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情人節,蘋果Apple TV +年度大劇,在大家的期望里上映了:《THE NEW LOOK》終於上演了!
一共十集,講的是在二戰剛剛結束時,被戰爭摧毀了希望和信念的法國時裝師,夏奈爾和迪奧。
而這一次夏奈爾女士的扮演者,是我喜歡的法國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
朱麗葉·比諾什版的夏奈爾
這些年來,很多法國女星扮演過夏奈爾,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心路,而這一次,比諾什挑戰的卻是夏奈爾人生中最灰暗,失敗和最受爭議的時期。
在世界的轉型期,所有人的信念的紛亂,還有與德國走得近的評判,再加上整個品牌的走向和被遺棄……即使再偉大耀眼的人,一生中也是處處充滿了晦澀和磨練。
2月14日,《THE NEW LOOK》法國發佈會上,比諾什專門帶了帽子和全身黑色,來致敬香奈兒女士,60歲的她,不再年輕,卻依然性張力無限。
要知道,法國向來盛產女神,演藝圈更是女神眾多。
提到法國的影視美女,大多數人腦海里一閃而過的是美艷的伊娃·格林(Eva Green),文藝的瑪麗昂·歌迪亞(Marion Cotillard),優雅的蘇菲·瑪索(Sophie Marceau),絕色的伊莎貝爾·阿佳妮(Isabelle Adjani)。
左上:伊娃·格林,右上:瑪麗昂·歌迪亞
左下:蘇菲·瑪索,右下:伊莎貝爾·阿佳妮
這四位女星,成為了法國女神的代名詞,哪怕不熟悉法國影片,也能認出她們的容顏。
可對我來說,說到法國女神,嬌俏,柔媚,爽朗,英氣的比諾什,一定不能被忘記。
她的一顰一笑,全是渾然天成,卻不自知的性感。
很久之前,我就介紹過她的代表作之一《英國病人》,在其中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大篇幅表達了我的喜歡。
她也是法國「國寶級」影后女演員,影史上第一位拿到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后大滿貫的傳奇,是的,她就是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
提到Juliette,不少人會大呼不認識。她演的影片,多半是文藝片,國外榮獲無數大獎,但國內,文藝片一向是小眾人群的愛好。
可提到她曾經拒絕過的兩部影片,《侏羅紀公園》和《辛德勒的名單》,你就知道她在國外有多受歡迎。
那是多少演員在夢中都想合作的大導演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影片,能出演他的電影,相當於已經拿到了通往奧斯卡的門票,可Juliette還是毅然決然地拒絕了。
斯皮爾伯格
如果當初出演,那她的名氣,蘇菲·瑪索來了都要讓一讓。
Juliette14年上節目的時候,主持人一再提到這件事,她哭笑不得:「我希望這輩子從來沒有說過這句話。」
接着,她面對鏡頭,真誠地道了歉:「真對不起,史蒂文,真對不起,我真的希望我拍了你的片子,我就不用經歷這些了。」
她有沒有後悔我不知道,但她的人生經歷,一向是如此特立獨行。
不在乎容貌,為了角色「醜化」自己,甚至為藝術獻身。
Juliette的背影,真的好看啊
就是這樣一位熱愛表演,熱愛藝術的人,當初差點因為父母的反對,而遠離表演行業。
要是她真的離開了,法國電影就真該哭泣了!
