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我會喜歡黃軒呢?
文/晏凌羊
01
我最近在追黃軒和白百何的新劇《歡迎光臨》,之前還在小號上寫了點小感觸(戳這裡可閱讀《看黃軒和白百何的新劇想到的》)。
我是黃軒的腦殘粉,但是我不喜歡看他欺負別人的霸氣總裁范兒。
我就喜歡看他在影視劇里被欺負、被冤枉、被無視、被劈腿、被拋棄、被出賣、被傷害,被整得很慘很慘,然後我的聖母心就要爆裂了,好想衝進去保護他。
我真的覺得黃軒那長相只適合演那一類的角色,就像火星遇着了乾柴,他整個人才能燃起來。
在《歡迎光臨》里,他就演了這樣一個底層小人物——酒店裡一個小小的門童。他追求自己想要的女神——當空姐的白百何,好多時候賤出天際,但我就喜歡看他被虐的樣子。
說實話,黃軒的演技還是在線的。
他演電影,演啥都好看,演啥都想讓我撲上去狂啃他一頓。
他演古裝戲也很仙,比如《羋月傳》《妖貓傳》,有種「君子世無雙」的感覺。
但是,他一演現代職場劇,我就覺得他很欠揍,想跳起來打他。
我覺得黃軒的氣質就只適合演那種被人虐得很慘的、被社會毒打過的角色,不能演霸總。
你看他演《芳華》《推拿》,多好;乃至演《只有芸知道》,也還不錯。一看他心碎、倒霉,我恨不能把身上所有錢都給他。
他一演霸總,就讓人只想高呼「完了,變油膩了」。我只想召喚神龍,讓明道、阮經天回來換下他。
現在,他能放下身段演《歡迎光臨》中這麼卑微的一個角色,感覺他已經突破了某種心理障礙。往後,在演技方面應當會更收放自如吧?
我看男人的眼光一向不行,但我覺得黃軒挺好的。好像他跟女友也相戀一年多了,希望他不要塌房。
02
為啥我會喜歡黃軒呢?這個故事得從很久以前說起了。
我特別喜歡看明星們還沒紅、在苦苦求角色的階段的故事。黃軒也不例外。
黃軒1985年出生在蘭州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12歲的時候,他那對終日爭吵不休的父母選擇了離婚,他被母親帶去廣州生活,很難適應粵語環境。
2004年,19歲的黃軒考取北京舞蹈學院。大二的時候,被張藝謀導演看中,準備邀請他出演《滿城盡帶黃金甲》里劉燁的弟弟,但是……這事兒黃了。
張藝謀本來打算是讓黃軒演小王子,後來導演考慮到票房號召力,就將周杰倫加入了進來,而黃軒演弟弟的話年齡又過大,於是,黃軒被換角。
14歲的秦俊傑演了三皇子,而黃軒作為舞蹈學院的學生,是《滿城盡帶黃金甲》首映慶典開場曲的群舞演員。他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所有主創亮相台前,而他自己卻只是躲在後面的伴舞演員。
黃軒後來在講起這段往事時說:
「《滿城盡帶黃金甲》對我打擊挺大的,其實劇本最初只有兩個王子,人物格局像《雷雨》一樣,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周杰倫是後加進來了。
當時弟弟的角色19歲,我大一,年齡剛好。那時候我前後試戲試妝半年多,不停地一輪一輪試,到最後副導演跟我說沒問題了,定了。
我當時哎呀,激動的,能跟張藝謀導演合作,跟周潤發、鞏俐老師一起演戲,想都不敢想。可突然之間他們有快一個月沒聯繫我,然後報紙上就登齣電影快開拍了。
我就問副導演,咱們還拍嗎,然後他才說,『導演讓我跟你說抱歉,製片方可能從發行考慮,加了周杰倫進來,那小王子年齡要調小,打算調到14歲、15歲,你就不合適了』。我當時特別沮喪。
然後一年多時間,《黃金甲》鋪天蓋地的宣傳,我每次一看到心裏就抖一下。」
當演員,有誰不希望自己能紅呢?與這樣一部有潛力大火的戲擦肩而過,黃軒沮喪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命運似乎總愛跟黃軒開這樣的玩笑,有時是出於一些「你懂的」的原因。
2009年,他接拍了電影《日照重慶》,當時已經定了他是其中一個男主角,結果開機前他又被導演叫去,讓他和另外一個男生各自試了一次鏡。
黃軒後來回憶說:他試完鏡後只有導演在鼓掌,那個男生試完鏡後投資方全體鼓掌,他就知道他又要被換了。
你以為他就倒霉了這一兩次嗎?
