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到了50歲,不再抽煙喝酒、沒啥慾望,跟這三點有關

有一種說法,50歲之前的男人,跟50歲之後的男人,差別不是一般的大。

還未到50歲,很多男人都保持老一套的作風,沒有任何的改變,該喝酒就喝酒,該吸煙就吸煙,反正不懂得節制自己。

而過了50歲,男人就變了,以往的習慣統統消失不見了,烈酒也不喝了,悶煙也不吸了,做人也沒啥慾望,就跟「覺悟」了一般。

也就短短一兩年的時間,為什麼男人的變化,會如此之大呢?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五十歲是一道坎,也是一場歷練。歷練過關的人,不僅做人的態度發生了變化,就連心態都變了。

曾經的熱情似火,變成了如今的淡如冰霜,什麼都不在乎;曾經的慾望滔天,變成了如今的清心寡欲,反正越活越知足。

沒有在谷底中經歷過,就不會有刻骨銘心的頓悟;沒有熬過人生的艱難期,就不會有痛徹心扉的改變。這一切,與其說是自身的主動變化,不如說是生活逼迫下的逐漸妥協。

男人到了五十歲,不再抽煙喝酒,沒啥慾望,其實跟這三點有關。

一、越活越感覺到「命」的寶貴。

記得年輕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思考過「生死」這個問題,總認為這個問題離我們特別遠。

等我們過了中年期,我們就逐漸接觸到了「生死」這個問題。尤其是在夜晚臨近的時候,我們都有一種想法,不知道意外和明天誰先會到來。

如果沒有妻兒老小,那自己離不離開,問題也不大。一旦有了妻兒老小,我們就不捨得離開了。不是我們怕死,而是我們怕親人活得不夠幸福。

朋友圈中,有一位人到中年的朋友說過,有牽掛的男人,跟沒有牽掛的男人,對待「命」的態度,那是截然不同的。

為了家人,人到五十的男人可以戒掉煙,也可以戒掉酒,甚至連過多的慾望都沒有了,只希望自己可以看到孩子成家立業,不至於早早離開。

我們可以發現,「中道而別」的女人特別少,而「中道而別」的男人特別多。所以,產生了恐懼心理的中年男人,自然就戒煙戒酒了。

二、不希望把「錢」花在沒必要的事兒上。

生活,之所以讓人感覺到艱難,就是因為在這個年代,賺錢不容易,花錢卻能夠如同流水一般。

以往買一包煙,也不感覺到有多心疼。就算買一瓶上千塊的酒,也覺得物有所值。等人老了,這些觀念就發生變化了。

看到需要養老的父母,望着還在讀書的孩子,再想想有點小毛病的身體,那我們就會選擇拋棄煙酒,寧願喝白開水,也不希望花這些冤枉錢了。

就拿「健康」來說,如今去一趟醫院治病,輕則上千元,重則數萬或者數十萬,基本可以讓一個普通家庭一夜返貧了。

所謂「貧窮和富貴之間,只隔着一張病床的距離」就是這個道理。

為了省錢,為了家庭的安穩,我們只能戒掉了煙酒,就連不該有的慾望,也抑制住了。所以,我們才會說「人到五十,是時候要過低慾望的生活」了。

三、不再勉強自己「合群」了。

我們不妨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男人會抽煙喝酒呢?因為男人的社交比較多。

一個職場小白,剛進職場的時候,也許還不懂得抽煙喝酒。過了一段時間,為了應酬,也為了合群,那他就不得不學會抽煙喝酒。

眾所周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些事兒,是你無法選擇了。

十幾二十年過去了,我們就會反思,這種合群的生活,到底有沒有意義呢?我們得出了一個答案,任何的合群,都不過是為了迎合別人的觀念罷了,毫無價值。

慢慢地,我們會逐漸遠離所謂的中年社交圈,逐漸跟身邊的酒肉朋友斷絕關係,從以往的社交達人,活成了孤獨者的模樣。

其實,做個不合群的人,好好享受清心寡欲的生活,既不用花太多的錢,也不用透支自己的身體,百利而無一害。

寫到最後

在無數人眼中,「抽煙喝酒」這四個字,就是普通男人的寫照。這,並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人之一切行為舉動,都需要看年齡段。

年輕人會吸煙喝酒,不代表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會吸煙喝酒。反觀,後者喜歡以「茶」來代替「烈酒」,表達自己希望安穩過日子的決心。

人之熱烈的內心,終究有一天會回歸到「平淡如水」的狀態。也許,這不僅僅是人之成長,更是生活磨礪下的逐漸醒悟。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