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原創,敬請關注!
說起1962年上映的老電影《地雷戰》,許多老同志都記憶猶新,該片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魯在蘊、楊雅琴等主演。大家知道,「文革」十年,電影生產幾乎陷於停頓。那十年間,只有一部電影參加了一次國際電影節獲得了一個獎項,這部電影即《地雷戰》,這次國際電影節是1974年奧地利第14屆維也納國際電影節,這個獎項是一個紀念獎。
《地雷戰》與《地道戰》《苦菜花》《小兵張嘎》《車輪滾滾》等電影一樣,都是「人民戰爭理論」在銀幕上的最好體現,軍民之間的血肉融合,人民對戰爭勝利的全方位支持以及在戰爭中的巨大創造性,使得侵略者想通過殘酷的殺伐征服人民群眾,沒想到卻陷入中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被打得喪魂失魄。
尤其是《地雷戰》,當年的民兵在田間地頭、村莊、路旁,以及敵人不知道的地方巧妙埋下地雷,令敵人聞「雷」喪膽。侵略者曾經的東搶西奪、為所欲為,變成了謹小慎微、疑神疑鬼,更使得日本鬼子成了一群令人發笑的「小丑」式人物。
電影《地雷戰》的經典台詞不少,如「不見鬼子不掛弦!」「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死雷活用,到處開花」「地雷一響,旗開得勝」等。
而在《地雷戰》中,魯在蘊飾演的石玉蘭是民兵游擊組組長,她有着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扎着一條烏黑髮亮的大辮子,機智勇敢,帶領青婦隊員埋地雷、打鬼子、送情報、做軍鞋,樣樣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她將自己最為心愛的大辮子全部剪下送給趙虎做「頭髮絲雷」的情節,最讓人難忘。
作為當年的「老三戰」,《地雷戰》與《地道戰》《南征北戰》都已上映五六十年了,電影中的老演員大多都已離世。就《地雷戰》來說,重要演員健在的,也只有玉蘭飾演者魯在蘊、大勇飾演者張漢英等少數幾個人了。
剛剛過去的10月29日,已經88歲的魯在蘊老師的新消息傳來,讓人欣慰。
著名網友@小人書趙剛發文:「今天魯在蘊老師收到書,專門打電話說:書做得太好了,看到這些畫面,心裏說不出來的感受,想起了這些老戰友,非常激動。現在他們都離開我們了,但是你們做了很多工作,很多努力,你們的書還能讓大家想起他們。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的盡自己努力回報社會……」
原來,這幾年,趙剛先生一直在做一件具有重要意義的事情,那就是為一些經典黑白老電影連環畫上色並重新編輯出版,其中,包括《地雷戰》。這是魯在蘊老藝術家收到新出版的《地雷戰》後,給主編的迴音。
魯在蘊,1934年出生,山東滕州人,她先後在魯南第二軍分區路西支隊文工團、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話劇團、浙江省話劇團任演員。
應該說,在濟南軍區前衛文工團話劇團時參演的《地雷戰》成就了魯在蘊。
在談到《地雷戰》放映時和拍攝的情景時,魯在蘊曾說:「藝術形象展示出來,廣大群眾很能接受。特別是海陽這些人,他們都親身經歷過的,(電影)第一次拿去放的時候,他們都哭了。年紀大的又想到了當時日本鬼子去的時候的那個情景,地雷被破壞的那個情景……我們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大家都很敬業,哪怕是對待一句台詞都很認真。」
直到現在,電影中玉蘭的一些台詞,許多老觀眾都還記得,如「我要是有一支鋼槍,那就好了」「能打西洋鬼子,咱們就能打東洋鬼子」「田嫂,接槍」「好!把他們引過來,掛弦兒」「別讓他們走錯了方向」「讓咱們放下武器,當順民,做奴隸,不能答應」「咱們各庄的游擊組擔任巡邏,要是有情況,看信號,統一行動」等。
除去《地雷戰》中的玉蘭是一個經典角色外,魯在蘊還參演過一些其他影視劇,但出演的都是配角。
如魯在蘊在《中國母親》中飾演過奶奶、《何處不風流》中的楊光母親、《說出你的秘密》中飾演過李母、《咫尺天涯》中飾演過杜母、《吳越錢王》中飾演過錢婆婆、《南宋傳奇之蟋蟀宰相》中飾演過胡氏、《活佛濟公》中飾演過張奶奶、《如歌的歲月》中飾演過江母等。
對於趙剛編輯的上色版《地雷戰》,魯在蘊說:「我挑不出來任何毛病了,我自己並且代表我去世的戰友們感謝你們的辛苦努力!」
是的,讓我們記住那些英雄們!讓我們記住已離世的《地雷戰》中的演職人員如唐英奇、徐達、吳健海、白大鈞、張長瑞、楊雅琴、田芝俠、董元夫、隋鴻祺、牟長令等!
祝魯在蘊老藝術家健康長壽!
【各位親愛的朋友,這裡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娛文娛視」將與您一起向經典致敬,憶影人輝煌,共同重溫我們曾經的美好時光!歡迎關注!歡迎留言!(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