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氣陰沉沉的,偶爾會有點陽光。
這讓我想起了自個老家的院子,之前下午在老家待着的時候,平房的院子里時陰時陽,不斷地有雲霧飄過,打斷陽光的直射,水泥地面散發著陽光那熱烘烘的氣息,夾雜着屋外有些刺鼻的青草味和土腥味。房子已經有些年頭,水泥的煙灰味、牆上灰泥味也在老家的味道里若隱若現。
因為是在大山裡頭,人煙稀少,所以異常安靜,安靜到你可以清晰地感覺到自己的身體輪廓逐漸硬朗起來,和周圍堅硬的東西磕磕碰碰,發出一些細碎的聲音。
我在老家時總是感到無聊,因為那個房子幾乎是除了幾件基礎傢具外一無所有,平時只有爺爺會進來坐坐或者就枕着一塊木頭和衣服在沙發上午睡,守着這個房子。
我原本是很討厭下午的,因為我總是熬不住在下午的時候睡着,醒來的時候正好是天黑的時候,屋裡一片漆黑和寂靜。因為害怕,所以我總是努力留住陽光,留住白天的記憶,但我每次都是在恐慌和緊張中入夜。有時醒得晚,睜眼看不清周圍的環境時,模糊了時間時,那種瞬間心跳如雷的恐懼感讓我至今難忘。
但更早的時候,我還沒上學的時候,一大家子整整齊齊地住在老家的平房裡,夏天的下午,有時去山上的牆壁上刮五顏六色的泥土,弄得一身臟後,去水井打上一桶水,整個人坐進桶里,泡着冰冷的井水,曬着溫暖的、金黃的陽光,一個小孩一個桶或者一個盆,嘰嘰喳喳地為一些小事吵着。
傍晚的時候,可能會開一下那個老舊的收音機,收聽着裏面夾雜着沙沙聲的新聞或者音樂,也不知是老家那裡信號不太好還是收音機太舊了。旁邊還留有一些古早的碟片,聽得最多的還是任賢齊的歌,特別是他那首《傷心太平洋》,可以讓我直接穿回父母新婚的那個年代。
小的時候隨着大人的口味看過很多港片,略顯暗黃的色調,略低的像素,漂亮年輕的姑娘,粗獷又直球的粵語……還有父母那些老舊的照片,牛仔褲、喇叭褲、夾克、大波浪和紅唇……都是典型的那個年代的味道。
童年總是不完美地讓人不斷地回想起來,儘管它可能在之前的你看來不是一段美好的回憶,但它仍然能讓你對它念念不忘,像是初戀一樣。
也許是因為我們一邊走一邊溫習着過去的記憶,因為童年的時間段最早,所以被回憶的次數最多,所以,我們對它的感覺也就最熟悉。人總是趨向於選擇自己更熟悉的事物,無論是環境,還是情感,因為我們總是本能地尋找着安全感。
長大後,理智讓我包攬了更多的責任,我有無數次機會可以靠近我的童年,可以去抓住那些熱鬧的溫暖,但我仍然還是不顧一切地選擇了繼續前行,走得越來越遠,失去越來越多,生活也越來越苦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