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2023年02月13日23:09:15 娛樂 4825

由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推出的現實題材越劇《錢塘里》日前在中央歌劇院劇場上演,這是「全女班」的小百花有史以來首次嘗試創排關照現實題材作品,也是她們在省內巡演一圈之後首次來京演出。這是由一場交通事意外衍生出來的溫情故事,肇事逃逸者和傷者在不經過法律而是以道德方法、以一個善意的謊言最終達到救贖與和解。整部戲運用了音樂、戲曲、戲劇等多種創作手段,好看、好聽、感人、走心,通篇散發著一股子濃烈的人情味兒和煙火氣。為這部戲執導筒的是著名導演王延松,雖然在過去多年的藝術生涯中他跨界導演了數不清經典的歌劇、話劇、音樂劇,但是《錢塘里》卻是他的越劇導演首秀。他把《錢塘里》打造成一個「成人童話」,帶着人們「在孤寂與慰籍的生命律動中,尋找人間至善的美好圖景。」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01

一個暖心的成人童話

一場發生在都市晚高峰的意外,在車來車往的雨夜街頭,一輛電動車將老年模特隊的金月芳撞成重傷。因為害怕,肇事者趁亂逃跑了,故事就從這裡講起。肇事逃逸者叫方小米,一個飄在杭州的外來妹,一個還在哺乳期的母親。這個突如其來的交通意外,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如同雪上加霜。在短暫的恐懼、彷徨、猶豫和良心發現之後,她沒有選擇逃避,沒有選擇讓有擔當的老公去頂雷,而是勇敢的到醫院跟傷者家屬認錯。此刻,兩個家庭各不相同的窘境成為把握戲劇發展和人物命運走向的方向盤。一個交通意外,警察只在勘察現場出現過一次,其餘的事情都交給了道德與良心去解決。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善良的傷者女兒陸亞飛很同情和欣賞有擔當的方小米,於是彼此達成口頭約定,由方小米假扮護工替自己照顧母親直至痊癒出院。同時,支付八萬元給方小米償還賠付住院費籌措的債務以及補貼家庭燃眉之急。一個善意的謊言既成就了一個契約,又成為支撐故事的情感線。在方小米的悉心照料下,金月芳很快傷愈出院,同時也日漸喜歡上這個能幹善良的小護工。因為誤會方小米在照料母親之餘兼職小時工,加之職場受挫心焦氣躁的陸亞飛脫口揭破當初那個謊言。揭開傷疤的那一刻,無疑將矛盾推向高潮。得知真相的的金月芳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一氣之下將小米轟出家門。在錢塘江邊的長椅上,陸亞飛和方小米兩個人生失意的小姐妹在此相遇,彼此互訴衷腸相互原諒並且相互鼓勵。故事在這裡結束,至此矛盾化解誤會解除。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02

「破圈」,從才子佳人到人間煙火

在人們的印象中,越劇的創作題材最常見的是「紅樓」「西廂」等才子佳人風花雪夜,甩着水袖、秀着身段、走着台步咿咿呀呀的吟唱。對於全女班的小百花而言,多年來在打造傳統經典劇目的前提下,也在不斷地進行着先鋒舞台藝術的探索。比如說,她們曾經根據熱播劇製作了穿·越劇《步步驚心》,也曾經將德國著名戲劇家貝爾托特·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改編成越劇《江南好人》。後者雖然也屬於現代戲,但年代距離今天還是比較遙遠。這次不一樣,《錢塘里》在創作上完成了劇團成立將近四十年來的首次突破,她們第一次創排了一部真正關照當代題材的越劇現代戲。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事實上,越劇現代戲並不鮮見,兄弟劇團以往也做過嘗試,但小百花卻是開天闢地頭一遭。小百花很大膽,她們請了一個沒有導過越劇的導演王延松,就是想嘗試着「破圈」。王延松說:「對於有着豐富舞台實踐經驗小百花女子越劇團的演員來說,要在生活化的調色板上勾勒出更加接近本真的個性表達,將在唱功和形體兩個方面迎接新的挑戰。這不僅僅是我導演方法的重新建立,又是小百花的一次全新建立,因為之前從來沒穿過這樣的衣服演戲,從沒有在這樣的語境中刻畫人物。」於是,王延松帶着觀眾「在孤寂與慰籍的生命律動中,尋找人間至善的美好圖景。」這個美好的圖景就是一個「錢塘里的成人童話」,一個有着圓滿結局但透着生活艱辛與酸楚的成人童話。「錢塘里的成人童話」是王延松導演闡述里的中心詞,他說,「這很重要,如果沒找到這句話,我都不知道怎麼排這部戲。」

