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的難題,教你怎麼去解決矛盾

這個矛盾是自古以來就有的,這不光是女人難解之題,男人面對它也是兩面為難無從下手。

這個問題是什麼呢?這就是婆媳矛盾,這個問題自古就有,偉大詩人陸遊年輕時也是周旋於母親和妻子之間,最後只好和喜歡的人分離令遂母親心意娶了別人,可再婚後的陸大詩人並不幸福,最後飄蕩湖上鬱鬱而終。這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就是陸遊和唐婉的故事,唐婉對於陸遊不但是一妻且是一知己,對於名人墨客,一知己難求。

這個問題一直延續至今,是很多家庭中都有的矛盾。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人要說了,夫妻矛盾不是更多的嗎?丈夫不好當今社會離婚也不是多丟人的事,但是總不能因為婆婆不好而捨棄家庭另尋。另一半是自己選擇的,也是一個家庭中最為親密的關係,有什麼事情,小事情嘛床頭打架床尾和。而婆媳之間 的矛盾卻是只能靠第三者來緩和,那就是--老公。

那婆婆,媳婦,兒子三者之間應該怎麼做呢?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始終遵循着一個平衡,太老實不善與人交流,太過花言巧語又讓人覺得不真誠。平衡的意義在於,你認為重要的多交往,不重要的人會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需要的人你多顧着,不需要的人隨他去吧。愛你的人你多付出一分,不愛你的人也無所謂了。

1,媳婦應該如何做?

萬事遵循本心,在三觀正的情況下,別人付出多少也對別人付出多少即可。

新到一個家庭,一些生活習慣有衝突都是正常的事情,菜的鹹淡,生活瑣事等。剛開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什麼都先別做,熟悉一個新的東西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都是先觀察知道門道,規律,禁忌以後再去動手做,更何況是一個家庭了。都不清楚每個人的脾性,怎麼去融入到這個家庭里。

先別動手,也別動嘴,婆媳婆媳,婆在前媳在後。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你沒來之前,她是這個家的女主人,她是操持這個家的人。古人總說男主外女主內,這個內就是指家庭了。要想一個家的關係好,她是帶你熟悉這個家的人。所以在你還什麼都不知道前,你就觀察即可。千萬不要覺得我剛來這個家啊,我要表現的好一點,我會做飯也會做家務。

這些只要是個女人,都會做。說的好聽點是叫孝順,不好聽的是你在她面前擺存在感。如果在一起的時間久了,可以偶爾做頓飯。偶爾的做飯是孝順,心疼婆婆辛苦了,長期的去做飯就是傻了。當然,在婆婆很忙的前提下這是可以的,但如果婆婆就是個家庭主婦,千萬別這樣。

2,婆婆應該怎麼做?

先多一些容忍,做好自己的事,再慢慢相處。

立規矩的說法年代已經久遠了。現在的年輕人都是自由戀愛,而媳婦在沒嫁過來之前也是被家裡寵在手心的。在這個家庭里媳婦是後進來的人,在此之前一個家裡的分工經過了二十多年應該都已經達到了動態的平衡。需要重新找位置的是媳婦。在多了一個人之後不妨給他一些時間來適應慢慢找准位置。

以前是你照顧兒子的,擔心他吃不飽穿不暖,以後這個事情就可以交給媳婦啦。

結婚之後,媽媽再對兒子的私事干涉太多可不是好事,這會讓兒媳覺得你對她不放心。

如果以後添了新成員之後,如果兒媳需要兼顧工作和孩子的情況下,是可以適當的幫幫忙的。這個事情不是義務,卻是責任,我們總是希望我們的下輩能過的一代比一代好,同時這也是對於晚年生活的希望。如果兒孫無憂,晚年生活定然不會差,而這個無憂也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去替他們考慮一些得來的。

3,老公應該怎麼做?

老公是婆媳之間的紐帶,兩個沒有關係的女人,生活沒有任何交集,是因為你的關係她們才走到了一起。

遇到事情千萬兩隊都要站,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沒人想挑事,你得站在雙方的立場上把對方的難處講一講。在媽媽面前說媳婦的難處,在媳婦面前說媽媽的立場。在雙方冷靜下來的時候找各自談一談吧,偶爾也可以製造一點小驚喜哈。畢竟誰讓兩個都是你最愛的女人呢。

為什麼老公放在最後說呢?因為在一個家庭中,這個男人才是最重要的,他心中既要有包含父母的那個大家,還要有和妻子一手創建的小家。他肩系的是兩個家庭,是婆媳之間的紐帶更是兩個家庭之間的紐帶。

你一定要有一雙亮堂的眼睛發現這兩個女人的缺點和優點,更要有遇事沉穩的態度,不管啥時候都不能發火(除非大事哈,不過我相信一個家裡沒有多少是想主動挑事的,一般也就是生活習慣和孩子教育問題帶來的瑣事。)

酸甜苦辣缺一不可,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生活,怎麼去調味還得自己體會。總之就是不相干的事情少說話,原則問題不退縮,別人對我如何,我也以何種姿態去對別人。聽得進去話的我多說些,聽不進去話的少在一起摻和,一個家庭的維繫也不是培養小孩,都是成人了,該懂的都懂,懂不了的幾十年都沒弄懂也不要妄想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