不是的。
黃軒剛出道沒多久,曾經有幸參與拍攝了婁燁導演的《春風沉醉的夜晚》,本來他有40分鐘的戲,但最後導演考慮到電影的整體表達,他的戲被剪得只剩一個背景。
當時黃軒並不知情,為了跟電影一起去戛納還特意找劇組請了一周的假,結果遲遲沒有迴音。一問才知道,電影里沒有他了。
2007年,黃軒參加了《新紅樓夢》演員的選秀,進入了寶玉組決賽,到了最後關頭又被楊洋取代,黃軒只能飾演大配角「薛蝌」。
薛蝌是薛寶釵的堂弟,戲份非常少,很多人看完一整部《新紅樓夢》,都沒找到他在哪兒。
2010年,由李連杰、文章主演的電影《海洋天堂》上映,講的是一個父親和他自閉症兒子的故事。這部電影,起初定的就是黃軒演「兒子」這個角色。
為了演好這部戲,黃軒用了一整個夏天的時間去北京郊區的孤獨症患者學校里體驗生活,跟他們一起吃住,然後訓練游泳,一周三次在體校游泳館。
結果到了最後關頭,他又被換了,僅僅是因為有人說他跟李連杰長得不太像。於是,跟李連杰搭戲的人,換成了文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雖然黃軒最終沒能出現在婁燁的電影里,但他的表現還是讓導演婁燁印象深刻,所以婁燁導演在幾年後準備拍攝《推拿》時馬上又想到了黃軒。
黃軒在電影《推拿》里,演了盲人「小馬」這個主角,跟郭曉冬、梅婷等一起搭戲。
這部電影我看過,是關於幾個盲人的故事。電影里,那些不眼盲的人被稱為「健全人」而不是「正常人」,我從中看出一個道理:有時候,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才是世界的真相。
這是一部好電影,只是會看得人比較壓抑。黃軒飾演的小馬喜歡上了郭曉冬(也是飾演一個盲人)的盲人老婆,梅婷飾演的盲女又喜歡他,但他對梅婷無感,後來,他去找小姐,並且喜歡上洗頭妹小蠻,接着在一次「掃黃」衝突中,他陰差陽錯復明。
電影的最後,他跟小蠻在一起生活。
這可以說是黃軒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代表作,可以拉出來跟任何一個華語電影大咖PK都不會遜色的那種。
當時,他為了能夠把這個角色演繹得更加逼真,專門去了南京當地的盲校體驗生活,在那裡和盲人們一起吃飯,一起學習。
《推拿》這部電影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攝影獎,並在當年金馬獎上橫掃六項大獎,而我們可憐的黃軒,則又以一票之差沒有入圍最佳男主角。
是的。僅僅一票之差。
人生中最殘忍的事情,其實就是「差一點」。如果根本不可能得到,就不會心存幻想。但如果,你曾經那麼接近成功和幸福了,然後命運卻讓你「差一點」。
比如,參加考試,一分之差落榜;賽場上,差0.001秒就能拿個獎牌;應聘一些崗位,招聘人數有10個,而你綜合排名第11。
黃軒就是很多次「差一點就紅了」但又得等上好幾年的人。
《推拿》叫好不叫座,好多人還是不知道黃軒是誰。後來,他遇上蔣雯麗。
蔣雯麗那時候跟顧長衛感情不大好,正處在在演藝事業上跟老公較勁的階段。這期間,也傳出一些緋聞,黃軒後來接受採訪時說他覺得那些流言蜚語是對自己、對蔣雯麗的侮辱。
之後,黃軒還是迎來了一些機會。他參演電影《黃金時代》中,扮演最討巧的人物駱賓基,就像一道光照亮病榻上的蕭紅。
在2014年大熱的電視劇《紅高粱》中,他飾演張俊傑這個角色,可就是這個角色,他也是試鏡了三次才被選中,還是周迅大力推薦的。
再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他出演《羋月傳》《女醫明妃傳》《親愛的翻譯官》等電視劇,出演馮小剛的電影,他終於紅了,成為了「國民初戀」「安靜暖男」「文藝男神」。
03
我是在看魯豫訪談黃軒時,才知道黃軒來自離異家庭的。他父母是甘肅人,他很小的時候就隨母親到廣州生活。
受父母離異的影響,黃軒度過了一個不太快樂的童年。曾經很長一段時間,他最好的朋友是宿舍門前的三棵大樹。
大概15歲的時候,黃軒的父親在北京再婚,而那時候他在廣州一個舞蹈學院上中專。
他說他有很多家,在廣州有媽媽、在甘肅的老家還有伯伯和姑姑、在北京有父親和繼母,哪兒都有親人,但哪兒都不是他最親的人,所以他說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了,不工作的時候就去旅遊。
黃軒的父親是一位投身公益事業的令人尊敬的人,或許是過於忙碌,導致了心臟病突發,早早地離黃軒而去。
彼時的黃軒才22歲左右,沒成名。接到噩耗時,正在旅行的他連夜坐大巴回家,悲傷地哭了一路。
後來,最敬愛的爺爺奶奶離世,他還是沒成名。
電影《推拿》殺青的時候,黃軒要趕到上海去拍電影《黃金時代》,他拖着大包小包走出片場的時候,跟婁燁導演磨嘰了半天,大意是:「這回不會把我的戲減掉了吧?」