03

一部相互拯救的溫情大戲

對於一部戲曲作品特別是戲曲現代戲而言,年輕觀眾能否將一部戲看得下去甚至看完是一個考驗。大戲一開場,雨中那一段有歌有舞的段落,雖然唱的還是原汁原味的越劇腔調,但是舞蹈和表演的呈現一點看不齣戲味兒,倒像時下年輕人喜歡的音樂劇。很多觀眾可能對於越劇的行當流派不是很了解,只是覺得那些綿軟動聽的唱腔很好聽,在演員完全生活化的表演中沒有一絲的違和。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有觀眾在看完這部戲之後說,《錢塘里》是一部講述女性角色相互拯救的的全新越劇。「拯救」這個詞用的很準確,這部戲的戲劇衝突恰恰就在這起交通意外發生之後兩家人面對的窘境。「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從表面上看,方小米和陸亞飛所在的家庭在旁人看來是兩個幸福的家庭,但兩個家庭都潛伏着危機,突發事件引發的矛盾立馬凸顯。普通的杭漂是經不起意外打擊的,面對傷者的住院費、手術費四處舉債,再加上肇事逃逸後的良心譴責,讓小米所在的這個家庭舉步維艱。陸家看似家境殷實,老兩口生活無憂,作為女強人的女兒在職場里摸爬滾打,根本沒有時間陪老人。老兩口的內心是孤獨的,尤其是受傷之後沒有女兒的陪伴,是他們心中最大的痛點,這也是一個普遍的社會問題。而方小米的出現,恰恰彌補了金月芳的孤獨,給她和這個家庭帶來了快樂,也成為創傷快速痊癒的一劑良藥。「拯救」就出現在這裡,方小米有時間急需贖罪但同時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陸亞飛困頓於職場鬥爭無法抽身,但她有經濟實力幫助小米渡過難關同時需要小米來照料母親。這是一種彼此需要,更是彼此的相互拯救,也是靈魂的救贖。故事講得行雲流水,音樂唱得優美動聽,劇情抓人一波三折且極富張力,這一切發生在兩個小時的戲劇時空之間,即便不喜歡戲曲的年輕觀眾也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看完整部大戲。人間冷暖,戲劇的溫度決定劇場的溫度,《錢塘里》看似平淡無奇的劇情中設伏了眾多直擊人心的痛點和淚點,現場掌聲與淚水交互出現。王延松說:「現實往往是困頓與冷酷的,我接了這個戲,就不想排成好人好事,我以我心暖劇場。」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04

錢塘江邊,那把孤獨的長椅

《錢塘里》包括方小米、陸亞飛、金月芳、老陸、陳運河等幾位主要角色,加上老年模特隊以及行色匆匆的路人甲乙丙丁,出場人物大概有二十多個。縱觀全劇,小百花堪稱團隊實力派,角色無論大小都被藝術家們塑造的滿台生輝,顯示了一群職業演員的強烈的敬業精神。我看戲除了主要演員的表現之外,更喜歡留意台上的群眾演員,在戲曲舞台上就是龍套演員。有一場戲,金月芳在家裡擺酒慶賀自己出院,同時恭喜所在的模特隊載譽而歸。圍着一張擺滿美酒盛宴的長桌,扮演模特隊員觥籌交錯把酒言歡。那場面很生活,像所有的聚會一樣,找自己熟悉的要好的,三三兩兩聚堆交談。十幾位可能連劇中人物名姓都沒有的群眾演員沒有一個因為角色小而應付差事,每個人的表情、動作特別是眼神都在戲裏,有她們讓每個角色活色生香。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第六場「錢塘江小夜曲」,這場戲非常詩意演起來也非常難。被陸亞飛無意間戳穿「謊言」的方小米失魂落魄的來到錢塘江邊,那場戲的前半段大約有將近十分鐘的時間幾乎是方小米一個人的獨角戲。方小米的扮演者李雲霄是呂派花旦的優秀青年演員,她的表演非常出彩。此刻舞台上空空如也,道具只有江邊那把孤獨的長椅。圍着這把長椅,李雲霄憑藉著自己的功力把戲份做足,坐着、扶着、推着、靠着、蜷縮着,所有的動作都將此時此刻充斥着內心的委屈、懊悔、無奈、無助等五味雜陳的心理活動展現的淋漓極致,同時獨自一人沒有對手戲的大段唱詞極見功底。這個橋段,與其說李雲霄表演傳神,不如說她將那把長椅賦予了生命。這個戲劇空間里,這把長椅顯然已經不再僅僅是一個道具,而是作為一個劇中角色,與女主一句一句進行着無聲的對白以及默契的肢體互動。當陸亞飛在江邊巧遇方小米之後,掙扎職場早已累了倦了的陸亞飛躺在長椅上,枕着方小米的腿安然入睡,一股暖流悄然傳遞到觀眾心裏。當然,這個環節還有那把「天堂傘」的出現,又讓整部戲平添了些許人性的光輝與人生的暖色。

