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2022年12月26日21:18:04 娛樂 1292

繼大鵬新片《保你平安》決定撤出12月檔期後。

萬眾矚目的《流浪地球2》一度也被傳出將撤出春節檔,直到導演郭帆闢謠:會堅持如期上映。

大疫三年,電影成為遭受衝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一組數據,更能讓你直觀感受其中的慘烈:

2018年全國票房總收入是607億,2019年是641億,到了2020年則為203億,斷頭暴跌70%

2022年截止12月末這個數據僅295億,相當於2014年的水平,倒退8年。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斷崖式的票房背後,是圍繞電影工業產業鏈,無數從業者的失業痛苦和悲傷。

據《2020中國電影市場用戶報告》顯示:僅2020年,中國關閉影院數量就達2000家以上。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你可以想像有多少人會因此面臨另謀出路的無奈,有多少家庭將經歷陣痛。

當然,站遠一點去看,電影行業的悲慘遭遇也是這三年來眾多行業的一個縮影。

歸根結底是疫情這個「天災」的影響。

但是。

疫情雖阻礙了人們主動前往影院消費。

差點幾乎毀掉中國電影的,卻是無片可上的窘境。

這可就是「人禍」了。

有兩隻手卡住了脖子:

一是國產熱門電影的頻繁撤檔

不少熱門電影出於恐懼疫情對票房的不利影響,選擇撤檔,以尋求更能賺錢的上映日期。

從2020年春節檔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徐崢《囧媽》轉投互聯網首映。

再到跳票兩年之久的沈騰的《超能一家人》。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儘管我們很多電影人在各種學術會議或者更高級別大會上,總能唱出一番動人的高調。

關鍵時刻,他們該撤還是撤,絕對沒有你想像中的大義凜然。

所以,在2022年冬天這個中國電影市場亟需「救市主」的時候,白衣騎士的角色,竟然落到了一部美國電影頭上。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雖然《阿凡達2》票房曲線不及預期。

也總算是寒冬里的一塊柴薪。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非常理解,不少國產電影的確投資不菲,為了至少回本,他們選擇待價而沽。

可是,要說投資成本,恐怕在《阿凡達2》面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在全球疫情都緊張的當下,詹姆斯·卡梅隆有勇氣祭出一個投資數億美金,影迷期待了13年的史詩級續集。

無論票房結果如何,這種頭鐵的精神都值得投去讚賞的目光。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阿凡達》系列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二是「收緊」。

雖然沒有什麼實錘的明確政策指向。

但實際體感卻非常明顯——進口電影較之前大幅減少。

2019年中國引進的外國電影為136部,而截止2022年12月中旬,這個數字僅為55。

什麼概念,2012年中國全年引進電影的數量也有71部。

如果說裏面尚有國外電影因疫情減產的「情有可原」。

可質量也跟着大跌,着實令人費解。

美國電影依舊佔大頭,然而不少卻是冷門,且豆瓣評分不及格的美國電影。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像《蜘蛛俠:英雄無歸》這樣全球票房高達19.71億美金的人氣作品並沒引進,讓很多年輕人大失所望。

最後,該看的人還是通過網絡渠道看了,獨剩嗷嗷待哺的電影院錯過一個回血的良機。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再看《阿凡達2》這種觀眾群龐大的全球性話題電影,也是到了11月底最後一刻才敲定上映。

而且多少有一些平復民意的意味在裡頭。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除開英美電影,從其它國家進口的影片也乏善可陳,甚至不惜炒冷飯。

比如2022年就上映了一部拍攝於2015年的印度電影《瞞天誤殺記》。

本片早在中國互聯網上大名鼎鼎,整整7年時間,中國觀眾經各種渠道看過它的人不計其數。

更別說,2019年還有一部陳思誠監製,肖央主演,並在當時引起轟動票房大賣的中國翻拍版《誤殺》。

這麼做當真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我們再看對內。

這三年院線最多的國產電影是什麼?

主旋律。

不否認,每個正常國家的主旋律電影,都是主流和主力影片,包括美國在內。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壯志凌雲2》


可是我們的問題出在兩個地方:

一是對主旋律的定義太窄,不是高瞻遠矚,就是團結一心無私奉獻……

表達方式基本局限於謳歌和讚頌,將複雜的現實簡單化,假大空的觀感很難觸發觀眾共情。

表演藝術家李雪健老師針對中國主旋律的桎梏,曾公開呼籲:凡是弘揚真善美的中國影片,都應算作主旋律。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二是一擁而上,只拍主旋律。

著名導演賈樟柯直言,當下除了主旋律電影能輕鬆過審,其他題材的影片都比較難。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的確,從張藝謀講述西南某城打黑的《堅如磐石》,到曹保平的罪案電影《涉過憤怒的海》,再到田曉鵬幾乎實錘被「斃」的動畫電影《深海》。

更別說由陳冲執導,王志文、袁泉領銜主演的涉及特殊年代特殊地域的《英格力士》。

這些電影曾經離上映很近,結果又變得遙遙無期。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市場經濟最害怕的就是不確定性。

