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上影演員劇團成立70周年。為此上影演員劇團舉辦了一系列慶祝和紀念活動。
其中由演員劇團團長佟瑞欣所主持的《我和上影演員劇團》的系列節目,通過對上影演員劇團多位著名演員的訪問,追憶往事,展望未來,受到了廣大影迷朋友的一致好評。
2023年10月19日,上影演員劇團三位演員陳鴻梅、薛國平、譚增衛出現在了《我和上影演員劇團》的訪談節目中。
他們三位,都是在70年代中期一同進入上影演員劇團的青年演員。
1976年,上影廠演員劇團為了充實演員隊伍,培養新一代的電影演員,特別開辦了一期「演員培訓班」。面向社會,招收了24名有表演天賦並具有發展潛力的學員。
這24名學員包括陳冲、陳鴻梅、閔安琪、周玲芳、周振英、朱延芹、王偉平、韋國春、薛國平、譚增衛、戴兆安、方舟波、程玉珠、黃葆華、高根榮、唐洪根、葛偉家、王國富、聶春申、石倜、張建民、顧雪華、劉文獻、許忠平等。
最終經過嚴格的篩選,有23人進入到了上影廠。用陳鴻梅的話說,就是「十八條漢子,五個娘子」。
他們後來有的成為百花獎影后,有的成為電影明星,有的轉行做起了幕後工作,有的至今仍堅守在演藝第一線。
陳鴻梅、薛國平、譚增衛作為他們中的代表,參與了《我和上影演員劇團》的節目錄製。他們在節目中回憶起了在「演員培訓班」時的許多往事,對培育和教育過他們的恩師,更是充滿感激。說到動情之處,三個人都不禁眼含熱淚。
陳鴻梅、薛國平和譚增衛都說,他們很榮幸成為了上影演員劇團這個星光璀璨的團隊中的一員,從此進入了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上影廠的那些前輩,教授他們表演的那些老師,都像家長一樣,對他們關懷備至。
當時,廠里對這批年輕人非常重視。安排了強大的師資力量。張瑞芳、王丹鳳、王靜安、孫景路、朱曼芳、張慶芬、林榛、梁明等著名演員,都曾擔任過他們的表演老師。陽華、魏鶴齡、溫錫瑩、楊在葆等不拍戲的時候,也會來給這些年輕的學子講課。
譚增衛想起溫錫瑩老師對自己的關心的細節,至今都歷歷在目。溫錫瑩不僅教學生們在演出時如何站位,如何發聲,如何正確地處理台詞,而且在譚增衛生病的時候,更是親自帶他去文藝醫院打針。
陳鴻梅對梁明和朱曼芳老師對自己的教誨,也同樣記憶猶新。她說,那時梁明老師,不僅傳授表演技藝,而且還會給學生們講很多做人的道理。她說的有一句話,成了陳鴻梅等學生的座右銘:那就是要想演好戲,首先要做個好人。
朱曼芳則啟發大家一定要提高文化修養和藝術鑒賞水平。她建議學生們在課餘時間,多閱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多欣賞名家畫作,從中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她的寶貴經驗,令陳鴻梅等人受益匪淺。
薛國平說王丹鳳老師教學會了他們如何聲情並茂地進行表演。
這個學員班的學生,所參演的第一部話劇是《萬水千山》。當時他們都在這出話劇中跑龍套,一會穿上紅軍的服裝演戰士,一會換上老百姓的衣服演群眾。但他們都喜不自禁。
而已經是大明星的王丹鳳,卻在劇中飾演了一個戲份很少的農村老大娘,在終於見到紅軍隊伍的時候,控訴敵匪的罪惡行徑。
在此之前,王丹鳳在銀幕上所扮演的角色,大多以美麗溫婉的年輕姑娘為主。然而這一次,她卻大膽挑戰自己,出演了一個與自己的形象氣質反差極大的角色。她的表演非常投入,每一次都聲淚俱下。當時她的身體很不好,胯骨還有問題。可是每次只要一站到舞台上,她都像換了一個人,幾句台詞,就把角色給立住了。她的演技,她的敬業精神,給了後輩演員極大的啟發。
陳鴻梅從這個「演員培訓班」出來後所接拍的第一部戲,是和秦怡一同出演的《風浪》。在戲中,秦怡扮演女主角,而陳鴻梅飾演秦怡老師的徒弟。令陳鴻梅記憶深刻的是,秦怡無論是在劇團的食堂排練也好,還是到青島等地出外景也罷,她都會帶上自己的兒子金捷,並對金捷悉心照顧。
