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謝宇的印象中,父母親一直很恩愛,他們這個家庭應該是令所有人艷羨的,可是隨着父親的死亡,母親一個人承受了家庭的所有重擔,不僅僅要努力工作,還要照顧他。
在吳謝宇的認知中,母親為了他可以付出一切,因為他是謝天琴的全部,他同樣也深愛着母親。
從小謝天琴就嚴格要求吳謝宇,不管是在任何方面,她都會希望兒子比別人強。
吳謝宇也很爭氣,中考那年更是考了福州市第二名,優秀到令大多數同屆學子仰望。
2010年,年僅43歲的父親因癌症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吳謝宇的爺爺也是得癌症走的。
彷彿是入了魔怔,吳謝宇在大學時被查出心率不齊,他固執的認為自己的時日不多,他也會像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一樣早早地離開人世。
他們這個家族彷彿就是被詛咒了一般,無論怎樣都逃不開。
在父親去世後,吳謝宇更加勤奮努力,那一年他記得很清楚,期末考試考了整個福州市第一名。
可惜父親再也看不見了,就像庭審中吳謝宇說的,父親不在了,不管自己再怎麼勤奮都沒用,考多少個第一名也沒用。
吳謝宇這幾年很多時候都沉浸在父親去世的悲痛之中,同時也固執的認為母親生活得很痛苦。
也許只有回家才是解脫,在他的思想中,只有父親在的地方才叫家。
吳謝宇的高智商讓他比一般人更加自負,更加自以為是。
他用自己的"我認為"三個字便替母親的人生做了總結。
謝天琴喜歡張國榮,和他提過張國榮從酒店跳下這件事,吳謝宇便偏執的認為自己的母親也有和張國榮一樣的想法。
謝天琴喜歡看《紅樓夢》,這部書也是謝天琴重點推薦吳謝宇看的,當然,吳謝宇自己也很喜歡這部書。
他尤其喜歡"黛玉葬花"這個情節,林黛玉最憐惜花,她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裡才是最乾淨的。寶玉最終選擇了薛寶釵,卻沒有選擇她,黛玉悲傷痛苦,在悲憤中死去,淚盡而亡。
黛玉最終的結局便是在對寶玉無盡的思念和悲憤中抑鬱而終。
而吳謝宇竟然認為母親也和黛玉一樣,父親死後,母親每日傷心欲絕,竟要隨他而去。
這些都是吳謝宇臆想出來的,他甚至根據這些毫無根據,可笑的"我認為"三個字便決定了那一場謀殺。
2015年7月10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當天正好是二中畢業典禮的日子,而在吳謝宇看來,7月10日反過來便是10月7日,那正是他的生日。
生於10月7日,歸於7月10日。
似乎這就應該是他的宿命。
他準備在這一天和母親一起"回家"見父親。
可是,多麼可笑。
他連弒母都可以那麼冷靜的一個人,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時竟然怕得不行。
弒母后他連着20多天清洗現場,對於母親的生命,他毫不吝嗇。
可是當他面對自己的生命時,竟然如此珍惜。
最終,他逃了。
可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
一審判處死刑,這就是他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