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沒錢,而是兒女成年後,父母還在做這些

無論兒女多大,在父母眼中,他們都是那個需要被自己照顧呵護的孩子;

即便兒女已經成家立業,也具備了良好的經濟條件,父母依然會不自覺地,憂慮子女的後半生;

他們唯恐自己給予子女的愛不夠,生怕他們經受一些意外的打擊和傷害;

我想,能夠這樣想的父母,都是深愛兒女的家長;

然而,有些家庭里,缺少的恰恰是健康的愛,看似美滿的家庭,就是少見溫馨和睦的氛圍;

而這樣,不是因為沒錢,也不是因為天災人禍,更不是夫妻矛盾;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就是兒女成年了,父母還在做這件事:

即不接納不認可自己的子女,嫌棄養育子女給自己帶來了無盡的傷害。

不接納不認可自己的子女,是不少家庭不幸福的來源

不少家庭中,都有一段無法被修復的親子關係。

例如,子女從事了讓父母嗤之以鼻的職業,子女沒有考上父母所認可的大學,子女沒能按照父母的意志生活,子女選擇了讓父母感到難為情的婚姻……

更為悲哀的是,父母幾乎不會把孩子,看成是獨立的個體;

他們難以接受孩子違抗自己的命令,並走向一條自己鄙視的道路;

雖然身為成年人的子女,如果生活得不幸福,有一部分自己的原因,但是父母也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也許是從小的溺愛,也許是深入骨子裡的偏見,還可能是沒辦法做到一碗水端平,才會讓子女,做出了讓自己厭惡的選擇;

這樣的父母,心裏總是存着一個念想,即子女是自己完美的作品,她一定能很有出息,讓自己臉上有光;

一旦子女沒能符合他的心愿,他們就對子女非打即罵,嘲諷挖苦;

說到底,這是父母不接納不認可子女的表現,如果父母繼續冷言冷語,給子女套上枷鎖,讓他們壓抑着自己的天性,放棄了自己的追求,那麼再有能力的孩子,也只是一個「行屍走肉」;

非但不會飛黃騰達,就連基本的幸福都會失去;

嫌棄子女的降生,給自己帶來了很多壓力和傷害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父母,都愛孩子;

現實中,有的是把孩子捧在掌心裏,好好關愛和教育的父母;

也多的是,因為孩子的降臨,而心生怨恨,嫌棄孩子的父母。

在父母和孩子的這場博弈里,孩子是沒有選擇權的;

父母沒有經過同意,就帶他們來到了世上;

結果父母,不僅給予不了孩子尊重和關心,反而一有不滿和戾氣,就衝著孩子發火,念叨着是孩子的降生,給自己的人生造成了不可逆的傷害。

看了又看》中,銀珠媽媽,生下了三個孩子,金珠、銀珠和弟弟明源;

然而,因為家境窘迫,銀珠媽媽只好把剛滿一歲的銀珠,送去鄉下的奶奶家;

因為自幼開始長期不相處,銀珠和母親的感情非常淡漠;

而到6歲,銀珠重回母親身邊,與一家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後,她悲哀地發現,母親對自己總是很冷漠;

還經常把經濟上的壓力,和身體上的勞累,歸咎於是銀珠的降生;

這一切都讓銀珠感到無比的心寒和疲憊;

家裡只要有戰火,基本都離不來這個根本性的親子矛盾,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家庭的悲哀。

父母子女一場,本應是充滿愛和溫馨的,本該是一家人互幫互助,共同前進的;

然而,把子女看成是自己的「仇敵」,認為他們是自己的「拖油瓶」,是生活的負累,而不去保護和付出,真的是為人父母的錯誤和失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