面出演角色。
從此他就一直活躍在舞台上,對表演有着強烈的熱愛,對生活有着深度的思考,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着尊重和堅持,直到2023年都他都還活躍在舞台上,繼續貢獻着自己的精彩演出。不過,他怎麼就評上了感動中國人物,感動了誰?
什麼人能評上感動中國?
《感動中國》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節目是由中央電視台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成直播組承辦的,精神品牌項目。
該節目從20202年創辦至今播出已經過去20幾年了,但是一直都受到大家的關注和熱愛,每年都會引起大家的討論。
根據百度百科上記載,對感動中國年度人物,他們對於年度人物的定義,是指人物以及事件發生在過去的這一年,或者人物在年度能夠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社會關注,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才能夠被推舉為感動中國的推選人物。
有的是個人的經歷,或者是個人的行為,在過去的一年中,代表了人民群眾整體的價值導向和價值觀,給社會帶來積極意義。
有的在個人在生活中,展現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美好的品質,給他人帶來了積極的影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情,都可以得到獎項。
可以說,感動中國,不止是人中龍鳳可以得獎,普通人也可以得獎,這是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獎項,不僅僅是特權人物的專利。
過去的感動人物都有誰
過去得到感動中國的人物其實比較多樣化,有的是在自己專業領域取得非常成就的科學家,也有的是在在自己崗位兢兢業業工作的普通人,但是他們展現的美好品質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23年的感動中國人物有科學家俞鴻儒,他在讀書時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後面跟隨的是導師郭永懷,一直在研究所擔任重要角色,在科研的道路上高歌猛進,一路披荊斬棘,攻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他在1991年就當選了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107年才退休,在崗位上時一直兢兢業業,獲得了很多獎項。
1986年就憑藉《再入飛行器氣動力與氣動熱力學研究》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後續更獲得多個獎項,發表一百多篇論文,一生致力於研究事業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當選感動中國人物的不全是科學家,同年當選的還有湖南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劉玲琍,她是一名從事特殊教育的普通人。
她當時想去從事這一行不是出於其他目的,是小時候看到聽障者的困境,不能上學,跟別人進行溝通,在生活中處處碰壁。她當時就想幫助別人,於是報考特殊教育師範學校,在校期間認真學習,畢業後從事特殊教育這一行。
但是後來不幸降臨到她的身上,她的孩子患上了先天性神經性耳聾,被醫生斷言不能根治,配個助聽器早做打算,不要想着能夠痊癒。
面對如此打擊,她沒有放棄希望,自己本身就有專業知識,加上看書實踐,自己不斷嘗試,訓練孩子的能力,希望他早日開口講話,不要被病痛束縛。
她還將這種方法用到了自己的工作中,在課程上,用情景融入讓學生更快學會講話,細心、耐心和貼心一對一教學,讓大家看學生的進步,學生自己對未來也更加有信心。
最終她的兒子成功考入大學,她有80多名學生,已經可以像其他正常人一樣,在社會上謀一份工作養活自己。這份工作也帶給她巨大的成就感,讓她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引發爭議,只因太有錢?
感動中國當選人物裏面,有各行各業的人士,他們當選的理由也不一樣,為什麼獨獨是牛犇引起了現在的爭議,那就不得不提到相關的新聞。
據消息稱,他住在了條件很好的老年公寓裏面,卡費就是150萬,每年的費用也很高昂,不是一個普通人能負擔的。
有人稱,他現在是個演員,演過什麼作品我都不知道,我覺得他不行。感動中國難道是給大家宣傳,演藝圈能夠賺大錢,住這麼好的公寓嗎?畢竟卡費年費高昂的公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住的起的,整整150萬。
也有網友說,他自己憑藉自己的努力,自己的工作贏得了報酬,怎麼花錢是自己的自由,並沒有干其他的壞事,難道應該得到你的同意嗎?這有什麼不妥的,自己賺錢自己花,沒有傷天害理就可以,其他的事情本來不應該歸你們管。
不過也有網友出來力挺牛犇,指出他並不是一個無情無義的人,怎麼花銷享受是他自己的事,他是一名愛崗敬業的演員。況且他還是一名熱心的公益人。他在空餘時間內偷偷的做慈善,這些年他和他的老伴兒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孩子讀書,這並不是小數目。
他一直都活躍在第一線,為慈善事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名真正的公益人,大家這樣的口誅筆伐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每個人都有使用自己的金錢的權利。他晚年積極投身公益,甚至還在201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黨員,追尋自己的信仰,並不是一名貪圖享樂之徒。
牛犇該不該當選感動中國人物
感動中國人物不是隨便誕生的,由推委會選出合適的人選,列出推薦的理由,以及他們相關的事迹,
是組委會搜集人物材料後,作為推薦人選,推薦委員會可以在推薦人中選擇,最後根據推選情況,再經公眾投票和最終評議,選出十大人物。
我們可以知道,有錢與否其實並不在考察的標準中間,主要還是看人物對社會有什麼正面影響,是不是可以打動我們,打動觀眾,給社會帶來正能量。
演員得到感動中國人物大獎並不是新鮮事,濮存昕和成龍就得到過,主要表彰他們的公益成就,但是牛犇是以自己的表演和藝術德行得到這個獎項。
牛犇早年經歷非常艱苦,父母早早過世自己艱難成長,當時為了一口飯吃進入演員行業,15歲就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但是一直出演小人物,有的甚至都沒有台詞,他還是兢兢業業從不糊弄,直到1982年才迎來自己戲份比較重的一個角色,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牧馬人》,得到了金雞獎和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在圈子打開知名度。
這些年他為了拍戲收了不少傷,有一次甚至從騾子上摔傷,身上多處骨折斷裂,一般人遇到這種情況都會選擇休息養傷,但是他不。
在如此情況下他都不肯放棄拍攝,決定選擇注射鎮靜劑來減緩傷痛,好讓戲拍完,最終在他驚人的毅力之下完成了拍攝工作,僅僅耗時三天。
就算得獎了,但是他的敬業精神一如既往,為了拍戲可以在冬天跳入水中,沒有助理沒有經紀人,都是自己一個人完成所有的工作,不需要別人伺候,在娛樂圈的演員得到高昂的片酬,賺得盆滿缽滿的情況下,他竟然還多次零片酬出演電影和電視劇!牛犇身上展現的美好品質,不正符合感動中國的精神嗎?
結語
老一代藝術家用他們的言傳身教,給我們帶來啟示,為我們作出榜樣。牛犇也是用他的藝德,為他貼近生活的表演,用他熱衷公益的心,為我們點亮一盞明燈。
這位流浪進電影的苦兒,依然在堅持藝術道路的老戲骨,用他的靈魂給角色賦予靈魂,帶給觀眾笑容,帶給人間柔情,人們或許不知道他的名字
但是他塑造的生活,表演的角色卻紮根在觀眾心理,他活躍在聚光燈下,但是對藝術的堅守,對人格的光輝,已經超出了熒幕的邊界,照耀在你我心裏。
來源:上海文聯視頻號
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