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生活的必需品嗎?

前些年大火的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便是講述婚變後女性成長故事的典型例子。33歲的羅子君原本是個資深的全職太太,每天孩子上學、老公上班,一日三餐和各種繁瑣的家務都有阿姨負責打理。若不是丈夫陳俊生的背叛,她就打算一輩子這樣四體不勤地生活下去。


最終,在好朋友的鼎力相助之下,她從蠻橫潑辣的家庭主婦轉變為洒脫幹練的職場女性,煥發著前所未有的獨立自信之美。


她的經歷,完美詮釋了「婚姻不是生活的必需品」,敢愛敢恨、當斷則斷,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最終目的都是獲得幸福。


婚姻的基礎是愛情,是無私的奉獻,絕非功利的索取。愛情產生之後,同樣需要兩個自我的相互尊重、接納,給自我發展留足餘地,支持各自自我的發展,並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必要時,為了成全成就另一方的自我,或許還要作出犧牲,愛情才能得以長久地保持和延續。倘若沒有愛情,甚至在一起會痛苦,這樣的婚姻關係也沒什麼好留戀的。


人的一生就如同一株植物,從播種發芽到開花結果,最後枯黃零落,歸於塵土,其中的每一步都是必經的過程。而這其中的養分,除了愛情的滋潤以外,更需要自己給自己!


傲慢與偏見》里有這樣一句話:「但凡家境不好而又受過教育的青年女子,總是把婚姻當做僅有的一條體面的退路。」


愛情不是必需品,婚姻更不是退路。無論是社會新聞還是電視劇中,新時代女性都在教我們如何去愛,更教會了我們如何做自己。


如果因為婚姻而放棄自我成長,那麼當它失去平衡的時候,就會束手無策。


愛情的出現不過是人生的一段風景,更重要的是為自己而活。有了它是錦上添花,沒有它我們依然可以孤芳自賞。


所以,當遇見不對的愛情時,適時地抽身未嘗不是更好的選擇。還是那句話,結婚也好,離婚也好,終究都是為了幸福。但願你我都能更好地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