Juliette於1964年,出生在巴黎的一個演藝世家。
父親讓·馬利·比諾什(Jean-Marie Binoche)是劇院的經理兼導演、以及雕刻家,母親莫尼克·斯塔蓮(Monique Stalens)是文學教師併兼任演員。
小時候的Juliette
外祖父母也是演員,二戰時期,被納粹關入過著名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可能是這個原因,讓Juliette拒絕了《辛德勒的名單》。
父母都是演藝界人士出身,但他們卻反對Juliette學習表演,以過來人的身份勸說她:那樣的工作在未來難以填補溫飽。
可是Juliette卻一意孤行,從小就去上戲劇課程。在職業的選擇上,她總是按着自己的想法一走到底。
4歲時父母離異,她被送到了天主教的寄宿學校。
沒了愛的滋潤,在處處要守規則的學校,她的個性也發生了變化,她更想做自己。
「我感覺自己更像男孩,我喜歡男孩,於是就去和男孩競爭。這不僅不符合淑女的身份,而且自相矛盾。有些女孩常為此不安,因為我的想法不符合傳統的女性標準。」
雖然早就下定了決心當演員,但Juliette的主角夢等到21歲才實現,比她年紀小的蘇菲瑪索,早就發光發熱了。
可是金子,發光就不怕晚,也不怕被人看到。
1985年,出演《情陷夜巴黎》並第一次擔任主角,就讓Juliette提名了凱撒最佳女演員獎。
凱撒獎是法國電影的最高榮譽,有「法國奧斯卡」之稱。出道不久,就獲得如此之高的榮譽,對於Juliette來說是肯定,也是成功的開端。
《情陷夜巴黎》
《情陷夜巴黎》,典型的法國激情文藝片,三男一女的故事:她愛他,他心裏有前女友,剩下的兩個男人都愛她,她卻對他們一點感情都沒有。
多角戀愛的故事,註定是悲劇,而且悲情,向來都是由女主角來擔任。
《情陷夜巴黎》
Juliette將悲情女主演繹得入木三分,也從這部影片開始,似乎她演的每個主角,身上都帶有難以言喻的故事。
《情陷夜巴黎》
《布拉格之戀》里,她飾演女招待特麗莎,愛上了風流倜儻的腦外科醫生,可對方無法管住自己的下半身,兩人分分合合。
《布拉格之戀》
24歲的女人,少女感逐漸失去。可當Juliette出現在熒幕前,你不得不承認,她就是那個愛而不得的少女。
見到喜歡的人,少女的嬌羞感從她紅潤的臉頰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天真又笨拙。
嘴角扯着笑,眼神里充滿着討好,可之後目光閃躲,手不自覺地從眼角划過鼻尖,瞬間又把難過全寫在臉上。
試想,我們年少懷春,看到喜歡的人,哪個不是這般羞澀的模樣?
這部片子,在國際上獲得了肯定,也讓好萊塢注意到了這位有點男孩子氣,但能演繹出少女之美的法國女演員,紛紛向她拋出橄欖枝。
但為了出演男友卡拉克斯(Leos Carax)的《新橋戀人》,年輕的Juliette拒絕了紛至沓來的機遇。
Carax給Juliette講戲
《新橋戀人》里,她是富家千金,卻沒有一點千金模樣,衣着邋遢,不修邊幅。還患上了眼疾,用紗布包裹着眼睛。
醜陋,落魄,和她之前飾演的情人角色有着天壤之別。
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但一定聽過電影里的經典台詞。
「Les gens qui sont dans nos rêves la nuit, faudrait toujours les appeler le matin au réveil.」(夢裡出現的人,醒來就該去見他)
《新橋戀人》拍了3年,為了重現片中的主要場景,特地在巴黎搭建了一座新橋。
期間因為資產問題,停拍了三次,三個製片商為此破產,是法國文化教育部長插手才完成了拍攝。
