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個孩子的60後和70後,他們的難,從「掏空棺材本」開始

01

曾仕強教授說過,人生,其實就是由無數道關卡組成的。這些關卡你熬過去了,那還好。熬不過去,就是命該如此了。

每一道關卡,都是生活對於我們的考驗。既然是考驗,那肯定就有人順利通關,有人勉強通關,以及有人無法通關。

比如說年輕的時候,我們需要在社會上打拚,走南闖北,創建自己的小家庭。這,既需要人之精力,也需要人之本錢。

中年的時候,我們需要養活老人,撫育孩子,以及維持家庭的穩定。這,不僅需要耐心,更需要大量的金錢。

當然,一旦我們臨近晚年,我們就會遇到更大的問題。比如說身體變得不再健康了,兒女也很有可能啃老,我們的錢財也逐漸不禁花。這,終究會讓人心態崩潰。

尤其是60後和70後這代人,別看他們只有一個孩子,但他們的生活壓力,往往是極大的。試想,他們需要「補貼」孩子,而孩子又養不起他們,那他們又能怎麼辦呢?

這個時候,家庭之悲劇,就會頻頻出現。

02

60後和70後的難,源自於「兒女」。

在你看來,到底是生一個孩子好呢?還是生兩個孩子好呢?

有些人覺得,生一個就夠了。生兩個,自己很有可能會養不起。既然如此,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人覺得,生一個孩子,那他們能夠幫父母養老嗎?更何況,如今的生活花費那麼高,唯有生兩個孩子才能為父母養老。

其實,生一個有生一個的好處,生兩個有生兩個的不易。無論是生一個孩子,抑或是生兩個孩子,最受苦的,往往是父母。

60後和70後這代人,他們的孩子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孩子從出生開始,他們就把孩子當成「小公主/小王子」,基本讓自己受苦,從而讓兒女幸福。

但他們都忘了一點,這群獨生子女,也會有長大的那一天。過十年之後,他們也要承擔起為父母養老的責任。但是,獨生子女,他們養得起父母呢?

很遺憾地說,養不起,更何況,這些獨生子女,當中有很多人連結婚都成問題。父母對他們有所期盼,無異於過分「一廂情願」了。

60後和70後,要為兒女付出一生,年老還要當免費保姆。結果,就是孩子需要持續啃老,同時養不起父母。這,就是60後和70後的悲哀。

03

60後和70後的難,從「掏空棺材本」開始。

有句話說得很現實,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我們處於什麼環境當中,我們唯一不能缺少的,就是錢財。沒有錢,那我們的美好生活,終究會落空。

而最需要錢財的年紀,一般在年輕的時候,以及在臨近晚年的時候。年輕人不僅需要買車買房,還需要一筆錢來結婚。而上了年紀的父母,需要「補貼」孩子,減少孩子的負擔。

有一位圈友,今年已經56歲了,兒子也已經30歲了,準備談婚論嫁了。因此,身為父親的他,就只能拿出自己的家底,為了孩子而買車買房。

朋友就問他:「你把家底都掏空了,那你的晚年,該怎麼辦呢?你想過了沒?」

對於朋友的疑惑,他搖了搖頭,說道:「我都56歲了,人生也就這樣子了,晚年實在不行,自行了斷就好了。但我的兒子不一樣,他還年輕,如果我不幫他,誰又能幫他呢?」

這番話,不僅是這位圈友的心聲,更是無數60後和70後的心聲。他們明知道「掏空家底」之後,自己的晚年終究困難重重,但他們還是這麼做。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把家庭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04

為了兒女而苦了自己,其實沒必要。

對於60後和70後「為了兒女而完全不顧自己」的做法,其實我們都不贊同,覺得一代人管一代人的事兒,父母也不該管兒女太多。

兒女怎麼生活,那是他們選擇。能不能結婚,能不能養得起後代,那要看他們自己的能力了。如果他們連自己都養不活,那我們幫他們,也不過是「飲鴆止渴」而已。

說句不好聽的話,兒女無法養活自己,也沒有養活家庭的能力,那他們就得另謀出路。父母一味去幫忙,就等於讓他們活得溫室當中。試想,如果父母離開了,那身處於溫室的他們,豈不是會更慘呢?

父母還在,自然能苦了自己而幸福了兒女。可父母終究有老去的那一天,我們可以幫他們一時,但幫不了他們一輩子。既然如此,那我們就該把「重心」轉移到自己的身上。

為了兒女而花光自己的養老存款,沒必要。晚年的我們,只要出現問題,就肯定沒有人會可憐我們,包括兒女。所謂「久病床前無孝子」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逐漸老去的60後和70後來說,如果可以選擇,就不要掏空棺材本了,自己過得好,整個家才能安康幸福。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