陳鴻梅見證了秦怡是怎樣的忙碌和身心疲憊,一方面要照顧生病住院的金焰,一方面為了演好一個女電焊工的形象,還要到船廠體驗生活,另一方面更是時時處處都關心着身染重疾的金捷。陳鴻梅把這一切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她建議秦怡老師歇一歇,自己去下生活,然後把生活體驗告訴秦怡老師,但馬上就遭到了秦怡老師的反對。秦怡說,一個演員,如果沒有親身體驗,那麼在銀幕上的表現,就會顯得很假。
關於這一點,譚增衛馬上就想到了上影演員劇團的另一位老師,那就是李緯。李緯對一部戲一個角色的嚴謹程度,簡直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他不僅會將自己的台詞牢記於心,而且還會將對手的台詞也背得滾瓜爛熟。然而他的台詞本,卻永遠整潔如新。
僅從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看出李緯對一部戲的認真態度,和對一個角色的敬畏之心。
而且李緯的眼睛裏容不得沙子。
他平常脾氣很好,對年輕演員也非常照顧。然而有一次他卻暴跳如雷,痛罵某位男星。
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李緯接了一部電視劇,在戲中出演一個配角。他的習慣是,不拍戲的時候,他就會在招待所的房間里默戲和研究台詞。然而住在他對門房間的一位年輕男演員,仗着自己有點小名氣,而且還是電視劇的男主演,所以就有些得意忘形。
這位年輕男演員,不僅不好好鑽研自己的角色,而且每天都招蜂引蝶,召集一大群美女到房間「放飛自我」。李緯老師對此嗤之以鼻,原本不想管,可那男演員愈發不知收斂。終於有一天,李緯忍無可忍,一腳踹開那男演員的房門,指着那廝的鼻子便破口痛斥:你是這個戲的一號,所有的戲都壓在你的身上,你天天這個樣子,你對得起誰?
說完,李緯老師把房門「砰」一聲關上,拂袖而去。
這個場景,給譚增衛留下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從此,不僅李緯在他心中的形象愈發高大,而且他時時刻刻都以李緯為榜樣,來嚴格要求自己。
我想,正是因為有前輩老藝術家們為這些年輕演員樹立了標杆,所以使得他們從一開始,就對自己的演藝之路,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
陳鴻梅20歲那年,跟隨秦怡在《風浪》中起步,此後又出演《沙漠駝鈴》、《愛情啊,你姓什麼?》、《飛來的女婿》、《女大學生宿舍》、《燭光里的微笑》等影視劇,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為觀眾所喜愛的電影明星。
薛國平是以「小戰士」的形象,被招入上影廠演員劇團的男演員,他在《東港諜影》、《心弦》、《大橋下面》、《快樂的單身漢》、《鐵道游擊隊》(劇版)等作品中,都呈現了精彩的演繹。
譚增衛則成為了上影廠演員劇團的「黃金綠葉」,他在《大澤龍蛇》中所扮演的張大才、在《小金魚》中所扮演的金子發、在《午夜兩點》中所扮演的林康、在《悲情槍手》中所扮演的阿四等角色,都給我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
後來,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中的一部人並沒有繼續從事演員這份職業,如黃葆華、王國富、高根榮等改行做起了攝影師,葛偉家做起了錄音師、周振英做起了剪輯師、張建民當了製片人,而唐洪根、聶春申等做起了副導演。
只是2011年1月12日,聶春申就過早離開了這個世界,屬於英年早逝。
如今陳鴻梅、薛國平、譚增衛、陳冲、王偉平、戴兆安、韋國春、方舟波等仍繼續從事着演藝工作。
「不忘恩師」這四個字,是陳鴻梅、譚增衛、薛國平代表上映劇團培訓班的全體學員,留給上影演員劇團以及所有老師的最誠摯的心聲。
回首往事,他們熱淚盈眶,想起恩師,更是心存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