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士多德說:「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生存。」
倘若想要的只是活着,那隻要賺夠一日三餐的吃食即可,可人哪有可能滿足於三餐溫飽,有了一就會想要二,慾望是無止境的。
不過,慾望再多,能力匹配不上,也是枉然。
倒不如好好思考怎麼讓自己變得更好,爭取自己想要的人生。
魯尼恩定律:
「人生很長,笑到最後的人才是最終的贏家。」
在歷史長河中,也是如此,三國著名謀臣司馬懿,就是笑到最後的贏家。
在這拼能力,拼財力,拼資源的時代,實際上到最後都在拼健康,找到最後才是贏家。
鍾南山院士表示:
「一個人的健康是需要投資的。」
用運動投資健康,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才能笑到最後。
常聽到人說想要成為誰就去模仿誰,以為只是句笑話。
後來才知道,人想要成功就是去模仿成功人的處事態度,做事風格。
想要讓自己更值錢就要結交高人,帶着自己向上走。
都知道名師出高徒,不是因為師傅名氣大,而是因為高手都有自己的處事風格,跟着高手待久了自然而然就會學習到高手的處事風格,做事的態度。
在《射鵰英雄傳》中郭靖由一個傻呆的江湖新人,不斷在江湖中頂級高手之中歷練,才有了後來大俠的稱號。
「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羅曼·羅蘭曾說:
「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看似平平無奇的書,內里其實蘊含著無限智慧,只是每個人從中看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有些現在讀不懂的,以後卻能慢慢看懂。
小時候的讀書是為了識字明理,更是為了給自己博個好前途,以為出來工作了就可以不用讀書,後來才發現無論何時都離不開書。
一個人只要想讓自己不斷變好,就必須多讀讀書。
從書中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還有自身存在的不足,讓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修正自己。
讀書的積累是潤物細無聲的,看似無痕,卻早已化為己有。
寫在最後
學會投資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有能力的人。
那麼生活也會如你所願一樣美好,餘生很短,請不要虛度,去做更有意義的事,讓人生價值實現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