05

音樂敘事和體系性位移

傳統戲流派的程式化是刻在骨子裡的,每一個身段每一句唱腔都在流派里,但是現代戲的創作中需要去程式化。「把程式化的東西全部拋掉,就這麼演現實生活。」王延松如此要求這部戲中的每一個演員。雖然去掉了表演的程式化,但他對於越劇的魂——唱腔卻是要求必須有着流派的原汁原味。在小百花,王延松對演員們說:「我排越劇一定要有流派支撐,每一個出場人物,原來是什麼流派就唱原先的那個流派。腔調一定要合乎那個演員從小學戲一直以來形成的個人流派的認知能力以及她的創造力,一定要長在她的流派和腔調的生命體上。」王延松對方小米的扮演者、呂派花旦李雲霄說:「對於呂派程式化的語言性,不需要怎麼改,只需要把它鑲在方小米出場的段落里就可以了。」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在整部戲的推進過程中,觀眾在其中看到多種相關藝術門類的創作手段,這是王延松導演的高明之處。「我非常清楚什麼是形體動作、什麼是造型藝術、什麼是肢體語言。在演出中,觀眾會看到,有些地方用的是話劇方法,有些是音樂劇的手法,有些地方又有歌劇的美感。為什麼這些元素雜糅在一起卻又融合的很完整?因為我用的是音樂敘事的方法。」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音樂戲劇導演,王延松很講究音樂敘事,在創排過程中,他幫助演員刻畫人物的方法不是唱詞,而是挖掘音符里的各種可能性,「越劇現代戲或者戲曲現代戲更加豐富多彩、生命力更加充沛的舞台形象刻畫手段是在音樂里,而不是用三招兩式去圖解唱詞表面的文學意義。」王延松強調,他的創作方法是行動而不是描繪,「只是用唱詞描繪你要演的那個人,你可能始終不能變成那個人。但是行動中,你可能什麼都沒有做,只是一抬眼就把觀眾帶進人物中。」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王延松說,他用音樂敘事來解決演員表演方法的位移,這是導演整體把控的關鍵,「首先我要把握住流派支撐的越劇腔調,其次戲曲現代戲最根本的創作任務就是塑造人物,就是塑造人物的方法跟傳統戲曲的程式化發生了體系性的位移。」「位移」是個物理名詞,但在《錢塘里》的創作中,王延松如此解釋:「把長在戲曲流派中的程式化的那些約定俗成的東西卸掉,把腔調留着,然後把腔調里的生命、溫度、血肉、靈魂重新的進行再造。」王延松認為,戲曲現代戲最終的審美檢驗就是如何塑造貼近時代貼近生活貼近觀眾的當代人物

