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別人看。而喜劇則是將沒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
好的電影會給觀眾帶來不同的情感衝擊,或讓人捧腹大笑,或讓人泣不成聲,或發人深省,或令人揪心。
《獨行月球》是一部由沈騰主演的喜劇科幻電影,自上映至今,已攬下31億的票房,更是創下了中國電影史上的多項紀錄。
但就是這樣一部影片,至今為止卻爭議不斷,很多人感到十分揪心。
有人說沈騰在這部電影中表現得過於油膩和猥瑣,令人不適;有人說這部標榜喜劇的電影全程都是硬湊的笑點,看得很不舒服。
而這部電影的評分,也是由最開始的7.3降至如今的6.9。
剛開始看這部電影時,覺得這是一部不錯的喜劇+科幻類型的電影。在沈騰馬麗的共同加持下,影片的喜劇效果是十分不錯的。因此,最開始也確實將它當作喜劇來看待。
但現在回過頭來細品,更覺得它像是一部披着喜劇外衣的悲劇。
要想看懂其中的悲劇內核,不妨先輕輕解下它喜劇的包裝。從獨孤月的經歷來看看,這部喜劇到底悲在哪裡。
獨孤月是月盾計劃的一名修理工,是整個計劃中最不重要的人物之一。甚至其他人稱呼他時,都不會在意他的名字。
曾經也是年輕有為的科學才俊,卻成了別人口中「維修部的那誰」。
獨孤月為了馬藍星放下了曾經的驕傲,甘願埋沒才華,只想能在她身邊。
可是他的心意馬藍星並不知道,一次又一次地對他置之不理。甚至在撤離月球時,也會毫不猶豫地將他捨棄。
在愛情上,獨孤月是可悲的。
火箭相繼離開月球,隕石從天而降,獨孤月那四處奔逃的身影讓人有些心疼。
正如他自己說的,整個月盾計劃299個人,居然沒有一個人在危急時刻提醒他。
然而,獨孤月的悲劇此刻才僅僅是一個開始。
月球的隕石襲擊結束以後,他還未來得及慶祝自己劫後餘生,卻發現地球又遭受了襲擊。
隨一道強光閃過,一個可怕的事實擺在了獨孤月的面前——地球沒了。
一時間,恐懼和焦慮包圍了獨孤月,他面容憔悴地、近乎瘋狂地呼叫着地球。
「這裡是UNMS月盾基地,收到請回答……」
獨孤月的聲音回蕩在死一般寂靜的月盾基地,浩瀚的外太空用微弱的星光,憐憫着這位可憐人。
六天的不眠不休,六天的聲嘶力竭,終於讓他相信了地球已經毀滅了,包括馬藍星在內的所有人都已經不在了。
瘋狂過後的獨孤月回歸了平靜,他為馬藍星立了一道牌位,說著不知從哪裡拼湊來的輓聯。更像是悼念他還未開始,便已死去的愛情。
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個是躊躇滿志,一個是萬念俱灰。
此時的獨孤月已經接近萬念俱灰,唯一的執念就是想要到指揮長馬藍星的房間里看看。
在無數次嘗試破解密碼無果後,他炸開了馬藍星房間的門。然後,他刮掉了鬍子,修理了髮型,盛裝打扮,和馬藍星的照片吃起燭光晚餐。
在這個只有他一人的房間里,他心裏那些正常卻又有些猥瑣的想法暴露了出來。他幻想着馬藍星就坐在他身邊,幻想着自己親吻的就是馬藍星本人。
說到底,這不過是一個陷入孤獨的人最後的掙扎。可笑,更可悲。
後來,在和金剛鼠的誤打誤撞之下,獨孤月以為地球聯繫他了。
希望再一次從他心底里升起,他開始規劃路線,開始修理機車。為了順利到達長存湖,他可以每天只睡四個小時,為了能回到地球他幾乎耗盡了最後一絲力氣。
但不是所有的雨後都能看到彩虹,也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會被眷顧。
獨孤月終於發現,原來當初對講機所發出的聲響,不過是金剛鼠將線路弄短路時所產生的電流聲。
這也就意味着他之前所做的努力都是徒勞的,暗淡的星空映照着獨孤月那落寞的身影。所謂悲劇,不過如此,命運再一次將他玩弄於股掌。
救命稻草頃刻間變成了壓垮獨孤月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累了,想要放棄了。
當他想最後再看地球一眼時,那燃起的燈光,為他精神上的絕處逢生傾注了力量。
他終於知道了地球人還在,馬藍星也還在。
在地球和月球兩個基地的共同努力下,獨孤月返回地球的日子越來越近。雖然相隔千里,但獨孤月與馬藍星的距離從未如此親近過。
本來,結局可以很美好,獨孤月帶着剛子在萬眾矚目下回到地球。他們的事迹可以激勵着所有地球人走出家園毀滅的陰霾,而獨孤月也能得到馬藍星的芳心。
可是之所以說獨行月球是悲劇,也是因為這樣的結局並沒有出現。
獨孤月經歷了五百多個日夜的煎熬,好不容易登上了回家的飛船,但那顆陰魂不散的隕石偏偏不想放過他。
隕石π+突襲地球,能夠阻止地球遭受滅頂之災的只有獨孤月飛船所攜帶的宇宙之錘。
他有選擇嗎?
顯然是沒有的,跟地球千千萬萬人的生命相比,他有什麼理由選擇自己獨存呢?
好不容易兩情相悅,卻落得個陰陽兩隔。好不容易見到故土,卻不得不葬身長空。
現在看來,影片中那些令我們捧腹的幽默橋段,有多少是記錄著獨孤月的悲酸與無奈。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總覺得有什麼地方看得特別揪心,現在想來,是看不慣獨孤月的遭遇,是揪心於將笑點建立在獨孤月的不幸之上。
沈騰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出演這樣所謂的喜劇了,19年的《飛馳人生》便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那時他便塑造了一個歷經挫折卻仍然堅持夢想的賽車手張馳。他追逐夢想的過程也是坎坷而又曲折,用盡全身力氣,詮釋了追逐夢想的最好途徑便是奉獻。
而在獨孤月身上,依然能看到張馳的影子,奉獻。為了喜歡的人,獨孤月奉獻了青春與才華;為了千千萬萬受苦的地球人,獨孤月奉獻了生命。
也許悲劇的本質是激發人們的鬥志,但這個結果卻不討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