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蓋錯誤,跟有病不治是一個道理

作家馮驥才說:「一個民族,不怕它犯錯誤,就怕它記不住教訓。如果記不住教訓,那些損失掉的東西,才是真正損失了的。只有記住教訓,我們才不會重蹈覆轍,一個民族才能真正成熟起來。文學家、藝術家、學者對社會有一定的矯正功能,前提是獨立性和前瞻性的判斷。」

個人也是如此。

網上經常有些女人說為什麼自己總是被渣男騙,那是因為她犯了錯誤卻沒有記住教訓,本質上是因為她就喜歡渣男這種類型的人,她總是被渣男吸引,老實人、誠實的人她不喜歡,她就喜歡那些「懂我」「哄我」「重視我」的感覺,這些需求基本上只能騙子才能滿足。

為什麼有些人做什麼事都失敗?也是因為他們不知道總結教訓。他們總是用同樣的方法做事,去希望取得不同的結果,這怎麼可能呢?你只有先改變自己的思想,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改變自己做事的方法,才能改變行動的結果。不去想改變思想和認知,只是不停做事,不停的努力,那只是低水平的不斷重複,只能得到同樣失敗的結果。這就如同一個人不去改變學習方法,不去總結失敗的教訓,只是不停地參加高考,幻想以次數取勝,企圖有一次能幸運的考出好的成績,這無異於異想天開。

愛迪生發明燈泡的時候,失敗了一千多次,每失敗一次,他就更換一種燈絲的材質,直到最後終於試出了最適合的材質,他就是在不斷犯錯,任何不斷總結教訓,不斷嘗試新的辦法。如果愛迪生做了一千多次實驗,每次都用同一種材質,他最後能成功嗎?當然不可能。成功來自不斷的試錯,不斷的總結教訓,不斷的進步,而不是來自不斷的重複錯誤卻企圖得到不一樣的結果。

人生就像走迷宮,誰也不知道前方的路是什麼樣子的,誰也不知道將來會發生什麼,正確的道路都是摸索出來的。犯錯就是進步的階梯,正視自己的錯誤,進行反思,就是把錯誤當成了向上的階梯,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成熟,更接近成功。掩飾自己的錯誤就是有病不治,自欺欺人,就是拒絕反思,拒絕成長,就是把面子看得比成長更重要,把虛榮看得比進步更重要。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錯以後不知道悔改,記不住教訓,得不到成長。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意思就是,犯錯並不是過錯,犯錯以後卻不知道悔改才是真正的過錯。

一個犯錯以後不敢正視自己的錯誤,不知道反思,不知道總結教訓,不知道悔改的人,是一個沒有前途的。

丟掉虛榮心,告訴自己,我就是個普通人,所以我犯錯很正常。我不要因此拚命掩飾,大大方方的去面對錯誤,總結經驗下次避免就行了。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不犯錯是不可能的,一定會犯,但是每次犯的錯絕對不犯第二次。

錯誤,是一個人學習的機會,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