06

窈窕淑女如何變身翩翩少年

相信很多人看《錢塘里》之前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疑問,「全女班」的小百花如何塑造現代男性角色?之前,小百花演的多是才子佳人的古裝戲,女小生、女老生穿着戲袍如何表演都無所謂,觀眾明知是反串也可以把她們想像成男性角色。但是現實題材的現代戲不一樣,小夥子和老先生不僅僅是短髮胡茬兒,形象氣質動作都得像爺們兒。雖然劇中只有兩個主要的男性角色——女主的老公陳運河還有傷者金月芳的老伴兒老陸,但這一老一少的男性角色卻是擺在王延松以及創作團隊面前最大的難題!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剛開始的時候,演員站在舞台上手不是手,腳不是腳,感覺手足無措。」王導說,創作之初就是這樣子。好在因為方法得當,這個磨合的過程並不長。畢竟小百花是一個優秀的團隊,演員們的素質和修養眼界在那兒。尤其是如今團里大多是青年演員,她們天然就成長在寬鬆的文化氛圍和多元的藝術環境下,她們的眼界和見識非常的廣。演員們的表現可圈可點,尤其是尹派小生、優秀青年演員張亞洲扮演的快遞員陳運河,她渾然天成的表演,在人們眼中無論動作表演都已然變成了一位英俊帥氣的純爺們。有趣的是,國家一級演員李霄雯在劇中扮演職場女強人陸亞飛,而她的戲曲本行是尹派小生,但在這部戲裏,她反串回去變成了一位女紅妝。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事實上,在整個創作過程中,還是有着來自方方面面的意見建議和聲音,王延松和創作團隊很重視這些聲音,「哪怕有三分之一合理的東西,我們都會想招兒想辦法解決。我和作曲、編劇等主創團隊說,所有的一切還得回到創作本體和戲劇本身,用想像力和創造力化解這些意見。」在第一次綵排現場,浙江越劇圈、戲劇圈還有婺劇、京昆以及文化圈的業內人士,差不多該來的都來了。畢竟這還是小百花有史以來走出的第一步,同時也是王延松導演導演的首部越劇作品。據說,當天有一些人是帶着有色眼鏡或者腦子裡畫著問號來的。沒想到,看完之後大家都自然而然的接受了。對於這部戲的成功,王導認為主要是由於《錢塘里》有着可供觀眾體驗和感受的直覺形象,「如果你給他帶來的感受和體驗的過程,跟你預設的戲劇進程是吻合的,你就成功了。」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07

一戲一格,不落套路

年逾六旬的王延松有着一顆年輕的心,經常身着一身運動裝,狀態和氣質看上去很有一種「年輕態」。尤其在排練現場,除了導戲過程中有着一份兒導演的威儀,私下裡跟年輕演員卻很能打成一片。在《錢塘里》劇組,每個演員自稱是「百花女孩兒」,而他們則把王導昵稱為「延松男孩兒」。在一個全女子越劇文化傳承的團隊里,出現了這麼一個致力於現代音樂劇探索的男性導演,王導說這是一個「有意思的相遇」。

王延松在動手創作每一部戲之前,都會習慣的寫一個全面完整的導演闡述。用他自己的話說,沒有導演闡述他自己做不了事情,「我必須要清楚用什麼樣的辦法,解決什麼問題,演員如何跟導演配合。導演闡述是討論問題的基點。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導演呢?當我說了一個意思的時候,後邊有形象有方法跟着。之所以我說出來,是因為我已想好了。我不是為了那些文字表面的抽象意義而說話,而是在一個形象思維的感受、直覺的醞釀過程中,開始抽象出可以把我心裏模模糊糊的東西講出來的一個字又一個字,這就是我的導演闡述。」

熟悉王延松戲路的人都知道,他創作特點是「一戲一格」。「」我做的是越劇,我要找到這個越劇的格才行。」王延松認為,越劇現代戲與其他戲曲現代戲一樣,由於所反映當下時代生活的需要,一戲一格已然是必須,表演更生活化,音樂敘事更強調戲劇性和故事性,人物的情感刻畫更具有現代意味。「每次創作都是一次發現,作為一個導演,不管你過去都沒有成就會不會導戲,關鍵是這一次有沒有發現和找到排這部戲的方向、方法和步驟。如果你沒發現,那你就極有可能走進套路中。這些年,我一直管着自己,千萬不能掉到套路里,一定一戲一格。」王延松強調,這就是現代戲的特徵——歸零,重新開始

「小百花」首次關照現實題材,導演王延松:用音樂敘事講述成人童話 - 天天要聞

新年一過,新戲不斷的王延松馬上開始忙活起來了。據悉,他已經接受中國煤礦文工團副團長靳東之邀,與該團排演一部鄉村振興區題材的話劇。此外,還有一部歌劇創作以及四川人藝的話劇《家》也即將啟動。

撰稿 張學軍

編輯 張學軍

排版 張學軍

攝影 張學軍

3

2

1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