《新橋戀人》成為了史上最貴、最賠錢的法國文藝片,但獎項拿到手軟。
片子上映後,相戀6年,共同合作了兩部電影的Juliette和Carax勞燕分飛了。
Carax和Juliette
2010年,卡拉克斯在採訪時透露,希望再次和Juliette再拍一部《新橋戀人2》。
可是這一念想,所需要的巨額投資遙遙無期,並沒有下文。
不過這分手了的人,還能再次合作,要麼是深愛,要麼就是此角色除Juliette外,無人能駕馭。
Carax和Juliette
1993年,Juliette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她再三拒絕了斯皮爾伯格的好意,參演了法國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Krzysztof Kieslowski)的《藍白紅三部曲之藍》。
當時她已經參演了多部影片,國際上的知名度日漸高漲,可她還迫切地需要一個獎項來肯定自己。
在商業片和文藝片的較量下,她遵循自己的內心,選擇了文藝片,媒體都大跌眼鏡。
《藍白紅三部曲之藍》海報
在裏面,她是一位失去丈夫和女兒,還查到丈夫背叛了自己的妻子。人物悲情,情緒轉變激烈,挑戰難度極高。
為什麼會參演這樣一部影片,Juliette說:「影片與喪親之痛有關,但確切來說其實是一部講述重生和轉變的故事。我不怕悲劇,我需要它。悲劇因素助於我觸及深處的自己。我們需要悲劇來幫助我們感受生活的意義。」
事實證明,自帶悲情色彩的臉蛋,把故事裏面那個經歷喪夫失女之痛的中年女人演繹得完美至極,情緒飽滿,眼神裏面全是戲。
靠着這個角色,Juliette一舉拿下了當年的威尼斯影后,第二年的春天,又奪得了凱撒獎的最佳女主角。
8年的時光,從提名變成了獲獎,快要成影后陪跑人選了,終於在第五次將凱撒獎盃抱回了家。
頒獎典禮上的她,自信又得意。
1994年凱撒獎獲獎現場
1996年,Juliette迎來了那個讓她聲名大噪的電影,《英國病人》。
《英國病人》劇照
出演這個電影之前,阿湯哥曾經邀請她出演《碟中諜》,她又再次拒絕了。
一個商業片的花瓶角色,挑戰性肯定沒有文藝片的悲情戰地護士來得有難度。可這是經典的系列片,不管在哪個國家都吃香啊!
權衡之下,她還是遵循內心,選擇了《英國病人》,飾演一個男友和朋友都失去的戰地護士,漢娜。
充當綠葉的她,光彩依然奪目。
這個角色也不同於她以往的角色,悲情中帶着頑強的生命力,用天性里中美好質樸的智慧治癒着每一位觀眾。
她也沒有因此鬆懈自己,以更高的表演技巧為觀眾奉獻了一趟藝術盛宴。
她與Hana,相輔相成,她成就了Hana,Hana也給了她最好的獎勵,一座奧斯卡的小金人和德國柏林國際電影節的影后。
到此,她離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后只差最後一步——戛納。在此之前,並沒有一位女演員拿過大滿貫。
能拿到這個稱號,不僅僅是一個肯定,更是能永遠銘刻在電影史上的榮耀。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
可天不遂人願,之後Juliette演繹了很多角色,從《甜蜜愛麗絲》拯救憂鬱墮落少年的少婦愛麗絲;
到《戀戀紅塵》中,被束縛壓抑的伯爵夫人喬治桑;
再到《濃情巧克力》中的甜點師薇安......
也合作過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導演,英國的約翰·保曼大師(John Boorman),美國的皮特·海格斯(Peter Hedges),中國的侯孝賢......
