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電影《我愛你》
人生是一個又一個的輪迴,只是,當你步入老年時,漸漸發覺自己是那個正在要被取代的人。
新生會源源不斷,但再與你無關。
我們貪戀的,不是生命的長度,而是打心底里留戀這個世界的美好。很多時候,人老了最大的痛苦,不是無人問津,而是這份無人關懷背後與這個世界的逐漸斷鏈。
發覺到一切都與自己無關時,才是最無趣、最恐慌的。所以,我們常常說「養兒防老」,我們害怕年老了孤苦一個人,其實怕的是自己明明存在着,卻被這個世界遺忘的感覺。
生命是一個過程,每個年齡段都可以有獨特的活法。若你活得有滋有味,活得與這個世界緊密相聯,孤獨與彷徨便不得近身。
人生要有值得忙碌的事
電影《我愛你》里,金萬石是一個身體硬朗的老年人,他早年喪偶,與兒子一家生活在一起。
他的孫女都已經長大成人,在一家事業單位有着體面的工作。
兒子一家待他不錯,這位老爺爺平時也不缺錢。本來,在他這個年紀,大多數老年人都認為,自己忙碌了一輩子,應該享受下餘生清閑的光陰。
但是這個老爺子卻精力充沛,他有自己的工作,就是每天大清早騎着電車到處送牛奶。一年四季,刮點風飄些雪花,都不是他工作的阻力。
看着辛苦,他卻因此有自己的交際圈,有自己的小世界,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人生過得怡然自得。
人生有得可忙,其實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人需要價值感,內心希望自己是對別人有用的。
但是,很多人老了後,交際圈變小,他們想實現自己價值感便只能在自己的兒女身上去操作。所以,有些老人喜歡去插手子女的婚姻家務事,指點子孫的教育問題,結果忙碌了半天,卻處處碰壁,而且,還常常把親情搞得一團糟。
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後,最需要的便是精神層面上的認同與價值感,也就是說感覺自己對別人是有用的,有幫助的。
但是,若沒有交際圈做背景的話,這種價值感便無從獲取。所以,有些老年人退休後,反而焦慮不安,悶悶不樂,並不是什麼天生的「勞苦命」,而是他們突然感覺自己失去了價值感。
人老了,有事情可忙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因為無論哪個年紀,我們的內心都渴望着充實。
有可以愛的人時,活力與青春便不會離開你
《親密關係》中說:「愛情是人類七情六慾中最強的感情,我們心甘情願為愛盲目,被愛吞噬,從童稚的少年到遲暮的老年,每個人都嚮往在遇到一生真愛時的那種心動的感覺。」
就像電視劇《都挺好》中的蘇大強一樣,年紀一大把時,突然愛上一個人後,心裏那個大男孩馬上就跑了出來。
電影中的金萬石也是如此,他喜歡上了一個收廢品的寒酸老奶奶。這個老奶奶與他極不般配,但兩個人常常的相遇,便莫名地產生了心動的情感。
老奶奶在認識金萬石之前,是沒有名字的,她只叫做宋氏,而且大字不識。
宋氏來自農村,年輕的時候跟着愛情來到城裡,但愛情拋棄了她,生活又步履維艱。所以,她一個人過了許多年的歲月。
金萬石喜歡宋氏,並給了她宋怡芬這個名字。
對金萬石來說,愛是一種很珍貴的情感,不能輕易說出來,而且,在他的內心深處,這個字眼是屬於他已經去世的妻子的。
這個男人年輕的時候大大咧咧,不懂疼惜自己的妻子,直到妻子得了病,生命以看得見的速度在消逝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的溫柔來得太晚了。
年老遇到宋怡芬時,他仍然是傲嬌的,嘴裏硬得不留好話。但好在宋怡芬是懂他的,她懂他內心的美好與柔軟。
雖然相遇很晚,但是每一天都是值得的。
金萬石有了愛戀,突然變得年輕起來,他像個小男孩一樣拿石子去敲女孩的窗戶,為她準備生日驚喜,並拿着她送的禮物四處炫耀。
愛情,的確可以讓人變得年輕又美好。
金萬石與宋怡芬親眼看着身邊一位朋友因年老與疾病的去世,那次經歷,讓宋怡芬做了重要的決定。
她決定回到鄉下,因為她自認為無法接受與金萬石的死別。人生一年又一年得過,到了一定的年紀,一個先走一個留後是註定的事情,她的愛情來得太晚,她不想親眼看着這種美好幻滅。
所以,她要帶着這種感情回到自己的家鄉,這樣一來,她就永遠不會失去。
金萬石最初很惱火,但最終理解了她的感受,並親自把她送了回去。兩個人在離別前的第一次擁抱,也把彼此的情感與美好都種下了心裏。
愛情是美好的,並不只有年輕人可以談戀愛,每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可以被愛情滋養的內心。
能在年老時,仍能遇到讓自己願意花時間與精力的人,大約就是心動了吧。
有朋友的人,人生是豐富的
金萬石晚年的時候交了個朋友張奉君,說起來,這個朋友他最初是當情敵看的,但一來二去,他與這位朋友有了互相的幫助與成全。
人都是通過別人的來全面了解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像這個世界的一雙眼睛一般,你透過他,可以看到自己不曾看過的一切。
朋友不是年輕時陪你花天酒地的人,而是年老時可以互相懂得與拜託的人。因為有時候,只有與你年紀相當,閱歷相近的人,才足夠懂你的內心世界,才更接近感同身受。
金萬石是懂張奉君的,因為他們年紀相當,因為他們都有兒女。
所以,張奉君最後選擇陪着自己的妻子離去時,要金萬石幫助他在兒女面前隱瞞他們離去的真實原因,金萬石雖然滿眼含淚,說他傻,但仍然成全了他最後的心愿。
我們過着自己的生活,同時,也看着別人的人生。過得好與不好,都在各自的內心,因為,每個人珍惜的東西不同,內心裝着的世界便不同。
也許很多時候,你不認同別人的做法,但卻可以理解,這個時候的你,內心其實已經有了更大的慈悲與成全。
畢竟,人之所求,各有不同。
寫在最後:
人老了,也要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人生是自己的,要活在自己的感受中,而不是別人的眼光里。沒有人真的那麼在乎你,除了你自己,所以,照顧自己內心的觸動,才是對自己最大的慈悲。
人老了,有事情可忙,有人值得去珍惜,有朋友可以聊天,便足以擁有人生的驕傲。
人生活得滿足才不枉來此一場,忠於自己的內心,不管它是年輕蓬勃有力的,還是蒼老寫滿故事的。
END~