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你攛掇着生孩子,現在你來幫忙帶孩子」婆婆:誰生的誰帶

作者:一朵

圖片:源自網絡

01

婚姻大事,到底該聽父母的,還是自己做決定?

照理說,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成年以後,完全可以選擇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和什麼樣的人結婚、婚後要生幾個孩子等等。至於過來人父母的意見,精華部分,可以聽取,糟粕部分,當然要捨棄。

但是,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理性地做出決斷。絕大多數人,往往都在為中午吃什麼飯而選擇困難,在面臨婚姻事宜之時,更是焦慮不安,不知該如何抉擇,最終聽從了父母和朋友的安排,渾渾噩噩地步入了婚姻殿堂。

結婚只是起點,後續還有催生問題。年輕男女當然希望把戀愛時間延長,暫且擱置生育問題,可是,父母親人的催促和逼迫,往往會令新婚夫妻頭疼不已。夫妻倆若是長時間沒有傳出懷孕的消息,嘴碎的鄰居和親戚就開始造謠兩個人的身體有問題。

為了避免被父母念叨和漫天飛的流言蜚語,很多夫妻選擇了妥協,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開始了造娃計劃。卻不想,從懷上的那一刻起,就註定日後的生活會陷入一片混亂。

02

「沒結婚的時候,你催着我們趕快領證辦婚禮,剛辦完婚禮不到一個月,你又催着我們要孩子,既然當初是你攛掇着我們生孩子的,現在孩子生下來了,你就得來幫忙帶孩子!」

王英子氣憤地給老家的婆婆打去電話,要求老家的婆婆來自己家繼續幫忙帶孩子。要知道,從前還未懷孕生娃的時候,王英子可是相當反感鄉下老家公婆來自己家的,甚至在結婚前,還公然提出了不許公婆來城裡房子同住的要求。

王英子和丈夫已經結婚三年多了,兩個人經人介紹認識,彼時的王英子和丈夫,一個29歲,一個31歲,正處在恨嫁恨娶的年紀。見了兩三次面就確認了戀愛關係,交往半年多,他們就在雙方父母的催促下組建了家庭。

結完婚,王英子和丈夫本以為可以鬆一口氣。誰知,公婆和娘家父母又開啟了催生節奏,尤其是婆婆,一個月打來七八個電話,回回都要提及懷孕生娃的話題。

後來王英子實在受不了婆婆的念叨,再加上年紀確實越來越大,兩人就把備孕計劃提上了日程。婚後第二個年頭,王英子如願懷上了孩子,嫌苦怕累的她果斷辭去了工作,在家裡安心養胎。

03

不得不說,王英子身體狀況蠻好,整日里吃嘛嘛香,倒也沒有什麼噁心嘔吐的不適,王英子為此還暗自慶幸。

懷孕期間,王英子並未讓婆婆來照顧自己,而是叫來了娘家媽,原因就在於她身體並不舒服,娘家媽一個人可以照料好她,最為關鍵的就是她一直看不起鄉下老家的人,總覺得他們邋裡邋遢,身上還有難聞的泥土氣味。

逢年過節,王英子都不願跟隨丈夫回鄉下老家走親戚,更別提和公婆住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在一個飯桌上吃飯了。公婆也看透了這一點,不願遭人嫌棄,平日里也從不去城裡兒子家裡。

因而,王英子臨盆要生產的那一周里,算是婚後婆婆第一次上門相見。月子期間,婆婆忙前忙後,除了要照顧王英子母女倆,還要負責親家母的一日三餐。

王英子心疼娘家媽孕期照顧她太過辛苦,既然婆婆來了,就讓娘家媽歇着,把活全都派給了免費勞力婆婆。

王英子母女倆對農村人帶着很深的偏見,他們平日里不讓婆婆抱孩子,嫌棄婆婆身上都是病菌,婆婆每回都只能遠遠地觀望着孫女。

04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半年多,這半年裡,婆婆一直任勞任怨,沒回過一次老家,一直窩在沙發上睡覺,腰椎實在承受不住了,為此還住了半個月的院。鄉下的老伴心疼她,一出院就把她接回了老家,不再讓她伺候兒媳三人。

王英子當然不樂意了,她又不願回鄉下老家接婆婆回來,便打電話要求婆婆自己坐車過來,繼續幫着自己帶孩子。

「明面上說是讓我去帶孩子,從孩子出生到現在,我都沒抱上過一次,每回我想抱抱孫女,你們都一臉嫌棄地把我推開,成天就給我安排洗衣服、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的活兒,抱怨我做飯不好吃,我這不是去幫忙帶孩子,而是伺候你和你娘家媽的下人!誰生的誰帶!我不管了!」

婆婆硬氣地說完這番話,就掛掉了電話,她再也不想理會兒媳了。過了一會兒,兒子就打來了電話,抱怨老媽說話太過分,氣到了他媳婦和岳母,還勸說老媽繼續來家裡幫忙。

此刻的婆婆,對兒子也寒了心,看了看身邊伺候自己的老伴,不禁感嘆,人都說「老來伴老來伴,老了一定得有個伴」,兒大不由娘,看來兒子是指望不住了,今後她只想和老伴好好過耕種的踏實日子。

從法律意義上來說,婆婆並沒有幫助兒子兒媳帶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從道德親情方面來說,婆婆可以出手幫忙,也可以袖手旁觀,自顧自地過日子。

長期以來,父母總是任勞任怨,辛苦操勞一輩子,拿出全部積蓄幫著兒子娶妻,又幫着帶娃,結果卻落得一個「百般嫌棄、不願贍養」的下場。

在此,我想給所有年邁的老人提個醒,老年以後,還是要少操一些心,多關注個人生活,靠兒子兒媳,還真不如身旁的老伴。同時,我也想給已經步入婚姻的男女提個醒,為人子女,不能不孝。

-完結-

你覺得婆婆有給兒子兒媳的義務嗎?如果你是王英子的婆婆,還會去城裡兒子兒媳家裡,繼續幫忙帶孩子嗎?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