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是一種嘗試,但經典永遠是經典!
上個世紀,以金庸先生為代表的一大批武俠小說家創作出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作品,其中對於金庸群俠傳概括為14個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包含了他的14部作品。
而他的最早一部作品要追溯到1960年的《飛狐外傳》,這是金庸的第一部作品,1978年,香港拍攝出了第一部金庸武俠劇《飛狐外傳》由米雪,文雪兒,以及衛子云等人主演。
其實,金庸的每一部作品都非常值得拍攝,但是各路導演鍾愛的還是《神鵰俠侶》《射鵰英雄傳》《天龍八部》《倚天屠龍記》以及《笑傲江湖》這5部作品。
《神鵰俠侶》自從1973年開始拍攝,不包括電影,已經被翻拍了8次,最早還是在港澳地區,直到2000年後才傳入內地。
早期由於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原因,其實有很多部拍出來的效果一般,1976年香港佳視版羅樂林、李通明主演的電視劇,這一版並沒有掀起波瀾,流傳度也不高。
而在1983年,劉德華和陳玉蓮同樣是主演過另一版的《神鵰俠侶》,同樣的1984年台灣中視版孟飛、潘迎紫版,1998年的任賢齊、吳倩蓮版以及1998年新加坡導演的李銘順、范文芳版,眾多版本里讓觀眾特別滿意的不多。
而《神鵰俠侶》最被觀眾認可的一般還是1995年古天樂與李若彤主演的版本,這個版本無論從造型還是主角顏值,或者是動作設計,應該說都是極好的,也是最經典的。
直到2004年大劇第一次翻拍《神鵰俠侶》,由於敏執導,黃曉明和劉亦菲主演,這個版本可能是流通最廣的一版,但黃曉明的楊過普遍不被看好。
10年後,2014年,陳曉陳妍希主演新一版《神鵰俠侶》,結果女主角陳妍希被吐槽「包子臉」。
而在2019年,佟夢實也主演了一部《神鵰俠侶》,但是至今沒有上映的消息。
50年間翻拍近10次,真正令觀眾滿意的還不到一半,這讓那麼多導演情何以堪?
說完神鵰再來談談射鵰,最近剛剛爆出要翻拍一部《新射鵰英雄傳》,由兩位新人擔任主演,將會在2023年上映。
《射鵰英雄傳》作為三部曲的起點,自然也很受青睞,目前也是斷斷續續被翻拍了7次。
其中由1983年黃日華和溫美玲,以及1994年張智霖和朱茵的版本最為出名,而內地也翻拍了三次。
分別由李亞鵬,周迅、胡歌,林依晨、以及李一桐,楊旭文幾位主演,而內地最被認可的還是2017年楊旭文主演的版本。
不難看出《射鵰英雄傳》同樣也是很受導演喜愛,但真正能出圈的並不多,它的故事線長,角色多,很難在拍攝上達到完美。
接下來是《天龍八部》,這部小說大致分為兩派,一般是黃日華和胡軍二人分庭抗禮。
黃日華,一個出場自帶音響的男人,這個版本的喬峰更多的是俠氣,而胡軍版更多的是霸氣,當然金庸先生曾經說過胡軍版的喬峰最符合他心中的人物形象。
《天龍八部》早年在港澳台翻拍的也有3部,但唯一被認可的只有1997版,還有一版是金庸親自執導的1982版,由梁家仁,湯鎮業等人主演。
而內地版除了胡軍,林志穎的2003版,往後幾部作品都變了味,評分更是低得離譜,打戲慢動作,辣眼特效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比如說最新的楊祐寧版,確實是一股濃濃的土渣子味,打戲也不行,造型更是拉跨,很多觀眾不懂拍攝這版的用意是為何。
《天龍八部》講完,還得說說另一部《倚天屠龍記》。
《倚天屠龍記》可以說是金庸劇中翻拍之最,如果要算上電影的話,最少有十幾個版本。
早年間,港澳台就拍攝了太多部《倚天屠龍記》但是,數量很多,質量也是相當不錯的。
比如說1978年,鄭少秋的張無忌,1986年,梁朝偉也演過張無忌,1994年,馬景濤的張無忌,葉童的趙敏,周海媚的周芷若,還有2001年吳啟華、黎姿、佘詩曼三人主演的版本,同樣也是經典。
2000年後進入內地,2003年賴清水執導的《倚天屠龍記》可以說是目前內地版的巔峰,彙集了兩岸三地的大牌明星,比如蘇有朋,高圓圓,賈靜雯等等,口碑十分不錯。
而這之後,例如2009年鄧超的版本,活脫脫演成了神劇,2019年曾舜晞和陳鈺琪的版本除了顏值外也是槽點滿滿。
最後就是大家接觸的也比較多的《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比起前幾部翻拍的最少,質量也是最高。
最早周潤發曾出演過令狐沖一角,但是劇情魔改太嚴重,以至於反響一般。
後來就是1990年,由許冠傑,張敏,葉童,張學友主演的一版,這一版可以說是經典之作,許冠傑的令狐沖我想不少人應該印象深刻。
而呂頌賢版本同樣也很不錯,王偉的岳不群應該至今無人能超越。
當然,2001年李亞鵬版是由央視主持製作,這版選角,打戲,配樂,服化道都相當經典,綠竹巷打戲更是一絕。
也是在12年後,《笑傲江湖》再次翻拍,由陳喬恩霍建華主演,說實話這個時候的服裝造型已經趨於現代化,當然整部劇口碑不錯,陳喬恩的東方不敗認可度比較高。
而這最後一次翻拍還是在2019年的丁冠森版,全劇幾乎都是小鮮肉主演,從各個方面幾乎都是歷史質量最低的作品,幾乎無人問津。
其實,金庸的《鹿鼎記》應該說是翻拍最多的作品之一,但是熱度一直不是特別高。
觀眾熟悉的幾個版本就有陳小春版,黃曉明版,當然還有李小飛版和張衛健版。
但事實上,這部《鹿鼎記》真的是越拍越爛,後期像張一山版本可以說是公認最差的。
武俠劇作為最能激起觀眾心中熱血沸騰的作品,應該說被屢次翻拍無可厚非,但是不知道導演們是為了迎合大眾,還是硬着頭皮拍攝,這些新時代的作品顯然都有一種江郎才盡的感覺!
在那個沒有特效的年代,基本上演員都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儘可能地去塑造好一個角色形象。
反觀現在不少導演,作品未出,鋪天蓋地的都是噱頭,結果拍出來的作品要不就是粗製濫造,要不就是不盡人意。
過去30年間,能看到的金庸武俠劇的改編應該就不下50部,但是偏偏只有科技在進步,作品的質量還在原地踏步,甚至本末倒置。
如今的武俠劇市場,看到最多的還是金庸武俠劇,但是熱度和口碑甚至不如某些網劇。
長此以往,或許不久就再也看不到金庸武俠昔日的輝煌,很難想像,這麼多年觀眾認識的武俠角色,能叫出名字的也還是「喬峰」「令狐沖」「張無忌」這樣的老角色吧。
金庸帶給了觀眾一個最好的武俠時代,無論如何真的不希望金庸武俠再被隨意的翻拍,這樣下去,或許真的是金庸武俠劇的「窮途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