投錢拍片卻不知道何年何月能上,最後大家都趨利避害,將大量資源投入到確定性最高的主旋律電影中去。

產生了一個擠出效應,讓其他題材的電影,尤其是中小成本文藝片沒人敢投。

而這些電影恰恰是年輕從業者的育苗基地。

長此以往,對中國電影成體系的培養人才,將是釜底抽薪式的打擊。

(現實農村題材文藝片《隱入塵煙》青年導演李睿珺不僅自己貼錢拍,為省錢還把七大姑八大姨喊來當演員)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藝術需要百家爭鳴,方能百花齊放。

早在1980年10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報》上,就以《管得太具體,文藝沒希望》為題,發文探討了如何把中國文藝搞活,

裏面有一句話:在古往今來的文藝史上,尊一家而罷黜百家之時,必不能有文藝之繁榮」。

放至今日,仍然讓人醍醐灌頂。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進入21世紀,中國電影市場曾有兩個里程碑式節點。

一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上映,開啟國產大片時代,也加速了內地電影市場化的進程。

以此為契機,中國電影票房收入節節升高,開始培養出龐大的市場,進而反哺中國電影工業不斷成型完善,追趕好萊塢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二是2009年3D電影《阿凡達》上映,極大刺激了國內3D銀幕和以IMAX為代表的的高階銀幕爆髮式擴張。

讓中國電影的基礎建設,一躍成為全球翹楚,也為接下來幾年中國電影的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兩次都是電影內容的創新和突破,激發了市場活力。

儘管像《長津湖》這樣的大型戰爭主旋律,在疫情相對緩和的2021年取得了破記錄的票房收入。

一將功成萬骨枯,掩蓋不住其他電影的落寞。


大疫3年,我們當下的這個選擇,或許會「謀殺」了中國電影 - 天天要聞


電影院如果只有主旋律電影這單一口味,遲早會讓觀眾出現審美疲勞,最後導致市場凋敝,電影工業有可能倒退回30年前。

也許有人講還有互聯網這個載體。

但只要那股力道還在,互聯網也遲早會步院線的後塵。

所以,中國電影已經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生存還是死亡,該這麼著還是那麼著。

選擇權在我們自己手裡。

既需要全體從業者不計私心,堅守藝術的初心,一往無前。

又需要管理者們遵守自然規律施肥澆水種圓西瓜,不要人工干預種方西瓜。

這個「既要又要」,相信是能夠做到的。

希望2023年一切都好起來,國泰民安,可以在電影院看到更多的精彩電影,特別是國產好電影。


文/波魯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熹妃回宮」,小花江湖大變樣 - 天天要聞

「熹妃回宮」,小花江湖大變樣

隨着新劇《無憂渡》的空降上線,因稅務風波沉寂了近兩年的宋祖兒重新回到大眾視野。待播作品《艱難的製作》(已改名為《光榮的製作》)《折腰》也傳出風聲有望於年內播出。宋祖兒的復出被網友戲稱為「熹妃回宮」,作為以美貌聞名的高國民度小花,她的回歸也勢
朱逢博:丈夫離世後,獨自守着骨灰盒生活,兒子是我一生的痛 - 天天要聞

朱逢博:丈夫離世後,獨自守着骨灰盒生活,兒子是我一生的痛

「南朱北李」,一代樂壇雙璧。朱逢博唱歌那會兒,李谷一還在拉幕布。這是李谷一親口說的,沒人不佩服朱逢博的嗓子,那種天生的清澈和爆發力,在那個時代,真的聽一次就忘不掉。但就是這樣一位影響了中國幾代歌者的「東方夜鶯」,在晚年,卻孤獨地守着丈夫的骨
63歲劉德華被女兒「炫爸」,直呼好玩:她說爸爸是劉德華,同學都不信 - 天天要聞

63歲劉德華被女兒「炫爸」,直呼好玩:她說爸爸是劉德華,同學都不信

日前,劉德華帶着新電影接受了專訪:劉德華表示,目前他歌迷會年齡層很寬,有幾個月大的會員,也有92歲高齡的老人。他們都會一家人去看他,這種感覺很奇妙,「我也在夢裡,聽到你三歲就喜歡我,那句話我會記下來,三歲孩子對明星的定義是因為知道劉德華。」採訪中,劉德華還透露,自己女兒會跟別人說我爸爸是劉德華,很多同...
當國民金曲遇上公路喜劇:《蒼茫愛》的得與失 | 影評 - 天天要聞

當國民金曲遇上公路喜劇:《蒼茫愛》的得與失 | 影評

在這個五一檔,一部名為《蒼茫的天涯是我的愛》(簡稱《蒼茫愛》)的電影悄然登場。這部由90後導演陳孝良執導、鳳凰傳奇成員曾毅首次擔綱主演的公路喜劇,從片名到內容都充滿了年輕人的大膽嘗試。影片將國民金曲....
《周處除三害》原班人馬集結,新項目正式官宣 - 天天要聞

《周處除三害》原班人馬集結,新項目正式官宣

電影《周處除三害》導演黃精甫新作《沉默的審判》在台北開機,原班人馬再集結。導演黃精甫前年憑藉《周處除三害》獲得不俗口碑,今日《周處除三害》原班團隊在台北亮相,宣布推出新作《沉默的審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