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某一天,《新聞聯播》馬上就要開播,主持人李瑞英卻接到婆婆打來的電話。
婆婆哭着告訴李瑞英兒子從樓上墜落,要她趕緊回去見最後一面。
兒子就是李瑞英的命啊!
發生這樣的事情,李瑞英本該第一時間趕回去。
但這邊《新聞聯播》馬上就要開播了。
抉擇之下李瑞英還是掛着笑容把新聞播報完了,並且沒有出現一丁點失誤。
萬幸的是,李瑞英的兒子搶救回來了,也沒有留下什麼後遺症。
李瑞英這種敬職敬業的行為,雖然不值得提倡,但實在是讓人動容。
在央視主持28年,李瑞英每一天都是兢兢業業,每一次工作都力求完美。
不僅在事業上有輝煌的成績,李瑞英在生活中也是幸福美滿的。
李瑞英的丈夫張宇燕是她的青梅竹馬,兩人相愛30年,還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兒子。
這樣的生活雖說平淡,但對李瑞英來說也是無比幸福了。
一、
李瑞英,祖籍河南濮陽市,1961年出生於北京。
李瑞英出生於幹部家庭,父親是一名軍人,所以從小就受到很嚴格的家庭教育。
李瑞英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也能成為一位合格的軍人。
但李瑞英就是典型的小女生心態,沒有那麼偉大的夢想。
上小學的時候,李瑞英算數算得很快,於是對售貨員這個職業有很大的興趣。
那時候的李瑞英沒有想到,自己以後的想法會有那麼大的變化。
上了中學之後的李瑞英開始對文學名著感興趣,還熱衷於朗誦一些散文、詩歌等等。
這些興趣愛好,也為李瑞英日後的主持之路打下了比較牢固的基礎。
李瑞英在高考前都還沒有了解過播音主持這個行業。
直到一個要好的朋友要去北京廣播學院報名,讓李瑞英陪她去。
好友覺得李瑞英很適合做播音主持,所以在去報名的途中,好友一直勸說李瑞英也去報名。
到了報名現場,李瑞英見報名的人這麼多,也在好友的慫恿下報了名。
原本只是想湊個熱鬧,但在等待考試的這段漫長的時間裏,李瑞英還是感到緊張不安。
於是她跑去找了同一個院子長大的同班同學張宇燕,想問問他的意見。
張宇燕知道李瑞英要去參加北京廣播學院的考試之後,也是非常地支持,還一直鼓勵她:相信你能夠成功考上的!
有了張宇燕的鼓勵,李瑞英對考試成功的信心倍增。
在準備北京廣播學院考試的那一段時間,張宇燕經常會陪着李瑞英練習,可見兩人友誼之深厚。
二、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再加上原本就有朗誦的愛好,李瑞英的吐字發音越來越標準。
考試時李瑞英狀態很好,發音標準、颱風也很穩。
這樣的表現自然是讓李瑞英成功被北京廣播學院錄取了。
李瑞英生在北京,從小就能說一口比較標準的普通話。
但是到了北京廣播學院之後,老師告訴她一切還是要從零開始。
於是李瑞英從漢語拼音開始,每天反覆地進行練習。
學校的小樹林里,每天早上6點,都會準時響起李瑞英練習發音、朗讀的聲音。
4年的大學時光,李瑞英一刻都不曾荒廢。
當然,正是她日復一日地勤奮練習,才成就了後來的央視「名嘴」李瑞英。
李瑞英畢業之後並不是直接進入央視,而是被分去了江蘇電視台。
雖然只是在地方台,但是李瑞英並沒有對此感到泄氣,而是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個節目。
她不僅做主持,還跑去當記者,抓住每一個可以鍛煉自己的機會。
很快,李瑞英憑藉著自己端莊大方的颱風和利落的主持風格,獲取了很多觀眾的喜愛。
李瑞英這顆會發光的金子,也終於被發現了。
1984年國慶,李瑞英受邀參加慶典直播擔任播音員,在現場直播閱兵式和焰火晚會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剛畢業就能參加這麼重要的現場直播,這也足以看出領導們對李瑞英的重視程度。
後來更是讓李瑞英主持了《彈指一揮間》和《祖國大家庭》等比較火的節目。
三、
在主持界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話:
不想進央視的主持人不是好主持人。
雖然李瑞英此時已經站在了較高的起點上,但在她心裏還是一直想回北京,進央視做主持人。
1986年,李瑞英憑自己的實力實現了這個夢想。
李瑞英先是被調到北京廣播學院擔任教師,不久之後就被調入了央視。
作為央視的新人,李瑞英更是不敢鬆懈。
無論主持什麼節目,她都會提前審稿對稿,保證不會出現任何專業方面的失誤。
主持節目之餘,李瑞英還保持着閱讀這個習慣,文學名著、名人傳記、新聞報道等等她都讀得津津有味。
在這期間李瑞英還毛遂自薦,參加央視與上海台的交流學習,了解了關於新聞直播的一些知識。
