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歲老人的新型養老:自從給子女月結工資,我的晚年越過越幸福

前言

按月給子女結工資,我的晚年生活非常幸福。」這是一位80歲的老人賀女士說的話。

孝敬父母是兒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值得所有人學習提倡。「養兒為防老,」父母們辛辛苦苦的把兒女們拉扯長大,撫養成人,為的是盡自己應盡的的責任與義務,也是為了在自己的晚年生活,能給夠老有所依,怡養天年,有孩子給自己養老。

可能有人會說,給子女發工資來養老,這不是金錢交易嗎?金錢可以換來服務,但一定換不來真情。可賀女士不怎麼看,反正自己百年之後,這些錢也都是留給兒女們的,現在只不過是提前了一點,還能換得兒女的孝順,盡心儘力的照顧,何樂而不為呢?

自述人:80歲的賀女士,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我今年80歲,一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我和老伴每月有一萬多的退休金,倆人養老綽綽有餘。年近80的我,本打算和老伴一起出去旅遊,看看外面的世界,瀏覽祖國的萬里江山,懷念曾經失去的青春與時光,想想就開心。之所以選在這時候,是因為我覺得倆人一起出去玩的機會不多了,去一次少一次,趁着自己和老伴腿腳還靈活的時候,去外面轉轉。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老伴終究是年紀大了,在吃完飯後散步的時候,沒注意腳底,一腳踩空了,當時腳就腫了一大片,疼得動都不能動。送到醫院檢查,醫生說是骨折,需要往腳里釘鋼板來進行固定。麻藥勁過了,老伴兒的腳開始痛了起來,疼得他眼淚直流,嘴裏還念叨着:「年輕的時候都沒有進過醫院,老了老了,還進了趟醫院,自己真是年紀大了,不中用了。」我也心疼的陪在老伴身旁,看着窗子外面的車輛來來往往,說不出一句話……

老話常說:傷筋動骨100天。手術之後,最重要的便是休養,可畢竟,我年紀也大了,身體也不比之前,不能一天到晚寸步不離的照顧他,我本不想麻煩兒女,如今只好給三個兒女打個電話,看看誰能抽空出來照顧老伴。沒想到,兒女們聽到爸爸腳受傷後,就立馬都趕了回來,守候在身旁。我和老伴看着三個兒女都守在身邊,覺得無比欣慰,深感自己這一輩子真的沒有白活。

和孩子們最終商議,決定三個兒女輪流照顧養老,每月給他們5000塊錢,剛做生活補貼,不能讓他們又出錢又出力。

照顧老伴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做長久打算,我和老伴兒終究年齡大了,身邊也需要有個人養老。我和老伴兒打算住進養老院,又有人照顧,又有人養老,還能和同年齡的人聊聊天,解解悶,越想越覺得這是解決當下問題的一個好辦法。

去了養老院才發現,那裡的條件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尤其是不利於老伴的腳休養,居住的地方在三樓,自己需要爬上爬下的,特別不方便,老伴的輪椅出不去,也只能呆在房間里,都不能退出去散心,不利於恢復,只好又搬了回來。

孩子們合議了一下,最後,決定三個孩子輪流照顧養老,每個人照顧一個月。孩子們都非常孝順,搶着要照顧老伴,這些我們也都看在眼裡,可我們覺得孩子們畢竟也有自己的家庭了,還有一大家子人要養活,不能讓他們既出力又出錢。最後和老伴商量了一下,決定每個月給兒女們5000塊錢,誰照顧誰拿錢,當然,我們也不是說用錢來逼迫孩子們孝順,照顧我們,只是想給孩子們減少點壓力。」

在小女兒和女婿家養老

第一個去的是小女兒家,小女兒和女婿都不太富裕,沒有穩定的工作,女婿以送外賣為生,整天都在外面奔波,女兒就在家照顧孩子,收拾家務,買菜做飯,一直如此。賀女士和老伴去了之後,小女兒又多了一項任務,照顧她們。其實,說照顧父親,也就是吃飯時添兩副筷子,父親想要去外面散心的時候,把他扶在輪椅上就行,其餘的都和平常沒什麼兩樣,都是小女兒擅長的。賀女士和老伴看到小女兒辛苦但又滿足的樣子, 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一個月下來,小女兒憔悴了不少,又要照顧孩子和老伴,又要料理家務,處理瑣事,好人也吃不消。小女兒看着手裡的5000塊錢,突然感覺這錢變得沉甸甸的,有了分量,照顧父母是自己應盡的責任,怎麼就成了金錢交易了?我和老伴看着小女兒不解的樣子,就告訴她:你們的心意我知道,但你們也不容易,你們的錢也是辛辛苦苦掙的,我和你爸還有點積蓄,每個月也有一萬塊錢的退休金,比你們富裕,拿着吧!

