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影史以來,大概沒人能比他更「招人」,堪稱活招牌了吧?
以前我不懂啊,覺得為什麼這麼多影視劇裏面都有沈騰?還都是配角或者配配角?請他來做個主演不香嘛?
後來我懂了,沈騰也「分身乏術」啊。為了人情、關係面面俱到,沈騰只能「出借」自己了。
所謂的「含騰量」,是指影片中沈騰出現的鏡頭數量,而「含騰量」成為影響「含 騰喜劇」是電影票房的重要指標。
作為開心麻花的重要成員,開心麻花出品的電影中,幾乎都有沈騰的身影,主角有,配角也有,配角的配角也有。開心麻花早期「元老」眾多,大家從無到有,經歷頗多,開心麻花也願意把諸位元老一一捧紅,沈騰的出現可以說是公司的規劃。
而且就算戲份少,但是開心麻花的劇本搞笑,元老演員們的表演也頗有看頭。看過開心麻花舞台劇的觀眾很多都知道這些演員當年的不易,可以看到諸位演員濟濟一堂繼續逗大家一樂,有一種追CP的滿足感。
不過不得不說,在這些元老中,沈騰依然是最有看頭的。
好比《羞羞的鐵拳》中,沈騰不過出現了幾個鏡頭,卻造就了一大「經典」。
《李茶的姑媽》中,結尾處沈騰不過亮相了3分鐘,卻成就了本片最大的笑點。影片票房不高,主要還是因為戲確實不好看。
當然,一個僅僅三分鐘戲鏡頭的演員,可以排在主海報上,本身也有「小騙一把波流量」的懷疑。
《溫暖的抱抱》,常遠導演的,沈騰不過客串了10分鐘,就被定為了「主演」。
海報上面也佔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
記得去年《你好,李煥英》上映時,電影海報上的沈騰是「主角」。
在春節檔那麼多電影面前,絕大部分觀眾之所以選擇《你好,李煥英》,一開始就是衝著沈騰去的,看完發現,確實還可以,值得一看。不過在前期的宣傳中,在製片方剪輯的片花中,沈騰的「戲份」太多了,難免被人詬病。
作為賈玲的好友,再聯繫一下當時賈玲並不太高的號召力,沈騰這麼「幫」一把無可厚非。
可是仔細想想,沈騰已經超過3年沒有演過主角,卻常常出現在各方電影的主打宣傳中了吧。
如王晶這樣的老牌導演相邀,可以說是盛情難卻得給人面子,況且是與劉德華、黃曉明搭戲,一點不跌份的。
不過僅僅幾場戲的沈騰,和兩位主演放在排位不分上下的海報中,是不是造成了一種「偽主演」的感覺?不明真相的觀眾又奔着沈騰而去了。
王晶、劉德華、曉明哥的盛情難卻,一樣可以理解。
但是……
譬如吳君如主演的《妖鈴鈴》這種影片,作為客串,沈騰的戲份甚至不能與整部影片緊密聯合起來,看起來就像是專門為了客串人員單獨設立的一個單元,沒尬場還是因為沈騰演的好。
不過這也成為了沈騰在此後很多客串影片中的一貫套路,包括開心麻花出品的那幾部電影。
再比如《龍蝦刑警》,王千源、袁姍姍、劉樺、周遊,知名演員也不算少,片子一言難盡,大家可能就是奔着商業片,和盆友們去掙一把再湊個熱鬧?
不過都說了沈騰只是特別出演,但依然出現在了主要位置上。
「騙」得多了,觀眾難免心生厭煩。
去年,一部叫《日不落酒店》的影片,前期花了大篇幅宣傳「沈騰主演」。
海報上沈騰自己就佔了五個位置。再加上黃才倫是沈騰在開心麻花的好友,觀眾又心動了,尋思着這回應該沒錯了吧?
上映首日,影院還特意給安排了最高的排片佔比(超過了重新上映的《阿凡達》)。
結果咧?沈騰本人都沒有出現!只有沈騰的一個人形立牌出現了兩分鐘左右……對話全靠p字完成……
失望的觀眾在看過影片之後更憤怒了,因為實在是太,不好看了,觀眾覺得自己的身心和錢包都受到了傷害。
觀眾罵片方埋怨沈騰「吃相太難看」,喊着讓開心麻花「退票!」
事後沈騰說,「含騰量」這個詞有時讓他不自在,他也不能在社交平台說自己在某部電影出演了幾分鐘,感覺「挺對不住觀眾的」。
他又表示自己不能拆片方的台,但是想告訴觀眾,選片子的時候看清楚一些。
那麼,他就不能不接這些片子么?
也許是一路上欠了太多人情?也許是他後面還背負着開心麻花的厚望?
但是對於開心麻花,沈騰回報的實在是已經夠多了。
沈騰1979年10月23日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
上面有個學霸姐姐,但是沈騰卻有「閱讀障礙」。
皮的不得了,又不肯學習,沒辦法,在姐姐的建議下,沈騰靠着顏值進了姐姐所在的軍校。
2003年,快畢業了,沈騰都還是懵懵懂懂不知道未來要幹什麼,直到有位同學向他推薦了開心麻花的《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劇本。
這也是沈騰在開心麻花出演的第一部舞台劇,主演是何炅和謝娜。那時候話劇尚不算流行,但是《想吃麻花現給你擰》卻「爆」了,甚至帶動了整個話劇市場。
沈騰終於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以及擅長做什麼了,從配角到主角,到編劇、導演,沈騰在話劇舞台上折騰了近十年。
那時候可以去看開心麻花的戲,是很多年輕人最開心的事情。在這裡,不是傳統的舞台劇表演,也沒有之乎者也的古人情懷,只有你懂我懂的幽默和爆笑。
記得那時候看沈騰上台謝幕,一眾演員和觀眾的喝彩聲可以把劇院的屋頂掀翻。
2012年,沈騰上了春晚,背後是開心麻花的支持,再到沈騰的《夏洛特煩惱》,用的還是開心麻花舞台劇的劇本,投資的自然也是開心麻花……
開心麻花本身就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公司,牽扯很多人,沈騰受到影響也是自然的。
但是,把沈騰這麼「用」下去,真的可以么?
這幾年,身邊的人每每提到沈騰,笑完之後總會擔憂地多說一句:沈騰這幾年光顧着主持綜藝、客串電影賣「含騰量」了,這樣下去早晚出事。
出事不知道,但是口碑下滑是肯定的了。
沒有時間搞創作,也沒有後起之秀的補充,沈騰主持的節目已經越來越不好笑了。《王牌對王牌》甚至已經被稱為是「消耗沈騰與賈玲」的存在了。
賈玲看得特別明白:如果有一天,《王牌對王牌》不好看了,大家可能會說,沈騰這兩年怎麼回事。
可不是,大多數觀眾看《王牌對王牌》就是衝著沈騰去的,但是沈騰有時間提升自己么?就靠「天份」,以及不斷地「消耗」,我很擔心沈騰的未來。
我們好不容易出了一個這麼招人喜歡,可以和周星馳比肩的人才,希望沈騰能愛惜羽毛,起碼將來可以問心無愧地說自己對得起觀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