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的鬆弛感,其實就是「退社會化」

有人曾這樣評價國人的普遍性格:

攀比心重、見不得別人好、缺乏平等意識;

現實中,你極難看到一個很真很率直的人,都是圍繞着生存的人情世故;

你在人群中,在飯桌上,和別人談尊重平等,談情感生存,談創傷體驗,人家會覺得你傻,你是怪物。

我想,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還珠》中的小燕子能火遍大江南北了,因為她就是一個不接受社會規訓的人,不會被所謂的等級、秩序和規矩束縛住真我的人;

所以燕子的身上始終有一種高能量,一種非凡的感染力,洒脫奔放,熱情洋溢,直言不諱;

她從不覺得自己需要奉承皇宮中的人,她也不認為別人比她高一等;

即便是皇阿瑪訓斥自己,只要燕子覺得受委屈了,不舒服了,她就會據理力爭,就敢反抗和質疑。

即便自己在別人眼裡,只是個在街頭賣藝又沒文化的「野丫頭」,但她言辭間卻對女子的尊嚴非常維護。

無論做什麼,燕子都會遵從自己的本真,任何人都定義不了她,她是自由的。

燕子的鬆弛感,真的讓人狠狠地羨慕了。

然而,人終究是群居動物,你多多少少都會在意社會化的評價,你在成長過程中,都一直在接受着社會潛移默化的規訓。

在你遭受不公平的時候,你很想為自己爭辯和討回公道,但是身邊的人告訴你:咱家沒人脈沒資源,你就忍下這口氣吧;

或者「為什麼人家能受得了委屈,而你就這麼矯情和較真呢!」

這其實又涉及到很多人的另一種性格,即逆來順受、苟且偷生,對病態的人和事的忍受度很高;

他們看的不是這件事原本應該是怎樣的,他們看的是產生衝突的雙方,誰財力更強,誰拳頭更硬,誰嗓門更大;

否則,你就算有充足的理由和邏輯,你也是個輸家,人家就認為你活該被不公平地對待。

很多人接受了這種規訓,所以忍受精神上的霸凌和明目張胆的侵犯時,他們甚至認為是自己的錯,是因為自己弱;

殊不知,人家就是為了讓你自我懷疑,自我傷害,才敢於向你發起攻擊的;

那這個時候,接受規訓的人,是不可能做到鬆弛的,他只能做到卑微狼狽。

再者,相親市場上,家長和過來人告訴你,你就是個普通人,沒有過硬的實力和背景,就別眼睛往上看了,差不多湊合湊合得了;

當你接受了這種規訓,默認了自己在別人眼中的份量,你就會在相親中表現得局促畏縮;

你發現了社會認可的力量,即便你遇到了有緣的另一半,你也會極力剋制自己的感情。

再比如,在家裡,家長和長輩往往代表着權威,他們說東,你就不能說西;

你要是按照這種「規則」和長輩打交道,和上司打交道,你就不會鬆弛;

你在對方面前,只能選擇低聲下氣,唯命是從;

你處處謹守着規矩,提醒着自己的行為要符合社會評價,那你自然就會擰巴內耗。

你還聽說人高興了不能放聲大笑,別人誇自己的時候必須要謙虛,那你就只能壓抑自己的感情;

老說鬆弛,老說鬆弛,然而很少有人能做到鬆弛;

畢竟,真實是強大的,而很少有人從骨子裡覺得自己強大,可以變得強大;

他們習慣被人管着和規訓着;

然而,想鬆弛一些,只需要你放棄你的社會角色,也盡量在社交中對別人「祛魅」,你可以適當地擺脫社會規訓,或者超越社會規訓,只有這樣,你才能更接近鬆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