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社恐嗎?我們為什麼要沒話找話?

過去,人們總是希望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可以在公開演講中表現得氣定神閑、遊刃有餘。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不在乎這些了,他們似乎更在乎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虛擬的社交網絡中,人們總是躲在電腦後面扮演着與真實的自己不同的角色。

無論再怎麼躲閃,人們也無法避免與他人打交道,交流和溝通依然是重要的。哪怕只是是和家人,和妻子、孩子、父母溝通都需要一個關鍵是技能,那就是——閑聊。

作者卡蘿爾•弗來明是美國西北大學語言溝通障礙學博士,語言病理學家與暢銷書作家。

她曾開設診所,幫助那些被診斷為有溝通障礙的特殊人群進行治療。而這本書則是她專門針對在日常溝通中有需求的普通人而寫的。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人都需要閑聊,這件事對我們的意義比我們想像的要多。沒有人可以做一個完全不與外界溝通的人,不可能做到與世隔絕。對於為什麼要閑聊,作者給出的回答是:閑聊是人們試圖靠近彼此發出的聲音。

這是人們在尋找相似之處,分享興趣愛好、表達友好善意、奉獻友誼情感時發出的聲音,只是因為彼此互相需要,而不帶有功利性的目的。

我們雖然不想「說話」,但是隱藏在我們心底的需要是真實存在的。我們需要被看到、被認可、被肯定,需要友誼、需要愛。而這些也需要我們對合適的人講出來,才能得到相應的回應。或許我們姑且就贊同閑聊的意義吧。但是,另有一件事真的很難。那就是,我們真的不會,不知道該怎麼做。

你是一個社恐嗎?那你肯定不太擅長沒話找話。

這本書強調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弄懂對方的需求很重要的。

仔細想想,真是這樣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只要稍微換位思考一下,就可以知道在與他人「閑聊」時,哪些行為是招人厭煩的。

作者列舉了許多這樣的行為,例如:

只顧着自己滔滔不絕地講,完全不管對方想不想聽;

非常自我的人,講得都是與對方無關的話題;

喜歡炫耀自己,自我感覺良好......

是啊,別人為什麼要和這樣的人聊天呢?會讓人覺得,這完全是一種折磨,完全是浪費時間。作者認為,自我意識過於強烈的人沒有辦法在談話中了解對方。她在書中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我們可以感受一下。

遇誰都能聊得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內容:

世上有兩種人:

一種人走進屋裡會說:「嘿,我來了!」

另一種人進屋後會說:「啊,你來了。」

我們可以看到,也許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對方的感受將完全不同。「言為心聲」果然沒有錯。當我們想要和對方建立一段好的關係,我們自然會想要滿足對方的需求。

但是,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自己辦不到。當我們遇到心動的女生、在電梯里遇到自己的上司、遇到不太熟的同事,這些時刻都讓我們感到不知所措。

所以我們需要積極地「走出去」、行動起來:

從一句「你好」開始

當你想躲開的時候,不妨嘗試一下一個微笑、一句你好、或是一個握手。

我們之所以不喜歡聊天,其實是源於我們不擅長,我們怕別人看到自己有什麼愚蠢的表現。於是,作者建議我們,從一個「你好」改變這樣的局面,說服自己去嘗試一下。

選擇一些公共話題

如果打了招呼之後,就是冷場,那也會讓好不容易的破冰瞬間回到原點。那說點什麼好呢?作者列出了一些例如天氣、餵鴨子(也可以是寵物相關)、籃球比賽、熱門餐館、喜愛的樂隊等這樣比較中性的話題。

作者甚至給出了一個小技巧,例如從衣着外貌上來「打開局面」。例如,當一個帶着耳環的女孩搖曳多姿地與你相遇,你可以悄悄地告訴她:耳環真漂亮!

這樣做的好處是,當你並不了解對方、不知道對方的喜好的時候,這樣的話題並不容易觸雷,這樣你就不會給對方留下非常差的印象,你們才有繼續聊下去的可能。

是啊,當你們彼此互相信任,你們還有什麼是不可以聊的呢?

讓你變得更有魅力

我曾在地鐵上看到一個長相平平的男生,他會認真地和旁邊的女朋友聊天,很認真地聽她說的每一句話,並會認真思考做出回應。瞬間覺得這樣的男生真是好有魅力。要比長相帥氣但面無表情、或是冷漠無情的男生還要有魅力。

在這裡,作者也給出了這樣的觀點:

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展現魅力最簡單的方法都是,專註和欣賞,讓對方感到溫暖,甚至受寵若驚。

所以,我們也可以總結一下,對於很重要的人,我們總是緊張到自己無法面對對方。但是,其實讓自己給對方留下好感的更好方式就是:欣賞你的談話對象,鼓勵他們對你敞開心扉。

公眾演講的秘訣

對於公眾演講,也就是在很多人面前發表自己的觀點或是分享自己的故事。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包括我自己,但是本書給了我一點啟發。作者一再強調:

搞清楚聽眾的興趣和需求,他們最想聽到的是什麼。

回想我們被叫起來發表觀點或是意見的時候(不善言辭的人,大多數時候都是被迫發言),我們常常站起來是大腦一片空白。

其實,我有問過擅長演講的人。他們也並非都是不緊張的,幾乎每一次發言,他們也都和我們一樣感到緊張。只是充分地準備和多次發言的經驗讓他們看起來更從容。

而對於自認為不善公開演講的人來說,充分準備的第一步,大概就是要想清楚聽眾的需求。就像年末的績效考核演講一樣,排除掉我們內心的不自信之外,對面的領導和考官們最想知道的當然是我們在這一年都做出了哪些成績,為部門或公司帶來了哪些利益。

那麼弄清楚這個邏輯以後,我們想要講的內容則會圍繞着這個主題來講,這裡也沒有什麼可難為情的了。

如果我們需要給別人分享一個技能或是經驗,那麼聽眾想要聽的就是能為自己帶來幫助的、有效的分享。我們想要自己的演講成功,當然要考慮聽眾們想要聽到什麼樣的內容,他們有着怎樣的需求,會有怎樣的困惑,如何能幫到他們。這樣準備出來的演講不僅是自己很期待的,也可能是聽眾所期待的。

總而言之,作者認為閑聊可以在談話中了解對方,這也是交流的最終目的。學會閑聊是治療社交恐懼的最佳方法。我能想到的是,帶着善意的溫暖尋找話題。

文中還有一些是講如何介紹自己和別人,如何與多人閑聊,還有如何優雅地離場等技巧,有可以讀一讀。

有句話倒是很能打動人,這個是讓人有閑聊的慾望的一句話:

你遇到的每個人都知道一些你不知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