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老年團里,可圈可點的人物太多。
盛家祖母自然是數一數二的,雍容大度,通透睿智,還是個傑出的教育家。親手帶大的兩個孫女,華蘭和明蘭,皆是識大體且有謀略的閨閣英雄。
盛老太太做起婆婆來,也是好樣的。有分寸識進退,且恩威並濟。她深知自己雖是盛紘的嫡母,但畢竟不是親媽,從血緣角度,她也就不是兒媳王大娘子的親婆婆。
婆媳關係自古就是個大難題,盛老太太跟王大娘子難免更敏感些。尤其是半路上還殺出來個林噙霜,盛老太太這婆婆,便更能難當了。
老太太明智地退了一舍之地,不但主動免去了兒媳婦每日的晨昏定省,家中大小事體也是能不插手就不插手。即便王大娘子對婆婆態度冷淡,壽安堂一應吃穿用度都需盛老太太自行打理,她這做婆婆的也從未說過兒媳婦半句不是。
但在王大娘子犯難時,盛老太太卻不動聲色地伸出了援手。
如蘭和明蘭因被墨蘭陷害,被罰跪祠堂,王大娘子急得都使出了最不擅長的「狐媚子手段」,可惜毫無效果。此時,是婆婆暗中請來了孔嬤嬤,不但化解了大娘子的困境,還為兩個丫頭的前程添了一把薪火。
華蘭因為沒生齣兒子,在伯爵府遭受白眼。王大娘子又是急得如坐針氈。此時,還是婆婆不聲不響請來了賀老太太,為華蘭精心調理,且隱瞞得滴水不漏,再次解了兒媳婦的心頭大患。
盛老太太這個婆婆做的,既不讓媳婦站規距,又能在關鍵處雪中送炭,哪個做媳婦的不得贊一聲好婆婆呢?
王大娘子後來自己也做了婆婆,一心就想着在媳婦面前使厲害耍威風。盛老太太不疼不癢地說了句,「還是你有媳婦命啊」,大娘子立刻面紅耳赤額角冒汗,再也不敢為難兒媳了。
老太太輕描淡寫的,就解了孫媳婦的困局。這樣的老婆婆,哪個嫁進門來的孫輩媳婦兒會不愛呢?
盛老太太是侯府千金,高門貴女出身,眼界教養皆非常人可比。嫁進盛家後,大半生榮辱浮沉,更是淬鍊了她過人的智慧和膽識。
而另外一位老太,既沒有盛家祖母的高貴出身,也沒有嫁進高門大戶。她身份卑賤險入奴籍,身世坎坷命運飄零。
可難得的是,她依然活成了個響噹噹的人物。而且,跟盛老太太一樣,是個超級給力的婆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常嬤嬤。
常嬤嬤是個苦命的女人。人生三大慘,她全撞上了。少年喪父,中年喪夫,老年喪子。可這麼慘兮兮的命運,這麼一手爛牌,硬是讓她打出了花,帶領常家完成了階層躍升,也為自己贏到一個圓滿的晚年。
這個女人,不簡單。
在我看來,常嬤嬤做過3回婆婆。對自家兒媳,她是親婆婆。對曼娘明蘭,因着她們是她「奶兒子」的老婆,顧二又拿她當最親的長輩,所以實質上,她們之間也有了幾分婆媳之意。
常嬤嬤在處理這3段女人間最難搞的關係時,頗見功力。
曼娘是那種很能迷惑男人的類型。她的柔弱不能自理,把顧二哄得五迷三道。但這類型的女子,通常很難過婆婆這關。不得不說,女人總是更能識別女人的真偽。
常嬤嬤只瞄了一眼,就看穿了曼娘的畫皮。
她告誡顧二,曼娘不是個好人,奈何顧二聽不進去。咋辦?常嬤嬤就盯緊了她,防備她作妖使壞。但曼娘不是省油的燈,還是抓住空隙溜出去興風作浪了一番。