侯孝賢導演的《紅色氣球之旅》
每一部評分都高,專業影評人也稱讚,可就是離戛納影后還差那麼一步。
而另一位女演員,來自美國的朱利安摩爾(Julianne Moore),也對三大電影節影后虎視眈眈。
2002年和2003年,朱利安摩爾先後拿到了威尼斯影后和柏林影后,雖然比Juliette晚了幾年,但是風頭正盛。
朱利安摩爾
大家都在猜測,究竟是哪一位更快完成歐洲三大電影節影后的大滿貫。
可朱利安還是晚了一步。
2010年,Juliette與伊朗導演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合作的《合法副本》最終讓她成為了戛納影后,實現了第一個奪得三大歐洲電影節影后的傳奇。
《合法副本》
Juliette不再年輕,扮演的不再是那種為愛撲火的小姑娘,而是扮演了一位獨自撫養兒子、經營陶瓷工藝品店的職業中年婦女艾拉。
她沒有因工作的繁忙與家庭生活的瑣碎,而失去自我,她不斷地追求藝術,培養自己的精神世界,為的就是讓人生不斷前行。
這個性格和Juliette非常相似,皺紋已經爬上了Juliette的眼角,臉上也有了歲月的痕迹,可是你無論是看電影里的她,還是現實的她,都是那麼優雅,精緻。
《合法副本》
觀眾心中,Juliette是白月光,用淡淡的光輝給他們光明。
在電影的世界裏,她又幻化成了太陽,不斷燃燒自己,無論主角配角,綻放自己的光芒,才是唯一。
可在感情面前,她永遠像一個三歲的孩子,難以捉摸,但不曾放棄。她曾經說:「我一生都在尋找我生命中的那個男人。」
在和卡拉克斯戀愛之前,她就已經交了兩任男朋友。
一任是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 Lewis),《布拉格之戀》的男主,兩人因此生情,戲完結了,感情也走向了完結。
另一任男朋友是俄羅斯導演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Andrey Konchalovksiy),兩人戀愛的時候,一個是48歲的中年男人,一個是22歲的青春年紀,可是兩人依然義無反顧地愛了。
和卡拉克斯這一段,可能是最坎坷也最令人唏噓的一段。
當時兩人在巴黎的街頭相遇,卡拉克斯正在尋找他新電影《壞血》的女主角,恰好就遇到了Juliette,他一眼就相中了對方。
隨着新電影開播,兩人的戀情也慢慢展開。結果5年過後,因為《新橋戀人》拍攝的坎坷,導致兩人的愛情生活走到了終點,甚至因為這部片子差點不能上映,讓Juliette口碑下滑。
《壞血》中的Juliette
事業的挫敗、愛情的失意沒有讓她沮喪,反而越愛越勇,用截然不同的方式繼續着愛情冒險。
1993年,她生下了她與潛水教練安德烈·霍爾(André Halle)愛情結晶,兒子拉斐爾(Raphaël Hallé)。孩子才剛百日不久,兩人就分手了。
左邊丈夫André Halle,右邊兒子Raphaël Hallé
1998年,拍攝電影《屋頂上輕騎兵》時,她與男主角奧利維埃·馬丁內茲(Olivier Martinez)因戲生情。
兩人是相差2歲的姐弟戀,名氣也非常懸殊,沒多久,馬丁內茲就無法承受這段愛情帶來的巨大壓力,選擇了分手。
Juliette和Olivier Martinez的合照
1999年,她再次因戲生情,也是姐弟戀,而且年紀也更小了,比她小10歲。
對方是《史詩情人》繆塞的扮演者伯努瓦·馬吉梅(Benoît Magimel),兩人生下了女兒漢娜(Hannah),最後還是在2003年和平分手。
Juliette和Benoît Magimel
這段姐弟戀結束之後,Juliette又雙叒再次找了一個小4歲的鮮肉,美國演員帕特里克·茂頓(Patrick Muldoon)。兩人被拍的時候,Juliette還害羞地用圍巾擋住了自己的臉。
寫到這裡,不得不佩服法國女神的勇敢,在愛情面前,年齡永遠不是一個問題。
Juliette和Patrick Muldoon
從2005年之後,又和阿根廷編劇阿米戈雷納(Santiago Amigorena)生活了4年。
結果分分合合,兜兜轉轉,又和前任帕特里克在2014年的時候複合了。
感情不正是這樣嗎,經歷過所有,才知道誰才是真正適合你自己的。
兩人至今並沒有結婚,Juliette坦言自己是相信婚姻的,內心深處也一直存在着實現婚姻的願望,只是她需要的是有「真正付出」的婚姻,而不是「褪色的我願意」。
她認為,人必須對自己真實,並且儘力去尋找什麼對自己是真實的。
除了這幾段公開的感情,Juliette還曾是法國前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的夢中情人。
當時她和現任男友在拍《新橋戀人》經費不夠,於是希望密特朗批准一些經費支持,但密特朗就是拖着,不批准。
兩年後,也就是電影成功上映之後,密特朗想要邀請朱麗葉到總統官邸共進晚餐,在此之前,這位總統曾對媒體坦白稱:Juliette是他夢寐以求的情人,希望有朝一日得到她的深情之吻。
這樣好色的老男人,哪怕是總統,Juliette也直接拒絕!
