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那麼多父母明明自己的婚姻不幸福,還非逼着自己的孩子結婚?

如果你是已婚人士,我要提一個問題:若有來生,你還會選擇婚姻嗎?

我的答案是:鐵定不會,對,是鐵定。我相信大部分人會和我的答案一致,尤其是女性。

婚姻對於女性來講無異於是一種使個人價值貶損的模式,這其中的道理無須贅述,稍微想想就知道女性在婚姻中個人價值犧牲的不是一星半點,很多女性為了家庭為了孩子把一生的時間和精力都耗費進去,忙忙碌碌一生,活得沒有自我,到頭來卻落個丈夫和兒子都不理解的結果,這是很多女性後悔結婚的主要原因。

現代社會隨着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女性參與社會工作的機會較之過去有了極大的提高,女性再也無須通過依附於男性去生活,也因此,很多女性開始排斥婚姻,她們更注重於自我價值的實現,不想成為生育機器,更不想把自己短暫的一生耗費在婚姻上。

為了更好的實現個人價值,很多女性開始重新定義自己的人生,也開始重新定義婚姻的價值,在這樣的思潮下,不婚主義開始盛行。但是對於長輩的父母來講,他們對於婚姻的認知已經根深蒂固,在他們的認知里,只有婚姻才能給人最大的安全感,養兒防老這一固有思想,在他們心裏已經紮根,沒有婚姻就意味着沒有子嗣,沒有子嗣就意味着孤獨終老。

面對選擇不婚不育的孩子,父母開始有些慌了,他們苦口婆心勸孩子結婚,勸自己的兒女生孩子,為的是孩子到老了之後有人照顧和贍養,但他們忽略了孩子的個人感受,在他們看來,人生的主要意義就是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一者能傳宗接代,二來可以養兒防老,三者他們認為婚姻和家庭可以帶給人最重要的幸福體驗,哪怕他們的一生也沒有經營好一個幸福的家庭,但他們認為只要有他們的經驗和經濟能力作為輔助,自己的孩子組建家庭後就能比他們的家庭要幸福,因為這裏面有他們的經濟和經驗加成。

這就是很多父母自己哪怕婚姻不幸福,也要逼自己的孩子結婚的根本原因。

在父母輩的眼裡,婚姻里的不幸福比起無兒無女的孤獨感來說,並沒有那麼可怕,在他們的認知里,孤獨終老比起婚姻里的吵吵鬧鬧更為可怕。

而在孩子的眼中,個人價值的實現遠遠大於婚姻帶來的好處。他們不想自己短暫而寶貴的人生耗費在因為雞毛蒜皮也能吵個天翻地覆的人生里,他們只想將自己的人生精力全部放在自我價值的提升上面去,不想讓任何人分走他們的精力,也不想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遷就別人上面,這就是年輕人和父母輩在人生價值上最大的不同,換句話說,也就是代溝。

當下時代里的年輕人,不但女性不願意結婚,甚至越來越多的男性也不願意走進婚姻這種傳統的生活模式,不管是男性和女性,他們無一例外地對婚姻形成了這樣一種認知:婚姻太過疲累。

更多的男性想在婚姻里找一個能與自己同甘共苦、相互體貼的女性作為生活伴侶,然而令他們失望的是,隨着男女比例的失衡,很多女性因而有了優越感,她們想通過婚姻撈到好處,甚至很多女性想通過婚姻為自己賺取半生的生活保障(男性思維角度),這讓婚姻變得越來越物化。

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很多原本單純的情感隨之被物化,消費主義的盛行,使得原本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變成了以物質為核心,人們不再將愛情作為衡量婚姻的根本,而將物質作為一段婚姻能否長久,是否值得去進入的標準。

曾幾何時,人們衡量一個人適不適合結婚的首要條件是雙方有沒有感情,對方的人品如何,這些是放在首位的,而有沒有房有沒有車則是次選項,但現代婚姻里,後者反而成為首要考慮的點,前者反而放在了其次,男女雙方在面對感情和婚姻,相互算計着得失,各自打着小算盤,誰也不肯作出太多的犧牲,誰也怕自己得不償失,在這樣被嚴重物化了的思想里,婚姻變得面目全非,婚姻缺少了應有的情感溫度,變成了一種交易,一種合作。

在父母輩的認知里,婚姻是愛情的結果,而在年輕人的認知里,婚姻就是一種合作,婚姻的本質就是雙方資源的優化組合,其本質就是利益,婚姻如果不能使雙方的利益最大化,不能實現優化組合,那麼婚姻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會催生不同的生活模式,時代在進步,生活模式也必然會隨之發生改變,婚姻,這種流傳了幾千年的傳統,很可能會在未來的時代中消亡,這並不是一句聳人聽聞的話,任何生活模式或者社會制度。必然要以是否適合生產力發展為前提。

當下時代里,女性手裡擁有了更多的生產資料,當她們不再以依附於男性而獲得生活物資時,她們必然不需要通過婚姻來與男性綁定,她們也不需要通過子女獲得老年時的生活依靠,她們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工作能力獲取報酬,以得到更多的物質基礎,從而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到了年老時,她們可以通過社會更加完善的養老制度去安度晚年。

而父母輩的人,他們的思想依舊停留在他們所處的時代,在他們的認知里,只有通過子女才能保障老年時不至於孤獨終老,人生的價值和幸福只有通過家庭才能獲得圓滿,他們並不認為個人價值有多重要,他們對於人生價值評估的重點是以家庭為核心的,在這點上,他們無法與自己的子女形成統一,也因此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這也是為什麼他們自己婚姻不幸福卻依舊要逼着自己子女結婚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矛盾,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兩代人之間價值觀的不同,價值觀的不同,使雙方對於人生意義的認識不同,也因此對於婚姻的認知也發生了改變,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子女無法說服自己的父母接受自己不婚的原因。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父母輩們在年輕時盛行自由戀愛,那時父母輩的父母也曾像如今自己反對自己的子女不婚一樣反對過自由戀愛。時代在進步,但老一輩人的思想無法跟着時代進步,就一定會產生兩代人之間的隔閡,這是不可避免的矛盾。

最終也會因為上輩人的妥協而告終。

每一種新的生活模式出現時,總會經歷被否定、被打壓、被質疑、被接受等過程,這是一種革新,不論任何生活模式都是如此。

從一夫多妻制的廢除,到一夫一妻制的盛行,再到婚姻制度的消亡,每一種生活模式,都是以適合時代發展為基礎的,只要是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模式,必將會成為主流的生活模式,這種模式也就是最基本的生產關係

任何生活模式都是以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為第一要素的,時代在發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是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阻止的,所以,婚姻是否消亡,不是上一代人是否同意能夠決定的,而是由其是否適應這個時代的發展而決定的。

我的小朋友因為不婚與父母爭吵過好幾次,父母強烈反對她不婚,她很苦惱,找我傾訴過很多次,我告訴她說:你要變得更加強大,強大到你父母認為你即使離開了婚姻依舊能老有所依,到這個時候 ,他們便不會再反對你不婚。他們反對你不婚的主要原因,是怕你離開了婚姻,沒有子女,老來無依怕你受苦,怕你無人照顧。

太優秀的女性普遍單身,當傳宗接代的思想被弱化之後,男性也一樣不願意結婚,婚姻也必將走向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