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找到內耗的根源了


相信大多數人都不喜歡跟過度感性的人交往,有諸多原因,那麼過度感性的人是怎樣的?

首先過度感性的人是很容易被情緒影響的,要麼多愁善感要麼憤憤不平,喜歡主觀臆斷,意氣用事,以己度人。

而理性的人呢?遇到事情總會給人一種安全感,他們擁有一顆大心臟,能對遇到的事情進行客觀分析,讓自己冷靜沉着,再做判斷。

我們很多人都會內耗,導致自己做事沒有效率狀態很差,那麼內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經過親身經歷很體驗,我終於得到了答案,

人的內耗多半來源於自身的感性,有哪些方面的感性,比如說:

1、情緒的感性

很多人遇事常會憤憤不平,因為一點小事使情緒被點燃,要麼杞人憂天,會為莫須有的事情擔心。遇到這些自己沒辦法掌握掌握也沒辦法預測的事情,最好的辦法是

學會課題分離,課題分離就是區分這是自己的事情,還是他人的事情,也就是說這件事的後果最後由誰來承擔。比如說,對待孩子的學習,我們很多人會因為孩子不上進,不好好學習而着急上火。在你的課題中,你可以為他努力學習做疏導和幫助工作,但不能代替他學習,和承擔最後的學習的結果。

理解了這一點,你就會平靜很多,在力所能及的,可以掌握的範圍內儘可能的做好,其他不可掌控的方面你也無需擔心。

這就是課題分離。

2、事情的感性

一些人常會因為事情非所願而感到痛苦。要知道世上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對結果的過於偏執會導致極大地痛苦。

正確的,健康的心態應該是在過程中努力,用心,對待結果的成敗不過分執着。若成功是一份驚喜,若失敗也不會氣餒。

3、身體的感性

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世界之大,千人千面。只要身體健康,各器官功能正常,就值得感恩。但是有的人卻不這樣想,比如說對自己容貌不滿意,對自己的某個器官不滿意,這樣的人不僅陷於感性的煩惱之中,自尋煩惱給自己,同樣也是沒有真正接納自己的人。曾仕強國學大師說過:一個人的面相是配合自己這一生該做的事情,配合天命而來的。活着就要感謝,人人獨一無二。

4、人際關係的感性

來自人與人之間的對比會造成很多痛苦。阿德勒曾經說過:人一切的痛苦都來自人際關係。原因就在這裡。因為比較,對比才會產生別人和我之間的差距。但是人人獨一無二,你在羨慕別人的時候,其實別人也在偷偷羨慕你。所以,對待人際關係,對待他人評價,正確看待很重要。他人對你的喜歡和評價固然重要,但是不會對你的生活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有人喜歡你就有人討厭你,因為誰也不是人民幣。只要是你心底渴望的東西,去努力得到他沒有人能阻止你。

稻盛和夫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創立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CEO,他更是一位生活的哲學家和智者,對待人生和工作他總結出了6條精進原則,原文如下:

其中最後一條就是忘卻感性的煩惱,

真是大道至簡,有經歷並且自省感悟後才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在忘卻感性的煩惱後,我們最後就剩下更重要的一步——踏實有實效的行動。

就可以徹底不再內耗了。

我認為這就是改變內耗的核心,我把他總結為「向內修正,向外改變。」

這是人生和個人成長的一條關鍵心法,

你get到了嗎?

美好的一天,祝你快樂,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