法國前總統密特朗
除了得到法國總統的仰慕,美國總統的厚愛也不逞多讓。2000年《濃情巧克力》火熱上映,當時的總統克林頓也成了她的影迷,想邀請她前往白宮吃個晚餐。
這種彰顯兩國情誼的活動,拒絕是非常不禮貌的事情。但Juliette卻不是一般人,她正在百老匯演出,忙得很,也不想停下來耽誤劇組的工作,又直接和總統說「我不去」。
克林頓一聽,有點悻悻,只能坐上了飛機,親自前往紐約與Juliette進行見面。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除了拒絕名導,拒絕總統,她還拒絕觀眾。
2018年9月03日,Juliette在上海大劇院奉獻一場音樂戲劇《生如夏花——致香頌女王芭芭拉》。
但在戲劇開始前幾個小時,上海觀眾卻收到了一個通知:「應演出方要求,遲到觀眾將謝絕入場,今晚前來觀看本場演出的觀眾還請提前安排行程,避免影響觀看。」
儘管大劇院在平時所有的票根背面,都會提醒觀眾不要遲到,若遲到請就近入座或待幕間進場,像這次明確提出遲到就謝絕進場的情況,卻十分少見。
不少人都誇讚Juliette真的太剛了,哪怕得罪觀眾,也要讓自己的表演完美進行。
這樣毫不客氣的「耍大牌」除了本身性格使然,當然作品過硬也是一個方面。
表演只是Juliette生活的一部分,她還有不少愛好,比如說繪畫、舞蹈、話劇等等,可謂是名副其實的遍地開花。
早在1994年的時候,她舉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展,設計並繪製了自己主演的多部電影的海報,包括《新橋戀人》《世紀兒女》和《心靈夢土》。
文藝如她,畫出的畫,也頗具藝術感,用色大膽,裏面的人物和形態頗有抽象派藝術家的感覺。
而對於舞蹈,她更是信手拈來。
和阿庫·漢姆合作現代舞蹈作品《in-i》,讓Juliette重新呼吸到新鮮空氣,苦練兩年之後,在全世界巡演整整一年的時間。
面對大眾如潮水的誇讚,Juliette也毫不客氣地反駁:「我不想成為畫家,但我喜歡畫畫; 我不是一個舞蹈家,但我喜歡跳舞。 這是一種狀態,我只是待在我喜歡的事情裏面,享受做的過程,而不是想成為什麼。」
Juliette從不給自己設限,想要什麼,去追求就好。不管是感情、工作還是生活。
這樣特立獨行的女子,也難怪連香港獨立女性的代表劉嘉玲,都不吝嗇誇讚,稱她為「讓我心跳加速的女人」。
遇到這樣勇敢、自由的靈魂,試問誰不心跳加速呢?
可能有些人會憤憤不平,覺得她的事業如此火熱,又談了這麼多戀愛,肯定對孩子不管不顧。
恰恰相反。
脫下影后的光環,她在生活中,卻是一位盡職盡責的母親,親力親為地撫養兩個孩子,尊重他們。
孩子有什麼夢想,她盡量放開牽引着他們的繩子,讓孩子見識更多,更有獨立性。
Juliette和女兒hannah
曾經我寫了一篇文章,裏面用了一個詞「獨立女性」,引起了不少爭論。很多讀者問我,什麼樣的女性才算是真正的獨立女性?
如今寫到這,答案呼之欲出。
和Juliette一樣,對自己的人生觀、愛情觀和生活觀有着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的女性,才算是真正的獨立女性。
或許我們達不到她的高度,但至少,我們能以她為榜樣。
保持內心的獨立,做最勇敢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