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姨「搭夥」過日子十年,最後結局還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孩」。

我問了小姨的女兒,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小姨是在58歲那年,經過鄰居的介紹,認識了這個農村小學退休的校長。這個校長有一個親屬,在小姨住的一個小區,小姨夫病逝好多年了,小姨一直單身,這個親屬對小姨的情況很了解,也非常喜歡小姨的質樸和善良。

有一天這退休校長的親屬找到小姨,跟小姨介紹了這個校長的情況,當時校長是65歲,老伴生病去世一年時間,一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在大城市成家立業,校長過慣了田園生活,不願意去兒女生活的城市,就想找個老伴一起生活。

在這個親屬的介紹下,小姨和校長見面了,小姨如實說了自己的情況,自己沒有單位也就沒有退休金,但是女兒給自己買了養老保險,不會成為校長的負擔。

校長見小姨很實在,身體也很好,表示自己有退休金,農村家裡房前屋後都有菜地,吃菜都不需要花錢,生活沒有問題。

很快,校長就把小姨接到了農村過起了田園生活。

過了幾年,校長感覺小姨勤勞、能幹,把家裡所有的事情還有自己都照顧的非常好,就動了和小姨結婚的念頭。可是徵求兒女的意見時,一雙兒女堅決反對,支持老爸和小姨搭夥過日子,但是結婚不同意。

小姨憨厚,心裏是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合法的身份,後半生有個依靠,況且校長對她也不錯,但是看到校長的兒女堅決反對他們去登記,自己也就沒有提出任何要求,還是盡心儘力的操持着家裡的一切。

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十年,最近這個退休的校長生病了,好像不是什麼「好病」,他的孩子把父親接到大城市去治病療養,拒絕帶着小姨一起去,小姨只好回到女兒身邊。

我聽完了小姨的故事,心裏有些不是滋味。小姨從58歲到68歲這十年里,盡心儘力的照顧這個退休的校長,無怨無悔的操持着那個農村的家,到了自己的老年,卻還是回到了女兒的身邊,沒有帶回來任何的財產,也沒有多帶回來一分錢,十年的付出,沒有任何的回報,替小姨心有不甘。

小姨這個「搭夥」的日子結束了,將面對逐漸老去的自己。我不知道老年人半路在一起生活的是否能逃脫「搭夥」的命運,有沒有結局好一些的?

歡迎把你知道的故事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