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1930年2月22日,上海公共租界內的大光明影戲院正如往常一樣開放迎接觀眾,當天放映的是一部新近上映的美國電影《不怕死》。
上海被譽為中國電影事業的發源地,早在電影剛剛誕生的1896年,上海就開始放映「西洋影戲」。這座城市,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吸引了大量西方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然而,在20世紀30年代初,上海卻掀起了一場轟動全國的風波,起因竟是一部來自西方的電影。
1930年2月21日,美國派拉蒙公司的滑稽大片《不怕死》在上海的大光明和光陸兩家影戲院上映。各大報刊紛紛以顯著版面大肆稱讚,形容其為「勝過一切高水準的滑稽巨片」,表揚其中的笑料豐富,堪稱無可挑剔。影片的主演哈羅德·勞埃德被中國觀眾親切地稱為「羅克」,此前他的多部無聲片在中國上映都頗受歡迎。
然而,《不怕死》卻引起了一股強烈的反感浪潮,其中的中國形象被醜化為猥瑣不堪,女性裹小腳,男性吸食鴉片。更為引人注目的是,電影中頻繁出現哈羅德飾演的植物學家戲弄一名華人老頭的侮辱性情節,明顯污損了華人形象。
正當影片即將放映時,一名年約35歲的男子突然登上舞台,聲情並茂地向觀眾抨擊了這部影片中的侮辱中國情節,並號召抵制。觀眾們聞言紛紛湧向票房要求退票,導致影戲院經理大為惱怒,將該男子拖入辦公室,並報告租界巡捕房。經過將近3小時的訊問,巡捕最終釋放了這位男子,然而,他們並未意識到,一場更大的風暴即將爆發。
第二天,《不怕死》上映的第一天,就有35位觀眾聯名向《民國日報》投訴,表示「血幾乎沸騰」,並警告如果不停止放映這部影片,中國人也有不怕死的決心。這一事件的爆發令社會輿論一邊倒支持,包括外資經營的《字林西報》也認為這是中國進口影片中最糟糕的一部,任何看過該片的中國人都會被激怒。
洪深,一位復旦大學教授和劇作家,也受邀前往大光明觀看《不怕死》。面對影片中的醜陋畫面,他怒不可遏,認為這部影片對中國人民的侮辱無法容忍,隨即離開戲院。但他心情依然憤怒,返回後又前往大光明,發表了一場激情澎湃的演講,譴責影片中的侮辱情節,並號召觀眾抵制。在他的號召下,觀眾紛紛離座,有300多人要求退票,並前往經理室交涉。
這一事件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一場衝突,洪深與英國籍經理茹爾斯在戲院內發生激烈的爭鬥。戲院立即報警,巡捕將洪深押至老閘捕房,要求他向戲院經理道歉。然而,洪深堅決拒絕,並表示將起訴戲院和捕房。在外面,眾多市民聚集在捕房外,聲援洪深。最終,面對輿論壓力,捕房在晚上8時30分釋放了洪深。
此後,洪深委託律師向上海臨時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大光明影戲院「公然侮辱妨礙自由,傳述虛偽詐財惑眾」。他還在《民國日報》上發表文章,闡述事件真相,聲言中國人不能容忍這種侮辱和誣衊。許多戲劇團體和組織也紛紛表態支持洪深,要求禁映辱華影片。
面對壓力,光陸戲院首先承認錯誤,停映了該片並登報道歉。大光明戲院則直到10月15日才承認片中有侮辱性情節,被電檢會罰款5000元,並同意接受國民政府的檢查。洪深和大光明影戲院也達成了庭外和解
,結束了長時間的法律糾紛。這場轟動一時的「不怕死」事件在中國人的勝利宣告下落下帷幕。
令人有趣的是,正是由於這場事件,大光明影戲院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生意急劇下滑,最終於1931年9月30日宣告停業。然後,被譽為「華南影戲大王」的美籍華人盧根與美國資本聯手收購了這家影戲院,並在原址上興建了一座新的電影院,即今天的大光明電影院。這座新電影院的設計師正是享譽世界的建築大師鄔達克。
對於「不怕死」事件,當時的上海社會輿論一邊倒支持中國人的抵制行動,國民政府也積极參与,迅速採取行動。在事件爆發當日,上海市電影監察委員會下令停止放映《不怕死》並禁止刊登影片廣告,各影院也紛紛響應禁令。海關開始加強對該片拷貝的查驗,外交部則與美國政府展開交涉。一場聲勢浩大的抵制辱華電影的民族主義運動迅速興起。
在多方的壓力下,哈羅德·勞埃德終於向中國觀眾道歉,承認完全無意侮辱中國民族尊嚴,最終影片得以解禁。然而,儘管哈羅德·勞埃德是一位備受尊敬的喜劇演員,曾獲得奧斯卡榮譽獎,但自從出演了《不怕死》,他在中國市場失去了觀眾的喜愛,名聲一落千丈。
總而言之,「不怕死」事件是中國電影史上的一段重要歷史,它展示了中國觀眾堅定的民族自尊心和對外來影片中侮辱性情節的敏感反應。同時,這場事件也反映出國民政府積極維護國家尊嚴的決心,以及上海作為電影發源地的歷史地位。最終,這場事件不僅導致了影片的禁映,還深刻影響了上海電影產業的發展和大光明影戲院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