常嬤嬤恨得牙痒痒,但無憑無據,還是不能讓顧二轉念回頭。常嬤嬤此時就處理得很高明。
她不再跟顧二絮叨,因為無用,說太多還會招致反感。閉嘴,是此時最明智的選擇。「往後我不再說了,哥兒你自己當心就是。」
曼娘後來偷了金銀細軟田產鋪子出去私賣,常嬤嬤偷偷跟蹤,掌握了第一手證據,卻仍然不出手。抓賊抓贓這種事,非得顧二親自操刀才行。
親眼所見之下,顧二才徹底清醒,撕開了曼娘布置數年的迷魂陣。
常嬤嬤不越界干預,不強出頭,偷偷等待東窗事發,默默等待顧二回頭,這才有了關鍵處的一招制敵,曼娘從此再無回寰餘地。
到了對待明蘭,常嬤嬤「做婆婆」的態度,不啻雲泥。
她同樣一眼就看出了明蘭的為人,慶幸她的「奶兒子」終於討對了老婆。常嬤嬤對明蘭就一條,萬般維護。
小秦氏往明蘭處安插諸多眼線,常嬤嬤幫着一一剷除。
常嬤嬤的兒媳婦想把女兒送給顧二做妾室,好攀附個富貴榮華。常嬤嬤一頓痛斥,令母女倆徹底斷了這歪心思。
康姨母夥同小秦氏刁難明蘭,常嬤嬤不由分說衝上陣地,把這倆惺惺作態的貴婦罵了個狗血噴頭。那話一句接着一句,又是「豬頭狗臉」,又是「奔喪、打秋風」,句句誅心,素來跋扈的康姨母被罵得毫無還嘴之力,差點背過氣去。
這一幕《知否》的名場面,讓多少人大呼「痛快」啊!觀者尚且如此,當事人明蘭該有多感動,怎會不感激這位身份特殊的長輩,對自己深切的心疼和愛護。
常嬤嬤是把顧二當親兒子養大的,她對顧二隻有一個期待——希望他一生幸福。驅逐曼娘,保護明蘭,都源自這份深切的愛。
她從未居功自傲,更沒想過跟明蘭爭風頭搶奪話語權。她是真正慈愛的長輩,不似有些做婆婆的,視兒媳如寇讎,一心只想霸佔兒子在身邊,甚至見不得兒子對兒媳的半點好。
作為顧二的奶娘,常嬤嬤與顧二倆老婆的關係,處理得甚為巧妙。知人知己,進退得宜。
對曼娘,手拿把掐了也還是要顧二來做主;對明蘭,拚命維護卻親密有間,從不自作主張。
老太太深知,「奶兒子」的家,在外有顧二,在內有明蘭。那是他們的家他們的日子,她即便再牽掛,也不能越俎代庖,她需要把權力還給這個家應當應分的女主人。
常嬤嬤緣何做得如此漂亮?某種程度上,得益於她不是顧二的親媽。不是親媽,便自然會約束自己的行為,會努力保持得體的邊界感。盛老太太對王大娘子,何嘗不是如此。
婆媳相處的關鍵,是分寸感。這也給當婆婆的提了個醒,不拿自己當親媽,反而更易於保持微妙的距離。不替小家做主,不惹小輩反感,不給自己添堵,何樂而不為呢?
可能有朋友會反駁,那常嬤嬤對自己的親兒媳咋不這樣呢?老太太不但獨攬大權,還揚言要把兒媳趕出家門。這不是雙標嗎?
親愛的,那不叫雙標,那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所有人都採用同一種方式,那也不叫公平,那叫傻。
常嬤嬤的兒媳是個啥樣的人?利欲熏心還鼠目寸光,自私愚鈍還屢教不改。攤上這樣不省事的兒媳婦,親自掌握大局便是最好的決定。
常嬤嬤也果然靠着清醒的頭腦,不卑不亢的為人,以及顧二明蘭的幫助,把孫子常年培養成才,從而把卑微凋零的常家帶上了躍升之路。
跟《紅樓夢》里的劉姥姥一樣,常嬤嬤才是那個拯救了家族命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