你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最後都會是你邁向成功的基石。
1996年1月1日,《新聞聯播》首次採用直播的方式進行播報。
這是《新聞聯播》播出這麼多年來進行的第一次重大改革,領導們都非常重視。
經過領導們的深思熟慮之後,決定讓李瑞英和羅京先直播兩周試試水。
先前在上海的交流學習和本身良好的閱讀素養,讓李瑞英在新聞直播中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新聞聯播》的收視率一直以來都很高,以前錄播的時候如果出了錯,都還有機會重來。
但是直播不一樣,主持人哪怕只是說錯一個字,觀眾們都能知道。
這樣的形式對主持人的要求自然會更高。
李瑞英為了讓自己直播時盡量不出錯,就利用空閑時間去翻字典。
時間久了,字典、詞典里的字詞和釋義李瑞英都幾乎能夠背出來。
李瑞英懷揣着這一份赤誠之心,在央視當了28年的主持人,從來沒有出過任何錯誤。
可以說是對得起觀眾的喜愛,對得起央視栽培,更是對得起自己這麼多年的堅持和付出。
四、
在事業方面,李瑞英一直都是順風順水,沒有經歷過什麼坎坷。
在感情方面也是一樣。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這句話便是李瑞英與丈夫張宇燕的感情寫照。
李瑞英和張宇燕是在一個院子里長大的,小學中學都在同一所學校,是真正的青梅竹馬。
李瑞英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播音系,而張宇燕則是在北京大學經濟系。
大學期間,兩人一直保持着聯繫,學習和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會互相分享。
一來二去的,李瑞英和張宇燕互生愛意,成為了一對模範情侶。
身邊的朋友、老師都覺得他們兩個郎才女貌,非常般配。
雙方父母知道兩人在一起之後,也是非常高興,畢竟都是知根知底、門當戶對的。
畢業之後李瑞英被分配到南京,而張宇燕留在北京讀研究生。
在那個通信還不發達的年代,異地相戀是最苦、最有挑戰的。
李瑞英也因此產生過放棄這段感情的想法,她甚至覺得自己會拖累張宇燕。
但是張宇燕堅定地表示自己以後願意陪着李瑞英在南京定居。
張宇燕的媽媽也找到李瑞英,讓她安心工作,不要為感情的事情煩心。
在這之後,李瑞英才放下心來,在南京好好地工作。
李瑞英和張宇燕雖然是異地,但只要一有時間,張宇燕就會去南京陪李瑞英。
異地的情侶相聚總是甜蜜的,但分別時只會更加地痛苦。
與張宇燕在一次次地相聚和分別中,李瑞英想要回北京的心也越來越堅定。
看着李瑞英難過的臉,張宇燕鼓勵她說:
「你好好工作,好好表現,以後一定能靠自己的實力調回北京的!說不定還能成為央視的主持人呢。」
沒有想到張宇燕這句鼓勵的話,在後來真的實現了。
五、
1987年,李瑞英和張宇燕登記結婚,成為了一對讓人羨慕的夫妻。
李瑞英可以說是個「工作狂魔」,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雷打不動地堅持完成自己的工作。
即使是兒子出生之後,李瑞英也依舊把重心放在工作上。
但好在家人們對她的行為完全表示理解和支持,公公婆婆即使身體不好,也會幫李瑞英照顧孩子。
當然,李瑞英對公公婆婆也是非常孝順的
有一次婆婆生病住院,李瑞英也是忙前忙後地去照顧,醫院的護士們都以為兩人是親生母女。
而丈夫張宇燕也經常會給李瑞英一些適當的建議和幫助,讓李瑞英知道她還有一個永遠的堅強的後盾。
李瑞英雖然工作忙,但是對兒子的教育也從來沒有鬆懈過。
李瑞英是央視的著名主持人,但是她自己一直都很低調。
而且作為母親,她一直擔心兒子會因為自己的名氣而驕傲自大。
所以日常生活中,李瑞英總是抓住一切機會告訴兒子要保持平常心: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你不是媽媽的附屬品,你應該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李瑞英和張宇燕相愛30多年,兒子也被培養得非常懂事。
雖然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但這份平淡幸福的生活已經是很難得的了。
如今李瑞英已經退休5年了,但她依舊在幕後做着有關主持人的培訓。
把自己熱愛的職業和多年的經驗傳授給年輕的一代人,這是李瑞英感到自豪的事情。
近日,有網友曬出李瑞英參加活動的照片。
從照片中可以看出李瑞英的狀態還是很好的,非常有精神。
有幸福美滿的家庭作為後盾,相信李瑞英以後的路也會非常順利。
希望李瑞英未來也能繼續在自己熱愛的事業上發光發熱,影響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