還有一次,他在採訪中說他想接拍一些能火起來的電視劇,這樣他在挑電影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話語權,就能拍到好的電影,而不必擔心又被換掉。
這些細節,聽得我覺得特別心酸。看來,即便他已經大紅大紫,但過去那些換角事件帶給他的心理陰影,是一直在的。
我覺得很難用一個準確的詞彙來定義黃軒,因為他看起來既像是儒雅的古人,又像是民國男子;是憂鬱的,也是溫暖的;是實力派,也是偶像派;好像很清高,又好像很親和。
但或許就是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氣質,讓他的戲路不至於太窄,可以勝任很多角色。
黃軒被媒體曝光跟韓國女星約會的時候,閨蜜微信群一片哀嚎,大家都在哭喪着臉說:「他怎麼被韓國妹子勾走了啊?偌大一個中國,他就找不到意中人么?廣州就有好幾個啊。」
我回復:「比如說我啊。」
我們這幾個年齡「30+」的女人,若喜歡一個演員,必然是要看品行的。我覺得黃軒之所以能讓我們這些熟女青睞,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他夠謙遜,低調,潔身自好,有內涵。
有時候,年紀輕輕就爆紅,其實未必是一件好事(比如文章)。因為年輕,因為名利來得太容易,所以很容易不可一世,覺得全世界都得為自己開路。當然,也就更容易栽跟頭。
或許,黃軒正是因為有過那些聽起來都很慘烈的換角經歷,才使得他更加珍惜後來那些來之不易的機會和生活,不會因為走紅而變得浮躁、傲慢、耍大牌、自我膨脹。
多年前,他與蔣雯麗合作《女人幫》,戲裏二人經歷忘年戀,結果現實生活中也傳出緋聞,有人說蔣雯麗包養他,一度滿城風雨,可後來事實證明那不過是子虛烏有。
他後來在談起這個事情的時候說:「我生氣,覺得受傷害,僅有的那點自尊也好像被人踩在腳底下了。」
我喜歡經歷過一些挫折最後才獲得成功的人,是因為我潛意識裡覺得這樣的成功似乎來得更鞏固些,也覺得他們的品行更值得信賴些。
娛樂圈裡不停爆出來有男星吸毒、嫖娼的時候,我覺得有兩個男星一定不會這麼做。一個是胡歌,一個就是黃軒,因為他們都是真正經歷過絕望的人。
胡歌的倒霉,就是出車禍,幾盡毀容,但蛻變後的他,成為了我們心目中獨一無二的「梅長蘇」。黃軒的倒霉,則在於:他屢次被換角,與一些大紅大紫的戲擦肩而過。
他們倆的共同點是:都曾經非常倒霉過,但最終都實現了華麗轉身。等到真正大紅大紫的時候,年紀已經比較不小了,應該不至於太作了。
成名後,他們也是在踏踏實實演戲,不刻意炒作,幾乎沒有爛俗緋聞和八卦,別人給他們的評價大多是「乾淨」「低調」「謙卑」「敬業」,而且成名後依然一直磨鍊自己的演技,不忘自己是一個演員。
好好對待工作,不作不濫情,愛護羽毛,就是演藝圈高質量男性了。
反正啊,人沒真正倒霉過,沒有經歷過切膚之痛,怎麼會真正懂得敬畏和珍惜呢?
04
偶然的一次機會,我在黃軒的博客里看到他很多年前寫的話。他說:
「最近突然有種感觸,把表演當做職業是一種很可悲的行為!它應該是能量的輸出,對人生感受的表達,對自己思想、態度、情懷的傳遞……
而當你沒有足夠能量的來源,沒有激發你情懷與表達的作品時,就只有拿技術做彌補,久而久之就會把本應該鮮活生動的表達蛻變為充滿技術含量的活兒,和匠人沒有任何區別!但我目前的階段還是練習階段,需要去練習和培養一些技術,去更好的服務於感受。
所以,當能量耗盡,無力表達時就要停下來,去尋找更多新鮮的體驗與感受,再去表達……應該是這樣的!」
其實,我覺得寫作也一樣……但我發現了自己的能力局限和天花板後,就已經墮落了,開始安於接受自己只能作為一個博主而不是一個作者而存在(作家更談不上,不是出了十本書就是作家了)。
堅持和堅守,很多時候靠的不是攫取,不是忙碌,不是擴張,而是克制,是靜,是「收」。
人面對誘惑的時候,不去伸手是很難的,因此,那些忍得住的人,才是真正能把事兒做好的人。
我?我算了,能賺點養家糊口的錢,再把孩子養大就算球了。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發
這是最好的鼓勵
--END--
作者:晏凌羊,80後,情感專欄作者,新女性主義作者,中國作協會員。著有暢銷書《那些讓你痛苦的,終有一天你會笑着說出來》《願你放得下過往,配得起將來》《願你有徵途,也有退路》《我離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俠小說的另類解讀》以及兒童繪本《媽媽家,爸爸家》。擁有13年金融從業(管理)經驗,現為廣州某文化信息諮詢公司創始人、某文化傳媒公司聯合創始人。出生於雲南麗江,現居廣州。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