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2022年09月17日17:26:18 娛樂 1867

執筆/斷水刀&九命刀

英女王去世,有不少娛樂圈明星表示悼念。

但近日,港星羅家英的言論卻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

同時,在香港出現一些痛哭流涕的「悼念者」。在女王去世的背景下,香港的這些「悼念」背後涌動着什麼暗潮?

1


以《國產凌凌漆》和《大話西遊》被觀眾熟知的知名港星羅家英13日在社交平台上發了一條貼文。圖中,75歲的羅家英帶着一束鮮花,在英國駐香港領事館門口悼念英女王。


配文是「她登基,我七歲,這七十年來,英女王是我的長輩,看着我成長到老矣。香港在她的庇蔭下,人間福地,還有多少個長輩呢?鮮花一束,謹致敬意,萬世流芳,大象無形。」


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 天天要聞


這段話迅速引起眾多網友指責他的表述不當,質疑羅家英的愛國立場。尤其是「香港在她的庇蔭下,人間福地」這一句,令人議論紛紛。


眾多網友表示,香港的繁榮根本不是英國人的功勞,和英女王更沒有任何直接關係。


導演高志森甚至直接發文直指羅家英,「家英哥:沒有香港人的奮鬥、拼搏和自強不息,香港不可能成為福地。」


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 天天要聞


隨着網上爭議持續發酵,羅家英15日在微博發表了視頻,寫道「向大家道歉了!對不起。」


羅家英在影片中用普通話聲稱自己是「中國香港演員羅家英,作為公眾人物,發表了未加深思熟慮的哀悼之詞,感到非常的抱歉。」


他指原意只是表達對老人的懷緬,並無他意,還請大家不要過分解讀,並說「數典忘祖我還真的做不出,我長期持有中國護照,說明一切,我是中國人,我永遠愛我的祖國,對不起。」


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 天天要聞


同時羅家英也刪除了當時發佈的悼念信息和照片。


依然有些網友質疑「這條道歉視頻只在微博和抖音有,沒有在外網同步。」


但也有網友表示,道歉視頻不像是違心之言,相信羅家英的愛國立場,因為羅家英作為一位老戲骨、周星馳電影的金牌綠葉,口碑一直很好,更是曾經多次表達過自己的愛國之情。


香港面臨動蕩之際,他曾公開表達對政府的支持,並轉發鍾鎮濤梁家輝、譚詠麟等明星公開撐警的照片,說「正義必勝」。


今年七月,羅家英和妻子汪明荃還出席了香港回歸25周年的文藝晚會,作為粵劇節目的主創,羅家英對節目準備也是十分用心。


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 天天要聞


因此,有些網友覺得,「羅家英雖然這次話說錯了,但沒必要因此認為他的立場有問題,因為這麼多年來他的一言一行大家都看在眼裡。」


2


英國女王逝世可以說是一場這場舉世矚目的「謝幕」,然而在這場「謝幕」的後台,有些人又開始躁動不安了。


有些人的悼念是緬懷,有些人的「悼念」卻是亂港分子浮誇的表演。


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 天天要聞


她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亂港分子表演得多了,有一些外國媒體也坐不住了,無論合理與否都通通拿來大做文章。


它們稱「香港民眾排隊5小時僅為女王獻花」是為了表達「無聲的抗議」,接受採訪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對殖民統治下的香港視若天堂。


在一篇「報道」中,受訪者要麼說英女王是「恩人」,要麼對着記者流淚說對英國156年的統治沒感情是冷血。


但仔細一瞧,卻能發現諸多引人發笑的邏輯漏洞。


對於外界批評英國王室代表殖民和侵略,受訪者指「看電視劇《王冠》就知道很多決定不是女王能夠控制」。


先不提「看電視劇得真相」這一邏輯有多不靠譜,但「女王不能自行決定」這結論本身,不就揭露了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君主制的缺陷所在嗎?


「香港由漁村變成現在的繁榮都市,沒有英國就沒有香港」,但是,難道不是每一位香港人民的勞動和奮鬥才是支撐香港崛起的一磚一瓦嗎?


對於英國的侵略史,受訪者認為「英國政府沒有逃避、美化或竄改歷史」。原來一個人只要主動承認非法入侵你家,就能一直在你家住着了?


這些媒體表面「編造」港英時期的「榮光」,卻在字裡行間「暗戳戳」攻擊國安法實施後的香港特區新局面。


不過,就算亂港媒體將普通的悼念行為拿來添油加醋,香港社會也已經看得很清楚了,近些年來這些亂港勢力越來越難以蒙蔽香港民眾的眼睛。


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 天天要聞


2019年「黑暴」期間,反中亂港分子就曾鼓吹過所謂的「重歸英國」計劃。他們到英國駐港總領事館外「絕食請願」,揮動英國國旗,唱着《天佑女王》,要求英國政府將香港重新納入「英聯邦」,讓香港居民擁有英國國民身份。


實際上呢?最近,自小在中國香港居住長大的亂港分子鐘勵君試圖從荷蘭入境英國,但因亂港經歷等原因,被英國關口人員拒絕入境。


借「戀殖」情結行「亂港」之實,這一套路不管在哪裡都行不通了。


3


在9月13日,《紐約時報》發表文章《哀悼女王,而不是她的帝國》,稱女王的「去世將在世界各地掀起悲傷的漣漪,但我們不應該把她的時代浪漫化」。


這香港女孩哭得好傷心,但為什麼她的身旁安排了5架相機? - 天天要聞


「女王幫助掩蓋了一段血腥的去殖民化歷史,其規模和尚未得到充分承認。」


「既然她不在了,帝國主義君主制也必須終結。」


這篇文章在國外社交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不少網友都質疑,為什麼西方媒體可以反思英國殖民主義,到了香港就必須得「懷念」所謂的「民主自由」了?


某些媒體說香港「以前很穩定、很自由、有法治」,然而事實是當年英國從未給過香港人普選的權利,香港所謂的「法治」建立在特權的基礎上。


《英王制誥》是香港政治體制最早的重要法律文件,當時被英國人稱為「香港憲法」,可這裡頭沒有任何民主表述。


作為當時的立法機關,香港立法局沒有一個議員是香港人民提名的,更沒有一個是通過民主程序當選的。直到1984年中英正式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以前,它都沒有發揮過獨立立法的作用。


英籍白人的地位超群。直到上世紀80年代為止,除警隊外,公務員隊伍中是沒有華人或印度人高級官員的。而掌握香港經濟命脈的怡和太古渣打等英國資本中,領導層更是長久都沒有華人。


大公報》發表評論稱,「反華媒體在進行另類政治宣傳,香港還有一部分人抱有根深蒂固的『戀殖心態』,香港的『去殖民化』還有不少工作要切實推進」。


或許在某些人幻想的「香港電影式」回憶里,「殖民時代記憶不能磨滅」,但對於真正遭受殖民統治不公正待遇的香港人民來說,這個說法太殘忍。


圖片來自網絡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裏,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