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情侶分手,2億人圍觀,:天價彩禮毀掉多少中國人

很多時候,

我們迷失在表象的河裡,

而忘記了什麼才是生活。

前兩天,有件事兒,引發了全網的討論,目前各大社交平台,至少有2億人圍觀。

事情本身,其實一點都不複雜:

有一對男女,在夜間街頭,分手吵架。

男子邊哭邊說:「老子跟你好了兩年了,你家裡要30萬彩禮,150萬的房,你還讓人活不?」

情緒失控之際,男子先後三次,不顧路人勸阻,用手扇了女子的頭。

打人後,他又一個人坐在路邊台階上,情緒激動地哭訴:

女子和他談戀愛,差不多兩年了,走到了談婚論嫁這一步。

女方家庭提出,結婚的話,男方必須買套房,要150萬。

因為買房是剛需,男方家庭咬咬牙,就湊錢買了。

但房子買好後,女方家庭又提出要30萬的彩禮。

這一次,男方沒轍了,多次和女方家人協商無果,只好提出分手。

心灰意冷之際,男孩子還換了工作,想斬斷往事,重啟生活。

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女方家人對男方悔婚一事兒,惱羞成怒,打擊報復。

倆人分手這4個多月,女方家人糾集親朋,多次找到男子公司,還對男子大打出手。

這一點,應該屬實。

因為,視頻里,男子歇斯底里地說「我欠你們家的啊,怎麼甩都甩不掉」。而女子回應說:「是他們打你,又不是我。」

視頻拍攝的不是很清晰,男子方言又重,情緒失控,個別事實有待考證。

但,有兩個細節,讓我看得心裏很不是滋味:

第一,打人肯定是不對的,這個男子打前女友後,坐在台階上慟哭的樣子,讓人覺得特別心酸。

第二,即便被打,這個女孩子也沒有還手,她靠在台階上,用手肘支着頭,看着前男友,一副傷心不舍的模樣。

兩年青春愛戀,被一場彩禮攪散,以如此出格的方式被圍觀,大概是這兩個年輕人都不願看到的。

這樁被2億人圍觀的彩禮事件,引發這麼多人的討論和共鳴,背後真相也絕不簡單:

這對年輕人的身後,不僅站着兩個家庭,還有一個暗涌不斷的婚姻市場,一個爭論多年的彩禮習俗。

在各地,這樣的悲劇並不少見。

河南安陽,在一對新人的洞房花燭夜,新郎因已支付的11萬彩禮問題與新娘發生爭執,竟然當場用鎚子砸死新娘。

其家人記錄的婚禮部分清單

河南寧陵縣,一位母親因為給不起兒子的10萬彩禮,絕望中跳河溺亡。

福建紹興,四川小伙張某因家裡給不起女友家裡要的16萬彩禮,一時想不開竟然割腕並試圖跳河輕生。多虧民警及時趕到現場,避免又一場災難發生。

說起來,結婚是人生喜事,彩禮原本只是為了添個好兆頭。

有的只是湊個喜氣的數字,比如「8888」,代表對新人的祝福。

有的還會在婚後還給夫妻倆,作為小家庭的啟動資金。

結果演變到現在,越來越成為一種現實負擔,甚至男女雙方的博弈。

喜慶的感覺越來越淡薄,交易的性質越來越濃厚。

彩禮這事兒,已經從根上變質了。

你們覺得,結婚必須要彩禮嗎?

之前微博上有個#結婚必須要彩禮嗎#的話題,閱讀量1.4億,5.7萬人參與了討論。

其中百分之八十三的人投票認為彩禮必須要。

網友們是這麼說的:

@酪酪

給彩禮是一種習俗也是一種誠意,我認為必須要給,不然這輩子都會被男方看輕。

@謙

結婚彩禮老公給了6w爸媽陪嫁給了8w。他一把鼻涕一把淚的感謝我爸媽願意把我嫁給他。嫁給愛情,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態度。

@皮皮

如果結婚是要用男人和他父母的全部身家來交換,我寧願一輩子單身。彩禮的多少,如果變成衡量感情的唯一試金石,那麼我支持廢除彩禮。

@獨白

出多少彩禮,得看那女人值多少。

前年,相親接觸了一個女人,比我小1歲,如果是搭夥過日子那種,也過得下去,但要說我多喜歡,真沒有,說到結婚要我20萬,我覺得高了,我說我只能出10萬,原因很簡單,我並不是非她不可。

而我的看法是:

我不反對婚前給彩禮。

在舊社會,女性地位比較低。當女兒出嫁後,既要為夫家生育,又要承擔起部分的勞動。這個時候,彩禮就相當於這種功能的一次性折價。

到了現在,彩禮已經成了一種民俗,象徵性意義居多。

很多女生要彩禮也並不是真的貪圖錢財,而是出於其他考慮:

一方面,她們希望遵循傳統習俗,讓婚姻更具備儀式感;另一方面,則是擔心不要彩禮、或彩禮要的太少,會讓男方覺得自己過於「易得」,以至於在婚後不重視自己。

這都是可以理解的,適當的彩禮為新人祝福,也可以給女方帶來安全感,有何不可?

但我剛也說了,彩禮要適當,天價彩禮萬萬不可。

每個人對「天價」的定義可能不同,有的人能隨手給出幾十萬,有的人幾萬就已經掏空家底。

我的定義是,超出了男方家庭的承受範圍,就是「天價」。

我們都慶幸,自己遇見了樸實而善良的父母,樸厚而長情的愛人,過上樸素而安心的生活。

彩禮和結婚,只是開始。

踏實和安穩,方為歲月。

我們不必迷失在表象的河裡,忘記了生活的本質。也不必為了所謂的面子,而忘記了生命的里子。

彩禮不過是一款試金石。

它試出的,是我們態度和格局,還有內心的深邃和遼闊。

而這些,決定了我們遇見誰,怎樣過,會有怎樣的生活。

文章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