在大兒子和大兒媳家養老:兒媳把我們當做親爹親媽對待

第二個月到了大兒子和大兒媳家裡,大兒子家裡相對富裕,倆人合夥開了一家酒店,收入還不錯。兒子兒媳為了款待我們,帶我們去下了館子,美美的吃了一頓,吃飯期間,兒媳怕我們不適應,總是給我們夾菜,生怕我們吃不飽,大兒子也在旁邊微笑的看着。

回到家之後,兒媳給我們重新整理了床鋪,換上了新床單被罩,怕老伴的腳不舒服,又不知道從哪裡找來一個放腳的盒子,這下老伴可以好好的睡一覺了。一大早,大兒媳便起來在廚房忙活,做了一大桌子菜,怕我們吃不慣,還特地做了適合我們口味的飯菜,不得不說,大兒媳真的非常細心。兒子吃完飯要去看店,店裡不能沒人照看,兒媳就帶我們老兩口去附近的公園轉轉,還給我們每人買了幾套衣服,里里外外都有。就這,還問我們有沒有缺的東西?既然來了,就一道買了吧。我們家是修了幾輩子的福氣,才娶來這麼好的兒媳婦兒。

一個月之後,大兒子和兒媳看到我們拿出了5000塊錢,連忙說:「爸媽,一家人不需要這樣,照顧你們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談錢真的傷感情,再說,我們又不缺這點錢,如果你們真要給我,那我覺得你們是看不起我們。」我:「孩子們,聽我說,這點錢是我們的心意,沒別的意思,只是想給你們點補償,我和你爸有退休金,這點錢還是有的,總不能讓你們出錢又出力,這樣我們良心上也過不去。拿着吧!」

在小兒子和小兒媳家養老:這些錢本就是留給你們的,現在只不過是提前了而已。

第三個月來到了小兒子和小兒媳家裡,家裡條件也不是很好,小兒子是跑的士的,一天不着家,家中只有兒媳和兩個孩子,我們過去之後,還能幫兒媳帶帶孩子,減輕他們的負擔。

兒媳生怕自己家裡條件簡陋,招待不好我們,回回都是讓我們吃最好的飯菜,住最好的卧室,而他們一家只吃很簡單的飯菜,四個人擠在一張大床上,每次看到這樣的場景,都感到非常心酸。

一眨眼,一個月又過去了,在小兒子家裡住的這段時間,他們捨不得吃的給我們吃,捨不得用的給我們用,真的是不知道該說什麼。看到我們拿出錢,小兒子擺手堅決不要,我狠狠的把錢交到他手裡,說:「拿着吧!其他兩個都拿了,你們的孝心我們都看在眼裡,再說了,我們倆的錢最後還不是留給你們的嗎?現在只不過是換種方式給你們了,沒什麼差別。」

總結語

可能有人說,這隻適用於有錢的老年人和兒女,確實,凡事都沒有準確的答案,都要因人而異,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以及經濟條件,子女的身體狀況及經濟條件,眾多因素決定了老人的養老方式。 但最終的目的,都是讓老人和子女們過的舒心快樂。

其實,老人過得好不好?取決於老人自己。擁有爽朗性格、看的明白的老人,不管有多少錢,晚年生活都會活的特別開心幸福,老人如果能站在兒女的角度替兒女着想,解決問題,那兒女也不是個不知恩圖報的人,會一輩子記着老人的好,為他們養老,給他們盡孝,讓他們的晚年生活過得幸福安逸,老有所依。總之,有錢明白的老人,老了生活也絕對不會差到哪去。希望所有的老人都能夠老有所依,兒女常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