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護士收養10歲男孩,12年後生父上門,他提出了一個特別要求

她19歲,他10歲。

她是護士,他是本該出院的男孩。

一場命運的偶遇,讓兩人開始了一段無血緣卻勝似母子親情的感人故事。

直到12年後,小男孩的親生父親突然找上門,面對父親,他提出一個讓所有人都震驚的請求。

護士聽到這話驚愕不已,久久才緩過神……

這不是電視劇,而是真實發生在黑龍江齊齊哈爾的故事。


被父母拋棄

1989年,已經進入深秋的齊齊哈爾有了冬天的寒意。

醫院走廊的長椅上,一個穿着病號服的小男孩,他背着書包,神情有些緊張。

李晶莉,當時她19歲,醫院的實習護士,查房路過時注意到了他。

你不是昨天就出院了嗎怎麼還在這兒?」

男孩怯怯地回答:「我爸媽沒來接我……我怕住一天多花一天錢。」

李晶莉見小男孩可憐巴巴的模樣,頓時憐憫之心涌了上來。

她沒有猶豫,自掏腰包替他結了費,還決定親自送他回家。

可當單車穿越城鄉結合部,停在他說的「家門口」時,映入眼帘的卻是一棟緊鎖的破房子

周圍人都說:「這家人早搬走了。」

她陪他等到夜深,始終無人歸來。


「弟弟」成「兒子」

那天晚上,李晶莉將他帶回了家。

母親煮了面,找出她小時候的舊衣服。那晚,男孩睡在她的床上,睡得異常安穩。

她本以為很快可以找到孩子的父母,然而,他多次尋找無果,怎麼也聯繫不上孩子的父母。

無奈,她只得選擇報警

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想要找一個人難度不小。

期間,她接過一個陌生來電,只是電話很快就斷了。

她斷定那人肯定是小男孩親人,想不到家人如此絕情,李晶莉做了一個決定:收養這個孩子。

從那天起,他叫她「姐姐」,叫李母「媽媽」。


從未放棄

五年後,李晶莉的母親因病離世。

24歲的她,已獨自照顧男孩五年。

生活本就不易,親戚勸她:

小莉,你太傻了,這孩子和你非親非故,還是別養了,送福利院吧。你還年輕,別毀了自己……」

但她很固執:「他已經是我的家人。」

為了賺錢,她拚命工作,孩子很懂事,經常幫她做家務,有時候還去打零工幫她節省開銷。

時間飛速流逝,姐弟倆的關係越來越好,李晶莉看着「弟弟」長大懂事了,她打心眼裡高興。

可命運再次捉弄她,1994年,她被查出宮頸癌,手術切除了子宮

男友得知後提出分手:「我不想跟你一起照顧這個別人的孩子』。」

那一刻,她傷心欲絕,不過她很快就重新振作起來。

孩子很懂事,為了省錢,經常餓肚子。1996年,他因嚴重貧血在課堂暈倒

在病房外守了一夜的李晶莉,手一直在發抖。


一個「感恩的決定」

康復後,男孩突然跟她說:

姐姐,等我長大,娶你,好不好?」

他以為這是回報她的方式。

李晶莉聽後震驚了,嚴詞拒絕:「你是我弟弟,我不希望你把恩情誤認為愛情。」

她甚至搬離原本住處,與他保持距離。

她知道,那是一個青春期少年在缺愛中的情感錯位,所以她不得不這樣做。

2000年深秋,門鈴響起。

一個陌生中年男人站在門口,自稱是姜玉志(男孩)的親生父親姜延波。

他說:「12年前我因為婚變、打架逃亡去了新疆。這些年我一直在找他。現在我有穩定的生活,開了廠,想帶他回去,也感謝你對他的養育。」

他帶來了補償金,但姜玉志拒絕了。

他說:「你想還這個恩情?那你就娶我姐。」


完整的家

這句話一出口,李晶莉愣住了。

姜延波也愣住了。

他比她年長14歲,她病後已無法生育,兩人沒有任何情感基礎

可接下來的日子裏,讓姜延波心裏有了決斷。

生活雖然很平凡卻不失溫馨,一段時間相處後,兩人漸漸發現,對彼此竟然有了感情。

2001年春天,他們舉行了一場樸素的婚禮

李晶莉穿着母親留下的青花旗袍,嫁給了那個曾經逃避過責任、但如今願意補償一切的男人。

他們帶着姜玉志一起,搬去了新疆。

李晶莉在醫院繼續當護士,姜延波經營毛衣廠,姜玉志上了技校,學電焊。

這一家人,終於圓滿。


寫在最後

這是一個比電視劇還動人的故事。

一個女孩,在最花樣的年華,因為內心深處的善良,她背負世人的不解救了一個孩子

也因為這份善良,最終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不僅如此,李晶莉不是孩子的母親,卻用真誠的愛,扮演了母親的角色。

這份愛,讓人感動。

而那個曾經逃避責任的父親,也最終選擇用行動擔當,去還上那份遲來的責任。

我們總說「血濃於水」,但有時候,情更濃。

願你我都能在世界的冷漠里,守住那一點點溫暖。

願好人有好報,願付出終被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